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小班化教学的备课实施策略、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课堂中的学习策略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备课活动组织学习策略
1.备课的实施策略
1.1充分调查学情,了解全体学生的差异。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大约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水平差异:以语文为例,学生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与写作等领域都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内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差异;②兴趣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兴趣点也各不相同;③学习风格的差异:有的学生倾向于独立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合作学习,有的学生通过口耳相传学习效果最佳,而有些学生则依赖视觉途径的信息传递方式,还有些学生需要触觉或动觉信息才能学得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仔细分析差异,以便在备课中适时考虑分组、分层,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
1.2教学目标分层,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过去我们的教学,总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结果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中等生也失去上进心。小班教学人数的减少为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重视个别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小班化教学备课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做分层化教学目标,使优等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后进生有所进步,中等生得以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获,使他们热爱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分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年段目标的分层:即对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系统分析,按年段进行分层梳理,制定阶段性策略;②课时目标分层:主要是针对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将目标细化为A、B、C三种层次目标或“基础目标”、“发展目标”、“提高目标”;③环节目标分层:除了年段目标的分层、课时目标分层以外,对每一个教学的环节进行设计时,也应该分层预设,才能确保分层备课得以具体实施。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一要保证全体学生基础目标的达成,可采用异步达标、延时达标的方式辅助;二要在基础目标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1.3备课设计精细,关注全体学生的精彩。①考虑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教学组织的空间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空间位置,包括学生的座位形式、小组活动形式、教师教学活动轨迹和巡视行走路线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把握小班化的教学环境的优势,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空间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最优化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②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小班化教育的备课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关注到每一个个体的。在备课中,教师的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的位置。既要备共性的要求,又要备个性的要求,即在教案设计时,将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放在心上。教学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有一个一个层次的或一个一个孩子的脸庞在那里闪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有些学生吃得更好,怎样让有些学生跳一跳能吃得饱,又怎样让有些学生经过低起点、小坡度、多循环的点拨和训练,也能够得到进步,应该成为贯穿教师备课的主线。
在小班化教学设计中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三点:第一,教师心目中要有全体学生、每个小组学生、分层学生群体以及每个学生个体概念;第二,教学内容与要求必须是共性化的、分层化的和个性化的有机统一;第三,能够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寻找到全班所有同学的姓名。如果一堂课的教案中只出现几个或者几十个学生姓名,那么,看了几堂课的教案,就应该有全班所有同学的姓名。
1.4运用的教学策略。小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个性化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参与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自主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互动教学策略、创意教学策略、评价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2.1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就是在一个班里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拟定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使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信息。
分层教学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差异和发展要求,实施差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分层教学的一般做法,首先是根据学生差异,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次(C层)这类学生学习能力偏差,学习时感到吃力,成绩不理想;良好层次(B层)这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不踏实,不刻苦,成绩不稳定;优秀层次(A层)这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基础知识较扎实,成绩稳定;其次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拟定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然后以班为单位分层施教,采用同步学习形式解决共同问题,采用分组学习形式解决不同层次问题,采用个别学习形式解决个别性问题;最后分层评价。
2.2活动教学策略。陶行知先生主张“手脑心并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活动应以“做”为中心,活动是教育的基础。活动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具有实践性、操作性、探究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有序、有效的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交流等活动,实现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这一策略的特点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学习的材料,或者说将信息附着于活动并通过“做中学”内化学习者的经验。
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常常对教材进行加工,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通过“实践操作、游戏竞赛、角色表演、质疑讨论、分组辩论”等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均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指学生的参与程度,包括参与的形式、广度、深度与拓展等。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师生谈话、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形式;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进行演示、操作的人次和人数;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和交流的程度;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进行演示、操作是否有新意等。
2.3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景、情境因素自然构成了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和表现的重要因素。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常常采用操作实验、直观演示、问题探究等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4活用资源的策略:小班化课堂教学具有一种全视野的、开放的教学资源观。所谓全视野,即进入教学过程的、所有能被感知的客观物体都是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用的媒体(课本、作业本、多媒体软件、电脑等)、教学的物资环境(包括教室的文化布置、教学设施、设备和课桌椅的排列方式等)、教师和学生及其人际环境,甚至包括前来听课的教师等,都是可利用、开发的教学资源。
3.课堂中的学习策略
小班化教育理念下学习观,要具备五个特点:即精致化(关注每个细节的有效性);个别化(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均衡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生命化(关注师生生命活力的交互);学习力(关注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3.1小班化课堂中的活动化学习策略:①游戏活动;②表演活动;③竞赛活动。
3.2小班化课堂中的体验式学习策略:①情趣化是“体验式学习”的面;②行动化是“体验式学习”的脉;③生活化是“体验式学习”的魂。
3.3小班化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①探究式学习起点是“质疑问难”;②探究式学习需要异想天开;③探究式学习需要动手又动脑。
3.4小班化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策略:①抓住契机,实施个性化教学;②课前预设,巧妙安排个性化学习;③“综合性学习”促进“个性化学习”。
3.5小班化合作学习方式:①讨论式合作学习;②传递式合作学习;③表演式合作学习;④体验式合作学习;⑤比赛式合作学习。
3.6小班化自主学习的策略:①学习目的自主确定的实施;②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实施;③学习方式自主采纳的实施;④学习过程自主调控的实施;⑤作业自主设计和选用的实施。
3.7小班化探究学习的教学流程:①多种渠道,获取信息;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③深入探究,解决问题;④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关键词】备课活动组织学习策略
1.备课的实施策略
1.1充分调查学情,了解全体学生的差异。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大约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水平差异:以语文为例,学生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与写作等领域都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内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差异;②兴趣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兴趣点也各不相同;③学习风格的差异:有的学生倾向于独立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合作学习,有的学生通过口耳相传学习效果最佳,而有些学生则依赖视觉途径的信息传递方式,还有些学生需要触觉或动觉信息才能学得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仔细分析差异,以便在备课中适时考虑分组、分层,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
1.2教学目标分层,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过去我们的教学,总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结果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中等生也失去上进心。小班教学人数的减少为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重视个别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小班化教学备课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做分层化教学目标,使优等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后进生有所进步,中等生得以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获,使他们热爱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分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年段目标的分层:即对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系统分析,按年段进行分层梳理,制定阶段性策略;②课时目标分层:主要是针对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将目标细化为A、B、C三种层次目标或“基础目标”、“发展目标”、“提高目标”;③环节目标分层:除了年段目标的分层、课时目标分层以外,对每一个教学的环节进行设计时,也应该分层预设,才能确保分层备课得以具体实施。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一要保证全体学生基础目标的达成,可采用异步达标、延时达标的方式辅助;二要在基础目标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1.3备课设计精细,关注全体学生的精彩。①考虑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教学组织的空间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空间位置,包括学生的座位形式、小组活动形式、教师教学活动轨迹和巡视行走路线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把握小班化的教学环境的优势,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空间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最优化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②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小班化教育的备课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关注到每一个个体的。在备课中,教师的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的位置。既要备共性的要求,又要备个性的要求,即在教案设计时,将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放在心上。教学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有一个一个层次的或一个一个孩子的脸庞在那里闪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有些学生吃得更好,怎样让有些学生跳一跳能吃得饱,又怎样让有些学生经过低起点、小坡度、多循环的点拨和训练,也能够得到进步,应该成为贯穿教师备课的主线。
在小班化教学设计中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三点:第一,教师心目中要有全体学生、每个小组学生、分层学生群体以及每个学生个体概念;第二,教学内容与要求必须是共性化的、分层化的和个性化的有机统一;第三,能够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寻找到全班所有同学的姓名。如果一堂课的教案中只出现几个或者几十个学生姓名,那么,看了几堂课的教案,就应该有全班所有同学的姓名。
1.4运用的教学策略。小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个性化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参与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自主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互动教学策略、创意教学策略、评价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2.1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就是在一个班里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拟定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使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信息。
分层教学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差异和发展要求,实施差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分层教学的一般做法,首先是根据学生差异,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次(C层)这类学生学习能力偏差,学习时感到吃力,成绩不理想;良好层次(B层)这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不踏实,不刻苦,成绩不稳定;优秀层次(A层)这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基础知识较扎实,成绩稳定;其次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拟定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然后以班为单位分层施教,采用同步学习形式解决共同问题,采用分组学习形式解决不同层次问题,采用个别学习形式解决个别性问题;最后分层评价。
2.2活动教学策略。陶行知先生主张“手脑心并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活动应以“做”为中心,活动是教育的基础。活动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具有实践性、操作性、探究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有序、有效的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交流等活动,实现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这一策略的特点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学习的材料,或者说将信息附着于活动并通过“做中学”内化学习者的经验。
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常常对教材进行加工,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通过“实践操作、游戏竞赛、角色表演、质疑讨论、分组辩论”等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均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指学生的参与程度,包括参与的形式、广度、深度与拓展等。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师生谈话、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形式;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进行演示、操作的人次和人数;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和交流的程度;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进行演示、操作是否有新意等。
2.3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景、情境因素自然构成了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和表现的重要因素。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常常采用操作实验、直观演示、问题探究等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4活用资源的策略:小班化课堂教学具有一种全视野的、开放的教学资源观。所谓全视野,即进入教学过程的、所有能被感知的客观物体都是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用的媒体(课本、作业本、多媒体软件、电脑等)、教学的物资环境(包括教室的文化布置、教学设施、设备和课桌椅的排列方式等)、教师和学生及其人际环境,甚至包括前来听课的教师等,都是可利用、开发的教学资源。
3.课堂中的学习策略
小班化教育理念下学习观,要具备五个特点:即精致化(关注每个细节的有效性);个别化(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均衡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生命化(关注师生生命活力的交互);学习力(关注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3.1小班化课堂中的活动化学习策略:①游戏活动;②表演活动;③竞赛活动。
3.2小班化课堂中的体验式学习策略:①情趣化是“体验式学习”的面;②行动化是“体验式学习”的脉;③生活化是“体验式学习”的魂。
3.3小班化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①探究式学习起点是“质疑问难”;②探究式学习需要异想天开;③探究式学习需要动手又动脑。
3.4小班化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策略:①抓住契机,实施个性化教学;②课前预设,巧妙安排个性化学习;③“综合性学习”促进“个性化学习”。
3.5小班化合作学习方式:①讨论式合作学习;②传递式合作学习;③表演式合作学习;④体验式合作学习;⑤比赛式合作学习。
3.6小班化自主学习的策略:①学习目的自主确定的实施;②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实施;③学习方式自主采纳的实施;④学习过程自主调控的实施;⑤作业自主设计和选用的实施。
3.7小班化探究学习的教学流程:①多种渠道,获取信息;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③深入探究,解决问题;④巩固应用,形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