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名住公租房,每月拿1500元工资的环卫工,6年来,她从街上“捡回”15个迷失街头的孩子,让他们重新鼓起生活的希望。她坦言,在最困难的时候,自己曾经同时打五份工,每天工作18个小时,但是从未想过放弃这些孩子。
她,就是洪山区城管委清扫一队工大路班班长陈锁珍。
洪山区城管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委干部职工向陈锁珍学习,并授予她“热心助人好模范”的称号。
“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基本的信任”
每天早上5点半,陈锁珍都会准时骑上自己的电瓶车,从住的地方赶往工大路。6点前,她准会换好衣服、准时上路,开始督促当班的环卫工清扫路面,一天下来,几乎松不了气。
班里的环卫工们都说,陈班长管起人来挺严厉,但是平心而论,她总是一副热心肠:谁家里有点事情,她赶忙安排人代班;中午大家去吃饭,她一个人在路上顶着,等大家都吃完了,她最后一个去吃。
2007年,陈锁珍租住的房子隔壁两家店的老板先后遇到了难关,萍水相逢的她二话没说,前后拿出了5000元给人救急,一张借条也没留。后来,两名小老板都搬走了,陈锁珍也搬了家,从此失去联系。知情的人替她不值,她却不在意。然而,一年半以后,这笔钱一分不少还了回来;其中一名餐馆老板问遍了周围的人,硬是找到了陈锁珍的新住址。
陈锁珍后来经常拿这件事做例子:“我不是傻,只不过我真心对别人好,别人怎么会欺骗我?人与人之间还是应该有个基本的信任。”
洪山区城管委清扫一队卓刀泉北路班的“顶梁柱”左飞,就是踏着陈锁珍的信任走回了生活的正轨。
2013年8月,在卓刀泉北路当清扫班长的陈锁珍注意到左飞时,他在路口的庙湖闸边流浪,靠捡塑料瓶和打零工为生。那时,班里正缺人手,陈锁珍想把左飞招进来,却被劈头问了这样一句话:“阿姨,我是有前科的人,你真的愿意接受我吗?”
时隔9个月以后,左飞回忆起来依旧感慨万千。“我流浪了一年多,一份工作也找不到,早就心灰意冷了,怎么会有工作主动找上我?”可陈锁珍当时却非常笃定地说:“你既然出来了,就是已经改造好了,阿姨相信你!”
8月24日上午,陈锁珍接他到队里正式上岗,还塞给他生活费;九月初,他终于搬进了正式的居所,是陈锁珍帮忙租的单间。“我做梦都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阿姨给了我这个机会。”
“我总觉得人没有生来就犯错的,人都是向善的。这伢儿做事很踏实,人也很阳光,队里一开始有反对的,现在都没话说,你看,我并没有信错他。”说起左飞,陈锁珍眼里尽是骄傲。
“最大的慷慨是情感的给予”
对于26岁的唐峰来说,陈锁珍最大的慷慨,不是在物质上,而是在情感上。
2009年,唐峰在理发时认识了陈锁珍的儿子小石头,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小石头偶尔把他带回家吃饭,有时聊得晚了,就在家里住下。这个家庭的温暖让唐峰非常眷恋,“总是想多呆一刻”。
唐峰回忆说,有天晚上他淋了雨,陈锁珍给他擦头发,拿小石头的衣服给他换。那一刻,他心里感动极了。有时他去得突然,家里饭做少了,陈锁珍总说自己不饿,把饭都添给他吃。“很温馨,感觉叔叔阿姨就像是我的爸妈一样。”
2009年,唐峰正上高三,父亲因为肺结核过世,母亲也患上重症。知道他家里的困境后,陈锁珍怕小伙子要面子,便每个月给小石头100元钱,让他以朋友的名义资助唐峰。100元不算多,可这一给,就是4年。
2010年6月,唐峰高考成绩出来了,离他理想的大学差了6分。7月,妈妈病重不治去世,生活似乎对他关上了所有的门。此时,陈锁珍把他喊到家里,给他鼓劲儿:“你是男子汉,要坚强起来,扛起生活的重担,想清楚以后的路。”妈妈去世一周后,唐峰强迫自己接受现实,开始备战第二年的高考。他说,那段时期,陈锁珍就是他的后盾。
2011年9月,倔强的唐峰终于如愿上了理想的大学。他一边上课、一边打工挣生活费。陈锁珍依然每月给他100元,对于他来说,这100元的用处已不是解决生计,而是精神上的念想。
大三以后,唐峰同时打两份工,他郑重地对陈锁珍说:“阿姨,你不用再给我钱了,我长大了,自己可以了。”眼下,他从学校毕业,即将去杭州实习,陈锁珍托了当地一位熟人照顾他,就像送别自家的孩子。
“他们没有为社会带来麻烦 是我最大的安慰”
环卫工的收入并不高,陈锁珍每月的工资才1500元。自从2007年从黄陂老家来到武汉,陈锁珍一家四口一直租住在局促的私房里;直到2013年搬进公租房才稍稍宽松一点儿。然而,在陈锁珍的儿子眼里,妈妈对外人慷慨得有些“莫名其妙”。
2008年起,陈锁珍经常把清扫路面时“捡”到的人带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6年来,陈锁珍先后从街上“捡回”了15个迷失街头的孩子,有从娱乐场所逃出来的女孩,有换上间歇性精神障碍的“小山东”,也有流浪的回族青年,他们的一应吃穿,全是陈锁珍操持。最困难时,陈锁珍不得不同时打五份工,每天工作18个小时来维持开销。
2008年年初,在街头打扫的陈锁珍遇到刚刚从娱乐场所逃出来的张红。张红的经历令人揪心,年少时被亲叔叔卖到娱乐场所,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遇到陈锁珍的那天,她怀揣着轻生的念头蹲在路边哭泣。在陈锁珍的坚持下,这个无助的女孩和她一起回了家。那天夜里,张红放下戒心,哭着讲出了自己的经历,陈锁珍安慰她,“你要好好生活下去,就安心住在阿姨家里吧。”
张红说,在“妈妈”家里,从没觉得自己像一个外人,陈锁珍给她买衣服,让她和女儿一起睡,煨汤给她补身体,还常常和丈夫一起开导她,劝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一个多月后,张红看到陈锁珍上班辛苦,主动要求出去工作。陈锁珍托熟人找了一家小餐馆,电话里,她对人说是给自己的女儿介绍工作。“我听到她那样说,觉得她就是我的妈妈。”
现在,张红自己做起了服装生意,也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就像出嫁的女儿一样,常常“回娘家”看望陈锁珍一家。而最令陈锁珍欣慰的是,张红已经连续两年捐资助学,她说,“我是妈妈的骄傲,我应该做的。”
和张红一样,15名曾经坎坷的年轻人在陈锁珍家里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如今,他们分布在天南海北,大都过上了安宁的生活,不再迷失。对此,陈锁珍很欣慰:“他们没有给社会带来麻烦,这是我最大的安慰。”
(來源:长江日报)
她,就是洪山区城管委清扫一队工大路班班长陈锁珍。
洪山区城管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委干部职工向陈锁珍学习,并授予她“热心助人好模范”的称号。
“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基本的信任”
每天早上5点半,陈锁珍都会准时骑上自己的电瓶车,从住的地方赶往工大路。6点前,她准会换好衣服、准时上路,开始督促当班的环卫工清扫路面,一天下来,几乎松不了气。
班里的环卫工们都说,陈班长管起人来挺严厉,但是平心而论,她总是一副热心肠:谁家里有点事情,她赶忙安排人代班;中午大家去吃饭,她一个人在路上顶着,等大家都吃完了,她最后一个去吃。
2007年,陈锁珍租住的房子隔壁两家店的老板先后遇到了难关,萍水相逢的她二话没说,前后拿出了5000元给人救急,一张借条也没留。后来,两名小老板都搬走了,陈锁珍也搬了家,从此失去联系。知情的人替她不值,她却不在意。然而,一年半以后,这笔钱一分不少还了回来;其中一名餐馆老板问遍了周围的人,硬是找到了陈锁珍的新住址。
陈锁珍后来经常拿这件事做例子:“我不是傻,只不过我真心对别人好,别人怎么会欺骗我?人与人之间还是应该有个基本的信任。”
洪山区城管委清扫一队卓刀泉北路班的“顶梁柱”左飞,就是踏着陈锁珍的信任走回了生活的正轨。
2013年8月,在卓刀泉北路当清扫班长的陈锁珍注意到左飞时,他在路口的庙湖闸边流浪,靠捡塑料瓶和打零工为生。那时,班里正缺人手,陈锁珍想把左飞招进来,却被劈头问了这样一句话:“阿姨,我是有前科的人,你真的愿意接受我吗?”
时隔9个月以后,左飞回忆起来依旧感慨万千。“我流浪了一年多,一份工作也找不到,早就心灰意冷了,怎么会有工作主动找上我?”可陈锁珍当时却非常笃定地说:“你既然出来了,就是已经改造好了,阿姨相信你!”
8月24日上午,陈锁珍接他到队里正式上岗,还塞给他生活费;九月初,他终于搬进了正式的居所,是陈锁珍帮忙租的单间。“我做梦都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阿姨给了我这个机会。”
“我总觉得人没有生来就犯错的,人都是向善的。这伢儿做事很踏实,人也很阳光,队里一开始有反对的,现在都没话说,你看,我并没有信错他。”说起左飞,陈锁珍眼里尽是骄傲。
“最大的慷慨是情感的给予”
对于26岁的唐峰来说,陈锁珍最大的慷慨,不是在物质上,而是在情感上。
2009年,唐峰在理发时认识了陈锁珍的儿子小石头,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小石头偶尔把他带回家吃饭,有时聊得晚了,就在家里住下。这个家庭的温暖让唐峰非常眷恋,“总是想多呆一刻”。
唐峰回忆说,有天晚上他淋了雨,陈锁珍给他擦头发,拿小石头的衣服给他换。那一刻,他心里感动极了。有时他去得突然,家里饭做少了,陈锁珍总说自己不饿,把饭都添给他吃。“很温馨,感觉叔叔阿姨就像是我的爸妈一样。”
2009年,唐峰正上高三,父亲因为肺结核过世,母亲也患上重症。知道他家里的困境后,陈锁珍怕小伙子要面子,便每个月给小石头100元钱,让他以朋友的名义资助唐峰。100元不算多,可这一给,就是4年。
2010年6月,唐峰高考成绩出来了,离他理想的大学差了6分。7月,妈妈病重不治去世,生活似乎对他关上了所有的门。此时,陈锁珍把他喊到家里,给他鼓劲儿:“你是男子汉,要坚强起来,扛起生活的重担,想清楚以后的路。”妈妈去世一周后,唐峰强迫自己接受现实,开始备战第二年的高考。他说,那段时期,陈锁珍就是他的后盾。
2011年9月,倔强的唐峰终于如愿上了理想的大学。他一边上课、一边打工挣生活费。陈锁珍依然每月给他100元,对于他来说,这100元的用处已不是解决生计,而是精神上的念想。
大三以后,唐峰同时打两份工,他郑重地对陈锁珍说:“阿姨,你不用再给我钱了,我长大了,自己可以了。”眼下,他从学校毕业,即将去杭州实习,陈锁珍托了当地一位熟人照顾他,就像送别自家的孩子。
“他们没有为社会带来麻烦 是我最大的安慰”
环卫工的收入并不高,陈锁珍每月的工资才1500元。自从2007年从黄陂老家来到武汉,陈锁珍一家四口一直租住在局促的私房里;直到2013年搬进公租房才稍稍宽松一点儿。然而,在陈锁珍的儿子眼里,妈妈对外人慷慨得有些“莫名其妙”。
2008年起,陈锁珍经常把清扫路面时“捡”到的人带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6年来,陈锁珍先后从街上“捡回”了15个迷失街头的孩子,有从娱乐场所逃出来的女孩,有换上间歇性精神障碍的“小山东”,也有流浪的回族青年,他们的一应吃穿,全是陈锁珍操持。最困难时,陈锁珍不得不同时打五份工,每天工作18个小时来维持开销。
2008年年初,在街头打扫的陈锁珍遇到刚刚从娱乐场所逃出来的张红。张红的经历令人揪心,年少时被亲叔叔卖到娱乐场所,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遇到陈锁珍的那天,她怀揣着轻生的念头蹲在路边哭泣。在陈锁珍的坚持下,这个无助的女孩和她一起回了家。那天夜里,张红放下戒心,哭着讲出了自己的经历,陈锁珍安慰她,“你要好好生活下去,就安心住在阿姨家里吧。”
张红说,在“妈妈”家里,从没觉得自己像一个外人,陈锁珍给她买衣服,让她和女儿一起睡,煨汤给她补身体,还常常和丈夫一起开导她,劝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一个多月后,张红看到陈锁珍上班辛苦,主动要求出去工作。陈锁珍托熟人找了一家小餐馆,电话里,她对人说是给自己的女儿介绍工作。“我听到她那样说,觉得她就是我的妈妈。”
现在,张红自己做起了服装生意,也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就像出嫁的女儿一样,常常“回娘家”看望陈锁珍一家。而最令陈锁珍欣慰的是,张红已经连续两年捐资助学,她说,“我是妈妈的骄傲,我应该做的。”
和张红一样,15名曾经坎坷的年轻人在陈锁珍家里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如今,他们分布在天南海北,大都过上了安宁的生活,不再迷失。对此,陈锁珍很欣慰:“他们没有给社会带来麻烦,这是我最大的安慰。”
(來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