“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北理工学院化工类专业针对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传统校企合作教育的不足,构建“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化工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新模式突出校企合作教育中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兼顾学校与企业的双向成长。通过凝炼理念、强化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工程实训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强化质量监控体系等措施,有效推进了新型校企业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为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校企业合作教育,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0102
  湖北理工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新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校以来,针对鄂东南地区化工、建材行业急需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先后开办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应用化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化工类专业,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行业、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研与教学互动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并实施了“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的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同时要具备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显然,过去那种将校企合作教育停留在常规的生产实习、岗位操作层面,或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产品与技术开发或应用等当成校企合作教育的做法,都不能适应新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前者,片面强调某些岗位的实践操作性,割裂了技能训练与专业发展之间关系,其结果是未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教育应有的职能,不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后者,将人才培养置之于校企合作教育之外,更不用说,将人才培养纳入校企合作教育的评价体系。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目标,校企协调发展是合作的基础。其它如生产实习、岗位操作、产品与技术开发等只是校企合作教育的附加形式。
  湖北理工学院针对传统校企合作教育的不足,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和化工类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构建“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体,以学校发展学科专业和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两翼,以解决现行高校培养模式下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和企业选择人才的局限性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合作教育共同体,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实现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同时,新模式以实现高校、企业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为抓手,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新途径、新方法与新内容,形成以学院内部教学结构层面变革为核心,以学生成才中的核心元素整体联动和系统整合为载体,创建组织管理、培养方案修订、工程实践训练、“双师型”教师和教学质量监控“五位一体”的校企互动教育模式,以实现有效推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与校企共同成长的三赢效果(图1)。
  2“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措施
  2.1树立“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的校企合作教育理念
  “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的校企合作教育理念,突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兼顾学校与企业的双向成长。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拓宽了高校办学经费的来源,改善办学条件,使学生有了可靠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师有了稳定的科研课题来源,缩短学生与岗位的距离。另一方面,学校能够根据化工类企业的人才需求,科学制定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聘请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走向讲台兼职授课,实现教学相长,强化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吸引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化工类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帮助解决技术、管理、生产以及劳动力问题,使企业的科研实力、人才储备得到加强,提升化工类企业的人才素质和技术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因此,校企合作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了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得到协调发展。
  2.2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教育组织系统
  加强组织机制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和保障作用。在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学校有关部门的助推下,高校与合作企业采取设立人才培养领导小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研究开发团队等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通过整合高校、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共识,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高校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确定合作的内容、形式、时间,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建立校企双方互利、互赢、互控的合作机制,保证校企合作教育的长效发展。
  2.3构建新型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探索一种校企合作、互利互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做好校企合作教育的保障。几年来,湖北理工学院根据化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对原有的培养计划进行了创新,全面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校企合作的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学业测评体系。主要包括:突破高校独立制定教学计划的常规,校企双方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化工类专业的各自特点,制订既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又有利于校企合作协调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化材学院、学生和企业三方达成协议,确定灵活的培养方式,选拔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签约企业对应岗位工作。这种模式已应用于 “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之中。   2.4重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共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构建工程实践训练体系,共建实践教学环节,拓宽高校与化工类企业的合作面,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课题组在培养化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中,抓了四个环节:(1)选择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骨干企业,校企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学院聘请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工作岗位和相关技术课题,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进入生产实际领域,增强其职业适应性。(2)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和企业研发需求,按照共享性为原则建设研发中心,以实现师生与企业实时进行课题研究,推动应用型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3)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相结合,推行企业与学院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课题主要来自指导教师的子课题,学生在大三开始课题研究,到大四即可以撰写毕业论文了。既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科研、创新研究的严谨过程。(4)对进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大四学生,选择有就业意向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提前进入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工作,学岗对接。
  2.5构建新型“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建设一支热心教学、业务精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化工类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校与企业双方从各个层次进行沟通和交流,搭建知识共享和行动协调的“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制定青年教师下企业计划,增加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学校帮助教师寻找相对稳定的专业实践企业,科研服务对象,规定骨干教师必须有企业带教工作量或有合作企业的科研项目,并且要求教师将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诉求相结合,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帮助企业建立职工继续教育新路子。另一方面,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聘请企业的高层主管、人力资源主管、工程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担任大学生的课程和人生导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同时,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聘请资深教授担任新进青年教师的导师,通过举办公开示范课和青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过好课堂教学关,实现师德规范、教学行为规范和学术规范。
  2.6建立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湖北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构建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监控教学质量。成立了系部主要负责人和教学委员会分会成员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制定了“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并从经费上予以保证。通过领导督察、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编印教学简便等形式,反馈教学监控信息,研究解决教学问题,不断改进学院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3“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成效
  3.1促进了化工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2010年以来,湖北理工学院化工类专业本科生主持承担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9项,50多人次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有60多名同学获得各级各类奖励。2006级生物工程(1)班被授予湖北省先进班集体称号;2005级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王现兰同学获得“湖北省三好学生”光荣称号;11位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12份毕业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代表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集团公司和华新混泥土股份有限公司,参加首届和第二届中国水泥轻舟赛,均以绝对的优势获胜;在湖北省高校大学生生物竞赛和化学竞赛中,生物工程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均有不俗的表现。
  截至2012年,化材学院已培养4届本科毕业生共311名,毕业生考研率逐年上升,从2009年到2012年,考研率依次为12.6%、22.1%、26%和23%,居全校之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92%以上,其中协议就业率居全校前列。同时,据我们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院化工类本科毕业生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
  3.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
  通过项目实施,为我校化工类专业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教学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先后有1名青年教师入选湖北省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人才,1名教师被评为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名教师入选东楚学者,2名教师被评为黄石市特贡专家,4人晋升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7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3名教师被黄石市科技局聘为科技特派员,常年为黄石化工类企业提供科技服务;7名高学历青年老师入选湖北省青年教师下企业计划,到对口企业
  开展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锻炼;先后主持各级教研、教改项目15项,其中省级高等学校教研项目3项;承担各级科研项目5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企业横向课题12项,争取科研经费近300万元;发表教、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检索论文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件,省级重大科学技术成果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论文奖4项,市级科技奖励5项。
  3.3促进了学院工程实践教学条件的明显改善
  校企合作过程中,从四个方面改善了我院师生的工程实训条件。一是与合作企业共建研发机构,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工程实训平台。学校已与多个企业共建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二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化工类专业已与全国10多家企业签订了就业与实习基地协议。三是联合攻关,为教师提供研发经费资助。与黄石美丰化工有限公司、黄石赛福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企业投入研发经费近200万元,多项研究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四是校企联手参加学科竞赛,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集团公司,出资15万元资助我院学生组队参加中国水泥轻舟赛,为我院学子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3.4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我校化工类专业教师为合作企业解决了20多项技术难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青年教师王志刚硕士为黄石美丰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二苯甲酮-6绿色合成工艺研究”,成为该企业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陈雪梅教授长期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为企业服务,并协作企业成功申报市级项目一项、国家中小型创新基金一项、专利一项。同时,帮助黄石神农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建污水净化池,为企业进行服务,解决废水污染问题。邓祥义教授等帮助相关企业申请到国家中小型创新基金100余万元,资助企业完成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工艺的改造等等。
  3.5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2010年以来,省内外新闻媒体如《湖北日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楚天时报》、黄石电视台《新闻直通车》栏目、全球水泥备件网、水泥商情网、黄石新闻网等,总计55篇次报道了我校化工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特色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我校化工类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有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潘西明,赵红洲.基于九江现状的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7273.
  [2]周良奎.开放办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之道[J].大学教育科学,2005,89(1):2023.
  [3]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3(6):4248.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中,高效、安全生产是每一个工程项目参建主体的期望目标。以小龙门嘉陵江特大桥水中钻孔桩施工阐述水中筑岛围堰的施工技术,介绍旋挖钻机在不同地质层的钻孔方法、工艺、防坍、防断桩措施,以满足钻孔桩施工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钻孔桩施工;旋挖钻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89-02  1工程概况及特点  小龙门
期刊
摘要:医药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运用熵权TOPSIS法对于127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了评价,为医药各上市公司创新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创新能力;医药上市公司;熵权TOPSIS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07-02  医药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是众多医药企业所追求的,而进行创新规
期刊
摘要:  职业高原是企业员工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对于金字塔式与扁平式组织结构相结合的酒店组织而言,员工得以晋升的空间和受重视的程度相对较小,即酒店员工更加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此外,酒店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现象的诱因也是复杂多样的,并具有多维性。以宁波市和开封市为例,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的诱因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进行概括与合并,共萃取出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一些较大集资诈骗案件和非法集资案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实体正义的胜利,也有对程序公正的思考。长期以来在“重物轻人”的观念下,为了加快惩治犯罪,对加害人的权利尤其是财产权充斥着漠视与麻木。以热议的吴英集资诈骗案为引做一探讨,以期引起对刑事案件中加害人财产权保护的关注和讨论。  关键词:程序正当;财产权;保障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基于价值链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通过分析湖北知音传媒集团历年数据和具体业务,识别其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知音;传媒集团;核心竞争力;价值链分析;识别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29-01  根据战略管理理论,企业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获得良好的成绩的关键在于其有意识地建立并充分发挥了自己
期刊
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一直是摆在城市老城区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国内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等方面,而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很少涉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有机更新等方面的研究给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开封市书店街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开封书店街发展现状,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
期刊
摘要: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业已成为共识。以乡村旅游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显得切实可行。以政府为主导,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乡村旅游的桥梁;构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模式;建设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保障体系是实现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转移、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城乡统筹;乡村旅游;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GIS理论方法的成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而着重以交通沿线休闲空间分布为对象的分析研究较少。以武汉市江岸区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的休闲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一号线沿线休闲空间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地区的休闲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促进该区休闲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空间分析;轨道交
期刊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有他们自己独特文化群体特征,其文化群体特征主要通过价值观念、职业期望观念、消费观念、休闲娱乐观念、维权意识表现出来。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文化群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04802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最早出自王春光界定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他主要是以年龄特征和外出务工年代为标准,将1980
期刊
摘要:对河南省447家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将市场营销运用在河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中,希望研究能对河南省事务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河南省会计师事务;现状分析;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08901河南的会计师事务所起步于20世纪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