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掌控艺术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自己的课堂掌控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其次是展示物理科学美,通过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掌控;艺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教师不要把教学仅仅看做一项工作,更要把它看做一门艺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并应用一些独特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课堂掌控艺术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如下探讨。
  一、激发求知欲望
  1. 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 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1. 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 培養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关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总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在短期内复习巩固好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众多数学教师关心研究的问题。  一、中考复习的宏观把握  在对课程内容的宏观把握上,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试标准》和教材,认真研究中考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重点及每一个考点的具体要求,做到从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出发,立足基础,面向全体,突出数学作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一种类似“七巧板”的游戏——“四巧板”,即用如图1所示的四块板拼出一些图形,其中以“T”字图形为较难,故“四巧板”游戏也称“T字之謎”。  在一次教学中,我提到了“四巧板”游戏,通过学生的一些表现来分析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思想状况。有四种典型的学生,以下称生A、B、C、D。  首先,确定目标。我要求学生尝试拼出“T”字图案和“宝剑”图案(如图2)。极个别学生获得了成功,但打乱后都无法再
在初中的记叙文里,共塑造了四位教师的形象。他们有男有女,在文学的长廊里,这些形象犹如闪烁的明星,鲜艳夺目。其原因是:塑造这些光辉形象的作品,都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法,而这些手法又不尽相同,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寿镜吾老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一个重要人物。作者运用了正面褒扬,侧面鞭挞的手法,读来特别幽默。文章一开始写“三味书屋”部分时就写道,“我”对先生“很恭敬”,可见是没有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的理论。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小的语义元素叫做“语义原子”(sematic atom),就是我们所说的“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黄伯荣《现代汉语》)。最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为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法”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力求从具体事例出发,从而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而素质教学下,我们高中数学老师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适当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途径。本文分析了问题情境的定义、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及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
摘 要: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本文作者提出了几种供大家参考: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掌握古诗学习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美;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高。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是我国的瑰宝,是古诗中的精品,它们脍炙人口,意
目的:比较研究本地区血管内介入与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风险及预后,探讨上述两种术式适应症、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