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设自主性学习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 教会乐中求学,启迪创新思维; 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关键词】兴趣; 主体地位;主动参与能力;启迪创新思维;方法指导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与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的积极性。
董玉琦教授曾谈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而失去学生的主动性,课程就会死板、枯燥。长时间下来,形成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状态,甚至于出现厌烦情绪,对整个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树立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开发。自主性学习就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导航引路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致力于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知规律,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创设学习情景为载体,以自主性学习为核心,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新能力。
1激发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驱动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稳定兴趣,或是由于他们学习信息的成功,或是由于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或是先进的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旦形成之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便会逐步形成一种自觉性的、稳定的内在动力,使它发挥出最大的智慧潜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把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到其他课程中,或在研究性学习中作为工具使用,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最终手段。
2创设自主性学习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
学习是学生主动认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吸收或接受。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体现他们自主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欲望,必须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适当的刺激,才能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渴望和需要,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好的学习环境,和谐、愉悦、友善的学习氛围,会促使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富有启发性、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进入兴奋状态,并以最佳的精神面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 一般在一节课的开始, 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有过渡语言或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目标导学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一个被蒙上眼睛带入迷宫的人,丧失了择路的自主性,只能任凭别人牵着前进。对待信息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当老师依次一节一节讲授新知识时,由于学生对一章知识缺乏整体认识,因而只能跟着老师盲目地前进。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上好每章开头的启始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去掉了盲目性,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充与此同时,启迪全体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全方位地记住这样抽象的知识。
3教会乐中求学,启迪创新思维
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快,一种乐趣。因此,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乐学,吸引无意注意力,从中培养创新意识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多表扬少指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培养兴趣,教师要有慈母般的爱,热情地帮助他们,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中,暗暗激发自己不断进取,从而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愿学,乐学。例如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竞赛活动,采取分组竞赛,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使每一个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学习中找到乐趣,自己愿意主动去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潜能、个性特征都得到最佳的发展,打破传统思维的定势,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创设自主性学习情境,乐中求学,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4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当前,计算机已成为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部分人使用计算机主要是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市场上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一讲解,且教师也没足够的精力去掌握任何软件的操作。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操作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与创新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示高科技、高情感时代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这一进取型的人格精神。江总书记说过: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人类的未来,个体的创新能力创造着个体的未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
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爱心的交流,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相互尊重与创造,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美的创造活动。所以,它不但使师生的生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而且也使过程本身充满生命气息,它不仅能够成全学生生命整体发
【关键词】兴趣; 主体地位;主动参与能力;启迪创新思维;方法指导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与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的积极性。
董玉琦教授曾谈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而失去学生的主动性,课程就会死板、枯燥。长时间下来,形成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状态,甚至于出现厌烦情绪,对整个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树立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开发。自主性学习就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导航引路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致力于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知规律,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创设学习情景为载体,以自主性学习为核心,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新能力。
1激发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驱动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稳定兴趣,或是由于他们学习信息的成功,或是由于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或是先进的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旦形成之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便会逐步形成一种自觉性的、稳定的内在动力,使它发挥出最大的智慧潜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把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到其他课程中,或在研究性学习中作为工具使用,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最终手段。
2创设自主性学习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
学习是学生主动认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吸收或接受。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体现他们自主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欲望,必须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适当的刺激,才能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渴望和需要,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好的学习环境,和谐、愉悦、友善的学习氛围,会促使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富有启发性、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进入兴奋状态,并以最佳的精神面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 一般在一节课的开始, 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有过渡语言或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目标导学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一个被蒙上眼睛带入迷宫的人,丧失了择路的自主性,只能任凭别人牵着前进。对待信息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当老师依次一节一节讲授新知识时,由于学生对一章知识缺乏整体认识,因而只能跟着老师盲目地前进。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上好每章开头的启始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去掉了盲目性,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充与此同时,启迪全体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全方位地记住这样抽象的知识。
3教会乐中求学,启迪创新思维
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快,一种乐趣。因此,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乐学,吸引无意注意力,从中培养创新意识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多表扬少指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培养兴趣,教师要有慈母般的爱,热情地帮助他们,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中,暗暗激发自己不断进取,从而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愿学,乐学。例如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竞赛活动,采取分组竞赛,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使每一个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学习中找到乐趣,自己愿意主动去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潜能、个性特征都得到最佳的发展,打破传统思维的定势,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创设自主性学习情境,乐中求学,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4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当前,计算机已成为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部分人使用计算机主要是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市场上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一讲解,且教师也没足够的精力去掌握任何软件的操作。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操作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与创新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示高科技、高情感时代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这一进取型的人格精神。江总书记说过: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人类的未来,个体的创新能力创造着个体的未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
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爱心的交流,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相互尊重与创造,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美的创造活动。所以,它不但使师生的生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而且也使过程本身充满生命气息,它不仅能够成全学生生命整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