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教学实践中,“作文”仍是学生头疼,教师苦恼的话题。即使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自己亲历的事,也难以文从句顺,情真意切。本文从“体验生活,课堂设计,阅读储备,练笔,自主修改”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的策略,以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体验生活;阅读储备;勤加练笔;自主修改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教学实践中,“作文”仍是学生头疼,教师苦恼的话题。即使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自己亲历的事,也时常会出现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现象,一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样子。学生的习作也难有生活的原味,教师批阅更没了兴致。如何有效地改善这种不良现象,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领学生体验生活,积淀情感
习作即生活,无论再稚嫩的习作,都是学生生活的缩影。现实生活是个大熔炉,饱含了酸、甜、苦、辣。学生习作的欲望和激情主要从生活中来,习作材料也主要从生活实践中来。生活越充实,体会就越深刻,写成的习作也就越真实感人。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观察、体会,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可能在脑海中再现,成为作文的“血”与“肉”。但凡有所成就的作家,在写作之前,哪一个不是先到相应的地区去体验生活,积淀情感,然后才创造出感人肺腑的作品。我们小学生也一样,只有融入生活,去体验生活细节中,所蕴含的酸、甜、苦、辣。这样,学生才会有文字表达的欲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能到大自然中去扩大事业,取得丰富的学问”。因此我们教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耐心引导学生用眼、耳、鼻等感知器官去捕捉现实生活中的难忘片刻,例如:带领学生去敬老院表演慰问,打扫卫生,学会感恩;组织学生观看汶川地震的视频,发动学生捐款,学会助人;布置学生回家帮父母做一点家务,体会父母的辛苦;组织学生参加有声有色的中队活动,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同时,教者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学生在品尝生活乐趣的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积蓄了创作的情感基础。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情感体验,学生的习作就不会那么干涩、单调。韩寒、郭敬明等在校期间,就发表了脍炙人口的校园文学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教者精心设计,引导得法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训练的一项系统工程。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得不好到写得比较好,需要经过一个认真的训练过程。这个训练过程是由平时一次次的训练构成的。一次次的训练扎扎实实,一次次的训练环环相扣,才能逐步完成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得不好到写得比较好的总的过程。而整个训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为只有教师指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最少的时间,练就最切实的本领。
而现实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习作时是不审题,不列提纲,不选材的。往往会闹出写人与记事混为一谈的笑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教者课前备课不充分,没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关。习作课上,很多老师也是泛泛而谈,顶多再读几篇此类范文,然后,就让学生开始挥毫作文。没有明确方向的学生,也只能乱写一气。因而,批阅时,经常会出现语句不通,内容零散,前后矛盾等语病。我们教者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精心备教材、备学生,明确作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前应做哪些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突破重难点,都应该有个通盘的考虑。教者心中有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上课才不至于毫无头绪,对学生失去指导意义。例如:我在教《家乡的风味小吃》这一篇习作前,就布置学生们好好地去品尝品尝自己喜爱的小吃,留心它的色、香、味。上作文指导课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一个“风味小吃交流会”。然后再引导学生列提纲,打草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增加学生的阅读储备,提高文字的感染力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因此,要提高作文水平,首先要在阅读上下工夫。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能单靠作文教学。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在于阅读。我们教者要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对所读文章的思想内容达到真正的理解,并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学到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作文内容,作文方法的重要来源。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读书,才能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情景,学到许多平时未曾学到的知识。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陶冶了情操,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材料。教者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积累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者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面。要多读书,多读有益的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广开蜜源,通过自己的消化,酝酿作文之“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习作时游刃有余。
四、勤加练笔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习作也是如此。要提高习作能力,还必须勤写多练。学生的生活绚丽多彩,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那就必须通过习作来实现。但要达到情真意切,就需要勤加练笔,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如果自己不动笔练习,即使学到许多习作方法、技巧,阅读大量名著佳作,也是写不好作文的。我们教者,在教学实践中,不要拘于形式,可根据学生生活、年龄等特点,引导他们写日记,写情感瞬间,写观后感,写信……期间,教师要多引导,多写些激励性的指导评语。可以将好的习作在班上范读,或贴在中队角上;也可带领他们参加习作征文、投稿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砺自己:品尝成功的喜悦,明白自己的不足,激发潜在的习作欲望。
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修改作文
俗话说:“好曲不厌百回唱,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不无道理。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案头,经常放着一大摞稿纸。每页稿纸上只一两句话。他的学生觉得很好奇,便问为什么。福楼拜非常严肃地告诉他的弟子们:那不是浪费,而是用来修改每页稿纸上那一两句话的。著名的作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这些稚嫩无比的孩子。老舍先生也曾说过:我写作有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由此可见,修改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者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一篇习作稿写完后,教师可利用专块时间组织学生评讲。利用实物投影或复印的方法,对佳作句段进行赏析,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得到愉悦,感受文字的魅力。对习作中的不足之处,用眉批标上序号并作评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习作评点后,可让学生针对自己习作中标号的语段进行再次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掌握了修改方法后,可组织学生互改,写批语,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学会自己品味优美句段,修改习作。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广大教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