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抓好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促进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够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对加强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分析,总结出要做到七个结合和一个扶助。
[关键词]高校 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 扶助
自中央16号文件印发并正式实施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抓好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促进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够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做好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七个结合和一个扶助。
一、全程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
全程教育就是从进入大学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入学教育和在校教育中去,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去,渗透到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中去,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化教育。毕业教育是指在学生毕业学年进行的集中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就业政策、就业手续的办理等,教育内容更为具体,更具有针对性,是全程教育的重要补充。
二、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中除了基本的知识内容的教育还应强化榜样教育,旨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引导受教育者学习他们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以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课堂教育还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单位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对照需求找差距,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和优化就业规划。
三、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共性教育就是通过专题讲座、定期班会、模拟招聘等形式,以班级、专业或是系别为单位,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或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教育。其优点是覆盖面大,时间集中、效率高,能及时迅速地解决大多数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其缺点是对个别学生效果不明显。个性教育则是指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特点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单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个体教育主要有个别谈话、少数座谈、重点帮扶等,其优点是针对性强。其缺点是耗时长。所以说必须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切实增强教育效果,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其中关系紧密,环环相扣的三个重要环节,必须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统一目标、形成合力、创新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家庭要发挥好基础作用。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为人处世等方面为孩子做出榜样。其次,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大学生电子档案,并在恰当的时候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最后,学校要做好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桥梁,既要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又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客观自我评价,准确自我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好人生规划。真正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就业保驾护航。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传递,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品德内心体验相统一的过程。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依托,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特别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学校教育能对学生产生先期效应,通过与学校环境这本“不说话的教科书”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大学生能从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步发生深刻的转变。
五、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全员化相结合
学校各级负责人高度重视,把思想教育工作当作向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并辐射到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
六、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带着深厚感情来做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人为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关怀毕业生就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倾注我们的热情、智慧和汗水,带着感情抓就业,真诚服务帮就业,千方百计谋就业,齐抓共管促就业。
七、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相结合
毕业生即将告别校园,步入社会,角色的转变和就业工作的压力容易造成毕业生思想的波动,也是各种事情的高发期。加强对学生动态的关注,加强实习安全、防盗、防火等安全教育,重点关注特殊群体,为学生顺利就业营造和谐氛围,为学校的安全稳定提供牢固保障,引导毕业生“把美好回忆留给母校”,做到文明离校。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对《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加以宣传,引导毕业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八、增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构建就业困难学生的教育扶助机制
就业困难学生指的是,就业态度积极,但因为就业目标过高、自我认识不准确、个人能力偏低、心理素质较差等原因导致就业目标不能实现或很难实现的学生。要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就业目标,关键在于深入分析,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探索一套教育扶助就业困难学生的机制。
对就业目标过高、自我认识不准确的就业困难学生,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分析专业就业形势,进行自我定位及优缺点认识,进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调整就业目标和就业期望,实现顺利就业。对个人能力偏低、心理素质偏差,客观上无法满足招聘单位需求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要早发现、早重视、早着手,建立班级-院系-学校三级教育扶助机制。班主任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分类档案,以班级为阵地开展旨在提高就业困难学生个人能力及学习兴趣的活动,譬如班级演讲比赛、辩论赛、“一帮一”学习互助小组、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等。在班级建档的基础上,学院应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锻炼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勤工助学岗位或提高能力的实践机会,譬如校史讲解员、校园文明督导员、班级就业联络员等,并将这些学生推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在必要时,可进行重点的就业推荐。
通过举办就业学前班、职业夏令营、模拟应聘等活动,对就业困难学生开展能力补缺活动,在必要时可对部分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求职技巧辅导、就业临时补助,从就业心理上、技巧上、经济上对就业困难学生给予教育扶助。
常言道: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更是高校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进一步加强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总体策划,系统开展,做到入情入理,方法恰当,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关键词]高校 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 扶助
自中央16号文件印发并正式实施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抓好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促进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够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做好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七个结合和一个扶助。
一、全程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
全程教育就是从进入大学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入学教育和在校教育中去,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去,渗透到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中去,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化教育。毕业教育是指在学生毕业学年进行的集中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就业政策、就业手续的办理等,教育内容更为具体,更具有针对性,是全程教育的重要补充。
二、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中除了基本的知识内容的教育还应强化榜样教育,旨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引导受教育者学习他们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以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课堂教育还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单位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对照需求找差距,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和优化就业规划。
三、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共性教育就是通过专题讲座、定期班会、模拟招聘等形式,以班级、专业或是系别为单位,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或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教育。其优点是覆盖面大,时间集中、效率高,能及时迅速地解决大多数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其缺点是对个别学生效果不明显。个性教育则是指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特点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单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个体教育主要有个别谈话、少数座谈、重点帮扶等,其优点是针对性强。其缺点是耗时长。所以说必须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切实增强教育效果,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其中关系紧密,环环相扣的三个重要环节,必须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统一目标、形成合力、创新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家庭要发挥好基础作用。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为人处世等方面为孩子做出榜样。其次,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大学生电子档案,并在恰当的时候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最后,学校要做好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桥梁,既要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又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客观自我评价,准确自我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好人生规划。真正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就业保驾护航。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传递,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品德内心体验相统一的过程。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依托,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特别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学校教育能对学生产生先期效应,通过与学校环境这本“不说话的教科书”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大学生能从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步发生深刻的转变。
五、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全员化相结合
学校各级负责人高度重视,把思想教育工作当作向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并辐射到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
六、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带着深厚感情来做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人为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关怀毕业生就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倾注我们的热情、智慧和汗水,带着感情抓就业,真诚服务帮就业,千方百计谋就业,齐抓共管促就业。
七、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相结合
毕业生即将告别校园,步入社会,角色的转变和就业工作的压力容易造成毕业生思想的波动,也是各种事情的高发期。加强对学生动态的关注,加强实习安全、防盗、防火等安全教育,重点关注特殊群体,为学生顺利就业营造和谐氛围,为学校的安全稳定提供牢固保障,引导毕业生“把美好回忆留给母校”,做到文明离校。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对《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加以宣传,引导毕业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八、增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构建就业困难学生的教育扶助机制
就业困难学生指的是,就业态度积极,但因为就业目标过高、自我认识不准确、个人能力偏低、心理素质较差等原因导致就业目标不能实现或很难实现的学生。要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就业目标,关键在于深入分析,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探索一套教育扶助就业困难学生的机制。
对就业目标过高、自我认识不准确的就业困难学生,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分析专业就业形势,进行自我定位及优缺点认识,进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调整就业目标和就业期望,实现顺利就业。对个人能力偏低、心理素质偏差,客观上无法满足招聘单位需求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要早发现、早重视、早着手,建立班级-院系-学校三级教育扶助机制。班主任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分类档案,以班级为阵地开展旨在提高就业困难学生个人能力及学习兴趣的活动,譬如班级演讲比赛、辩论赛、“一帮一”学习互助小组、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等。在班级建档的基础上,学院应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锻炼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勤工助学岗位或提高能力的实践机会,譬如校史讲解员、校园文明督导员、班级就业联络员等,并将这些学生推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在必要时,可进行重点的就业推荐。
通过举办就业学前班、职业夏令营、模拟应聘等活动,对就业困难学生开展能力补缺活动,在必要时可对部分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求职技巧辅导、就业临时补助,从就业心理上、技巧上、经济上对就业困难学生给予教育扶助。
常言道: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更是高校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进一步加强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总体策划,系统开展,做到入情入理,方法恰当,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