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和帮助。这种“寓教于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在藝术上一首《歌词祖国》可以让世界华人凝聚在一起,在生活上游山玩水可以培养挑战极限的精神。作为一名老师,我相信“寓教于乐”的理念也能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发扬光大。
(1)我们要高度重视朗读,并且不断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古代读书人面对“四书五经”等经典教材并非死记硬背,而是要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悟,在朗诵中反思和升华。任何 一篇文章都是有情感的,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喜怒哀乐,还有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思考。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是“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含蓄美,所以作者的情感往往隐藏在文字的背后,需要读者深入挖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朗读应该是通往作者心灵世界的最佳途径。有些中学生不敢大声朗读,有些中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缺乏激情,有些中学生不会抑扬顿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朗诵,同时利用早读课耐心指导学生掌握朗诵技巧,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可以视为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的代表,学生深情的朗诵有助于他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语文宫殿。
(2)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对写作有畏惧或厌恶心理,他们将写作当成一件毫无意义的苦差事,往往东拼西凑,无病呻吟,敷衍了事。针对这种现象,我利用业余时间从网络、杂志、报刊等多种渠道收集大量催人泪下的文章,如海子的诗、毕淑敏的散文、丘吉尔的演讲等。同学们欣赏了名家名篇之后就可以尝试进行模仿,像练字一样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老师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为了生活而写作的理念,因为每个人都有表达意愿的需要,写作是书面语,说话是口语,二者都很重要。犯错要写检讨,请假要写申请,开会要写通知,这都是作文的一种形式。高考最常见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记叙文重在叙事,议论文重在说理。每个人都有怀旧情怀,回忆往事中令人难忘的一个个画面,是热爱生活的体现,记叙文就是表达一种情怀。每个人都需要精神家园,自信、坚强、乐观、宽容等美好的品质都是值得拥有的,议论文就是宣扬一种节操。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抒写父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既真实又感人,如朱自清的《背影》。议论文的结构相对简单,开头提出观点,中间举例论证,结尾画龙点睛,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模式后就要在审题立意和积累素材两方面下功夫。在笔者看来,记叙文是感性的,议论文是理性的,这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优秀作文,老师在班上要大力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对于不太理想的作文,老师要耐心修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坚定信念。
(3)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拓展延伸,发扬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一篇课文,可以采取不同的教案,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所以,老师不断改进教案,推陈出新,让学生被课堂吸引,将实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关于实用性,笔者认为,教师应主动将课文与高考链接,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上课与考试并不是脱节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关于趣味性,我们要创建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质疑。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容易激发一个人对语文的兴趣。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可以与他的另一首词《卜算子·咏梅》进行比较,反映作者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前者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革命豪情,后者是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学生正处于“恰同学少年”的黄金年龄,应当思考如何唱响青春之歌。即使无法达到毛主席“以天下为己任”的境界,我们必须为了自己的前途艰苦奋斗。
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我教了一辈子的课,一辈子没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堂课都写教学反思,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精益求精。她是我们所有老师的榜样,我相信只要坚持贯彻“寓教于乐”的思想并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可以在语文教育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达到教学相长的和谐境界。
(1)我们要高度重视朗读,并且不断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古代读书人面对“四书五经”等经典教材并非死记硬背,而是要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悟,在朗诵中反思和升华。任何 一篇文章都是有情感的,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喜怒哀乐,还有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思考。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是“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含蓄美,所以作者的情感往往隐藏在文字的背后,需要读者深入挖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朗读应该是通往作者心灵世界的最佳途径。有些中学生不敢大声朗读,有些中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缺乏激情,有些中学生不会抑扬顿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朗诵,同时利用早读课耐心指导学生掌握朗诵技巧,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可以视为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的代表,学生深情的朗诵有助于他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语文宫殿。
(2)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对写作有畏惧或厌恶心理,他们将写作当成一件毫无意义的苦差事,往往东拼西凑,无病呻吟,敷衍了事。针对这种现象,我利用业余时间从网络、杂志、报刊等多种渠道收集大量催人泪下的文章,如海子的诗、毕淑敏的散文、丘吉尔的演讲等。同学们欣赏了名家名篇之后就可以尝试进行模仿,像练字一样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老师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为了生活而写作的理念,因为每个人都有表达意愿的需要,写作是书面语,说话是口语,二者都很重要。犯错要写检讨,请假要写申请,开会要写通知,这都是作文的一种形式。高考最常见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记叙文重在叙事,议论文重在说理。每个人都有怀旧情怀,回忆往事中令人难忘的一个个画面,是热爱生活的体现,记叙文就是表达一种情怀。每个人都需要精神家园,自信、坚强、乐观、宽容等美好的品质都是值得拥有的,议论文就是宣扬一种节操。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抒写父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既真实又感人,如朱自清的《背影》。议论文的结构相对简单,开头提出观点,中间举例论证,结尾画龙点睛,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模式后就要在审题立意和积累素材两方面下功夫。在笔者看来,记叙文是感性的,议论文是理性的,这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优秀作文,老师在班上要大力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对于不太理想的作文,老师要耐心修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坚定信念。
(3)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拓展延伸,发扬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一篇课文,可以采取不同的教案,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所以,老师不断改进教案,推陈出新,让学生被课堂吸引,将实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关于实用性,笔者认为,教师应主动将课文与高考链接,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上课与考试并不是脱节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关于趣味性,我们要创建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质疑。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容易激发一个人对语文的兴趣。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可以与他的另一首词《卜算子·咏梅》进行比较,反映作者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前者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革命豪情,后者是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学生正处于“恰同学少年”的黄金年龄,应当思考如何唱响青春之歌。即使无法达到毛主席“以天下为己任”的境界,我们必须为了自己的前途艰苦奋斗。
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我教了一辈子的课,一辈子没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堂课都写教学反思,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精益求精。她是我们所有老师的榜样,我相信只要坚持贯彻“寓教于乐”的思想并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可以在语文教育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达到教学相长的和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