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明了大学生在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的欠缺,提出了通过深层研读文本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构建了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预测、联想、概括分析、推理能力及批判性思维,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篇章阅读;语言能力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在战略主题中指出:“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见,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思維能力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之中的重中之重。一个会思考,会思维的人,才能在挑战面前想出新点子、新妙招。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思维品质反映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和批判与创新等四个层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质上,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思维的过程。因此,高校英语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一、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英语阅读课依然聚焦语言知识。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上,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解上,而把阅读文本仅仅当做呈现这些词汇、语法的媒介,学生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一层面,学生并未真正理解阅读文本。问题大多都是事实性的表层问题,对培养学生找寻信息的能力很有帮助,但很少涉及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与提高。语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忽视了在阅读课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极大限制了学生自身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束缚。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明显滞后于学生卷面的分数,上了大学依然没有形成完整灵活的思维体系。
二、基于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一)理论支撑:交互补偿式阅读教学
交互补偿式阅读教学模式是基于交互作用的阅读模式理论而提出来的。该模式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强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使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阅读文本的内容有总体的了解,又强调上下文预测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根据阅读文本的前后内容理顺出其篇章结构,推断出其逻辑关系,对阅读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它又不忽略单词、短语的解码能力,强调捕捉阅读文本的细节信息,做到对阅读文本进一步的理解,从字里行间领会出阅读文本的真实用意,最终达到对其真正的理解。总之,该模式强调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再到整体,使得学生在这种动态的交互作用中理解阅读文本。
(二)教学目标: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阅读应以理解和吸收文段的整体意义及信息为主要目的,把文段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进行理解,利用框架提示推动篇章理解。阅读的对象不是独立的字、词、句,而是更大的语言单位——语篇。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对学生整体掌握课文内容,深刻理解问题,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效果明显,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攻破疑难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阅读教学中,要遵循“既往经验→语言直觉→选择性阅读→视觉化和关联→验证与纠正→篇章语言→创造性思维→构建新体系” 的程序,完成对作者思路的追踪和预测,读者实现了自我认知的丰富和信息吸收与重新构建。
2.3.1快读与预测
引导学生从标题中的关键词预测出将要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预测文本主旨大意的能力。阅读之前,学生要思索一个问题:如果给你这样一体题目,你要写什么,怎么写?要求学生整体阅读文本,并验证预测是否正确。通过关键词和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意图和行文脉络。
2.3.2激活词汇链
培养学生的预测联想能力,激活学生对主题相关词汇链。阅读前,学生大脑中都存储了一定的语言信息,这是学生进行阅读预测的基础。教师有意识地设计预测活动,进行头风暴,要求学生提取并运用自己所存储的相关语言图式,预测或联想,从而强化他们的预测意识,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2.3.3框架式阅读
在对篇章细节探究之前,要进行“问题驱动→找出相关答案→构建文章框架→复述课文大意”的教学流程及相关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问题框架快速阅读文章,旨在把握文章的“全景图”,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在热身活动中,学生已经建构了非常清晰的问题框架,阅读目的非常明确。因此能通过快速阅读,捕捉关键信息,整合新旧知识,学生能从主题关键词之间的标记理解主题与概念间的关系,也能培养其高级思维技能。
2.3.4剖析文章和作者
文章进入精读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出文章的逻辑结构、语篇衔接方式,加深对语篇结构的理解。教师设置事实型和理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寻出具有说服力的,具有提示意义的线索,并预测出后面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框架,完善预测时漏洞。教师可以将段落或者某一段中的语句顺序进行调整,来引导学生找出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者使用的衔接连贯呼应等的手段,重新排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能极大的考验学生的推理和语言掌握和运用能力。
2.3.5扫除语言障碍
第3次阅读文本,捕捉文本细节信息,揣摩作者意图,猜测生词含义,以培养推理及猜测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一段,从文本内容的表层理解深入到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其中对文本理解已造成影响的生词词义。
2.3.6构建新体系
通篇完成之后,教师要进一步拉伸学生的思维宽度,将文章中涉及的文化要点和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作为讨论题目,学生根据文本信息以及自身的理解阐述观点,表明立场,这既给予了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评判能力。形式可以采用辩论。续写,甚至是改写人物态度或做法,来改变故事发展的走向。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想表达、创写,是内容、语言、思维三大核心要素高度综合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一)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视是基于美国 4C 核心素养,即是创造创新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和协作合作能力c。例如,循环问答,思维搭档等。任务设置以学生的合作和分工为条件,兼顾任务的轮换制。
记忆性学习,结果是遗忘;理解性学习,结果是掌握;批判性学习,结果是创新。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是很好的切入口。找到这个热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由老师层层引导,就可以拓展出自己独特的思维脉络。成果汇报可以演讲或展板,或者更加复杂专业的论文等。
(二)思维导图
为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言语能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已经制作好的思维导图,运用导图中的主题词和下级关键词来复述课文。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从词语的选择、句子的组织、表达的顺序和条理上体现了各自的思维过程,并将其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
(三)竞技性和娱乐性
当语言学习过程中加进了竞技性和娱乐性,学生的阅读课不再是负担,而变成了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使用分组计分、轮换提问、接龙相应、击鼓传花等方式,使英语课堂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四)问题贯穿法
“学起于思,源于疑”,问题决定了认知的方向、思维的深浅、学习的成效。课堂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积极能动地进行学习。问题一定是能触及` 学生思维起点并符合思维规律的问题。问题不能简单停留在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多元化与多层次的探究和学习,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归纳建构、批判创新,并将这种开启思维、激发智慧的问题贯穿教学始终。
四、实践与反思
基于英语语言特点,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以下顺序: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构建——批判——创新,引导他们思维的系统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给老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自身的学科知识以外,还要具备系统完善的思维训练的知识。要给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和任务,并能完成阅读记录,分享心得和总结,做到课上与课下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師的正确引导,它需要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过程中积极不断地尝试,有意识地培养,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并保持一种优秀的阅读和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郭宝仙,章兼中.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2).
[2]纪晓娟,王群,贾爱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J].海外英语,2010(10).
[3]刘艳萍,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王海妹.国外大学生思维能力研究评析及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33(5).
作者简介:
张薇(1978.6—),女,回族,辽宁辽中人,讲师,硕士,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
关键词:思维品质;篇章阅读;语言能力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在战略主题中指出:“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见,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思維能力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之中的重中之重。一个会思考,会思维的人,才能在挑战面前想出新点子、新妙招。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思维品质反映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和批判与创新等四个层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质上,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思维的过程。因此,高校英语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一、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英语阅读课依然聚焦语言知识。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上,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解上,而把阅读文本仅仅当做呈现这些词汇、语法的媒介,学生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一层面,学生并未真正理解阅读文本。问题大多都是事实性的表层问题,对培养学生找寻信息的能力很有帮助,但很少涉及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与提高。语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忽视了在阅读课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极大限制了学生自身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束缚。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明显滞后于学生卷面的分数,上了大学依然没有形成完整灵活的思维体系。
二、基于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一)理论支撑:交互补偿式阅读教学
交互补偿式阅读教学模式是基于交互作用的阅读模式理论而提出来的。该模式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强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使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阅读文本的内容有总体的了解,又强调上下文预测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根据阅读文本的前后内容理顺出其篇章结构,推断出其逻辑关系,对阅读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它又不忽略单词、短语的解码能力,强调捕捉阅读文本的细节信息,做到对阅读文本进一步的理解,从字里行间领会出阅读文本的真实用意,最终达到对其真正的理解。总之,该模式强调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再到整体,使得学生在这种动态的交互作用中理解阅读文本。
(二)教学目标: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阅读应以理解和吸收文段的整体意义及信息为主要目的,把文段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进行理解,利用框架提示推动篇章理解。阅读的对象不是独立的字、词、句,而是更大的语言单位——语篇。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对学生整体掌握课文内容,深刻理解问题,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效果明显,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攻破疑难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阅读教学中,要遵循“既往经验→语言直觉→选择性阅读→视觉化和关联→验证与纠正→篇章语言→创造性思维→构建新体系” 的程序,完成对作者思路的追踪和预测,读者实现了自我认知的丰富和信息吸收与重新构建。
2.3.1快读与预测
引导学生从标题中的关键词预测出将要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预测文本主旨大意的能力。阅读之前,学生要思索一个问题:如果给你这样一体题目,你要写什么,怎么写?要求学生整体阅读文本,并验证预测是否正确。通过关键词和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意图和行文脉络。
2.3.2激活词汇链
培养学生的预测联想能力,激活学生对主题相关词汇链。阅读前,学生大脑中都存储了一定的语言信息,这是学生进行阅读预测的基础。教师有意识地设计预测活动,进行头风暴,要求学生提取并运用自己所存储的相关语言图式,预测或联想,从而强化他们的预测意识,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2.3.3框架式阅读
在对篇章细节探究之前,要进行“问题驱动→找出相关答案→构建文章框架→复述课文大意”的教学流程及相关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问题框架快速阅读文章,旨在把握文章的“全景图”,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在热身活动中,学生已经建构了非常清晰的问题框架,阅读目的非常明确。因此能通过快速阅读,捕捉关键信息,整合新旧知识,学生能从主题关键词之间的标记理解主题与概念间的关系,也能培养其高级思维技能。
2.3.4剖析文章和作者
文章进入精读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出文章的逻辑结构、语篇衔接方式,加深对语篇结构的理解。教师设置事实型和理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寻出具有说服力的,具有提示意义的线索,并预测出后面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框架,完善预测时漏洞。教师可以将段落或者某一段中的语句顺序进行调整,来引导学生找出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者使用的衔接连贯呼应等的手段,重新排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能极大的考验学生的推理和语言掌握和运用能力。
2.3.5扫除语言障碍
第3次阅读文本,捕捉文本细节信息,揣摩作者意图,猜测生词含义,以培养推理及猜测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一段,从文本内容的表层理解深入到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其中对文本理解已造成影响的生词词义。
2.3.6构建新体系
通篇完成之后,教师要进一步拉伸学生的思维宽度,将文章中涉及的文化要点和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作为讨论题目,学生根据文本信息以及自身的理解阐述观点,表明立场,这既给予了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评判能力。形式可以采用辩论。续写,甚至是改写人物态度或做法,来改变故事发展的走向。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想表达、创写,是内容、语言、思维三大核心要素高度综合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一)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视是基于美国 4C 核心素养,即是创造创新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和协作合作能力c。例如,循环问答,思维搭档等。任务设置以学生的合作和分工为条件,兼顾任务的轮换制。
记忆性学习,结果是遗忘;理解性学习,结果是掌握;批判性学习,结果是创新。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是很好的切入口。找到这个热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由老师层层引导,就可以拓展出自己独特的思维脉络。成果汇报可以演讲或展板,或者更加复杂专业的论文等。
(二)思维导图
为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言语能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已经制作好的思维导图,运用导图中的主题词和下级关键词来复述课文。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从词语的选择、句子的组织、表达的顺序和条理上体现了各自的思维过程,并将其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
(三)竞技性和娱乐性
当语言学习过程中加进了竞技性和娱乐性,学生的阅读课不再是负担,而变成了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使用分组计分、轮换提问、接龙相应、击鼓传花等方式,使英语课堂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四)问题贯穿法
“学起于思,源于疑”,问题决定了认知的方向、思维的深浅、学习的成效。课堂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积极能动地进行学习。问题一定是能触及` 学生思维起点并符合思维规律的问题。问题不能简单停留在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多元化与多层次的探究和学习,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归纳建构、批判创新,并将这种开启思维、激发智慧的问题贯穿教学始终。
四、实践与反思
基于英语语言特点,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以下顺序: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构建——批判——创新,引导他们思维的系统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给老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自身的学科知识以外,还要具备系统完善的思维训练的知识。要给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和任务,并能完成阅读记录,分享心得和总结,做到课上与课下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師的正确引导,它需要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过程中积极不断地尝试,有意识地培养,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并保持一种优秀的阅读和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郭宝仙,章兼中.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2).
[2]纪晓娟,王群,贾爱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J].海外英语,2010(10).
[3]刘艳萍,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王海妹.国外大学生思维能力研究评析及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33(5).
作者简介:
张薇(1978.6—),女,回族,辽宁辽中人,讲师,硕士,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