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就有俗语“长大成人”,所谓“成人”不仅包含了年龄成长可以婚嫁,还有一个担当责任的意思在内。
2011年4月7日,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团市委、乌鲁木齐市文明办、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乌鲁木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决定将每年9月25日定为乌鲁木齐市18岁成人节。主要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养成正确思想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古代成人礼
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青年人的长成培养,成人节起源于中国,是青年人的成年嘉礼。男子为冠礼,女子为笄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可参加各项活动。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可见从另一个侧面看到古人对青年后辈的期望。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中国古代十分注重此仪式。仪式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必须具备的四种德行:德——人生责任和家庭道德教育;言——名、字的使用规范和礼仪言词;容——穿汉服的基本礼仪和女子面妆术;功——女红和书法。
从公元前周朝到清朝前期,不管是中原地区,还是少数民族聚集地,都有几千年的“成人礼”文化,比如“冠礼”、“笄礼”等。
呼唤统一的成人节
自新中国成立后,《宪法》在法律上规定18岁为成人年龄,并赋予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以及其他的民事行为能力,但对成人仪式没有规定。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都在自发地举行成人仪式活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俗。
现代成人仪式的成长责任教育发端于上海。1993年,上海嘉定区黄渡镇在全国首创了18岁成人仪式。1996年,上海市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推广举办十八岁成人仪式活动的意见》,开始构建较为完整的步入成人的道德礼仪教育。
自此,这项活动形式被迅速推广到了全国。
现在在许多地方都已开展18岁成人节的集体仪式,在民间更多的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进行着。现在很多家长和年轻人都认识到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但我们国家却没有统一的成人节仪式。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保留着成人礼俗。在日本,成人节是日本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传统的“成人礼”是从中国宋朝时期传入的冠礼和笄礼中衍生而来的。1948年,日本立法规定,每年的1月15日为全国年满18岁男女青年的成人节,目的是要让青年意识到自己已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并激发青年的自觉性和树立自信心。
韩国也一样继承发扬了中国的“冠礼”、“笄礼”构成自己特有的成人礼文化。
目前,全国各地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定举办成人仪式,但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全年每个时间都在举办,远没有像日本这样重视把成人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法定节日来对待。
统一成人节的必要性
目前,关于年轻人的话题层出不穷,但很多是负面新闻,远的不说,近的有“我爸是李刚”的叫嚣,“药家鑫激情杀人”及“其同门师妹不要脸记车牌”事件等等能震动整个社会的恶劣事件,还有官二代、富二代、小三、小四之类的话题在社会上满天飞。道德沦丧,是非不分等等都冠于当今年轻人身上。不可否认,一些青年的表现让人失望,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青年道德层面上的缺失,所以设立统一的成人节是有必要的。
成人礼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用一位家长的话来说,成人礼就是要让每个进入成年的青少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知书达礼。成人礼应该成为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通过成人礼,让每个青年的思想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要让18岁的青年明白,18岁已经走近成年社会,就要确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18岁的青年要明白不能用以往的思维方式看待生活;18岁的青年要负担起成人的义务,不能再在家长的羽翼下生活;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要做好将来就业的准备,服务社会。
让家长明白,孩子成人,家长就要放手让他自立了。所以“成人节”绝不仅仅是一个仪式,而是见证“孩子”将渐渐蜕变成一个个成熟、有责任心的“大人”的过程。
在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吴增强看来,上海设立全市统一的成人节后,象征意义会更强,更容易激发青年学生的成长意识。在社会文化越发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青少年更好地恪守基本的传统礼仪,如何让学校和家庭在培育下一代问题上找到更好的抓手,设立成人节、注重成人仪式的洗礼作用,便是一项应有之义。
我们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急需建立起成人责任和义务鼓励青年人去肩挑大梁。因此,在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有一个统一的成人节是有必要的。
2011年4月7日,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团市委、乌鲁木齐市文明办、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乌鲁木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决定将每年9月25日定为乌鲁木齐市18岁成人节。主要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养成正确思想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古代成人礼
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青年人的长成培养,成人节起源于中国,是青年人的成年嘉礼。男子为冠礼,女子为笄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可参加各项活动。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可见从另一个侧面看到古人对青年后辈的期望。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中国古代十分注重此仪式。仪式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必须具备的四种德行:德——人生责任和家庭道德教育;言——名、字的使用规范和礼仪言词;容——穿汉服的基本礼仪和女子面妆术;功——女红和书法。
从公元前周朝到清朝前期,不管是中原地区,还是少数民族聚集地,都有几千年的“成人礼”文化,比如“冠礼”、“笄礼”等。
呼唤统一的成人节
自新中国成立后,《宪法》在法律上规定18岁为成人年龄,并赋予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以及其他的民事行为能力,但对成人仪式没有规定。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都在自发地举行成人仪式活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俗。
现代成人仪式的成长责任教育发端于上海。1993年,上海嘉定区黄渡镇在全国首创了18岁成人仪式。1996年,上海市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推广举办十八岁成人仪式活动的意见》,开始构建较为完整的步入成人的道德礼仪教育。
自此,这项活动形式被迅速推广到了全国。
现在在许多地方都已开展18岁成人节的集体仪式,在民间更多的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进行着。现在很多家长和年轻人都认识到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但我们国家却没有统一的成人节仪式。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保留着成人礼俗。在日本,成人节是日本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传统的“成人礼”是从中国宋朝时期传入的冠礼和笄礼中衍生而来的。1948年,日本立法规定,每年的1月15日为全国年满18岁男女青年的成人节,目的是要让青年意识到自己已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并激发青年的自觉性和树立自信心。
韩国也一样继承发扬了中国的“冠礼”、“笄礼”构成自己特有的成人礼文化。
目前,全国各地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定举办成人仪式,但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全年每个时间都在举办,远没有像日本这样重视把成人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法定节日来对待。
统一成人节的必要性
目前,关于年轻人的话题层出不穷,但很多是负面新闻,远的不说,近的有“我爸是李刚”的叫嚣,“药家鑫激情杀人”及“其同门师妹不要脸记车牌”事件等等能震动整个社会的恶劣事件,还有官二代、富二代、小三、小四之类的话题在社会上满天飞。道德沦丧,是非不分等等都冠于当今年轻人身上。不可否认,一些青年的表现让人失望,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青年道德层面上的缺失,所以设立统一的成人节是有必要的。
成人礼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用一位家长的话来说,成人礼就是要让每个进入成年的青少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知书达礼。成人礼应该成为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通过成人礼,让每个青年的思想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要让18岁的青年明白,18岁已经走近成年社会,就要确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18岁的青年要明白不能用以往的思维方式看待生活;18岁的青年要负担起成人的义务,不能再在家长的羽翼下生活;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要做好将来就业的准备,服务社会。
让家长明白,孩子成人,家长就要放手让他自立了。所以“成人节”绝不仅仅是一个仪式,而是见证“孩子”将渐渐蜕变成一个个成熟、有责任心的“大人”的过程。
在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吴增强看来,上海设立全市统一的成人节后,象征意义会更强,更容易激发青年学生的成长意识。在社会文化越发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青少年更好地恪守基本的传统礼仪,如何让学校和家庭在培育下一代问题上找到更好的抓手,设立成人节、注重成人仪式的洗礼作用,便是一项应有之义。
我们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急需建立起成人责任和义务鼓励青年人去肩挑大梁。因此,在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有一个统一的成人节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