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咂老年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8169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老年,会突然醒悟:生命是有尽头的。这种感悟会使我们行动起来,去做一些想做但以前没有做的事情。
  人到老年,才真正认识自己,也才真正属于自己,并且用一种宽容、舒适和诚实的方式接受自己。
  人到老年,开始明白,老年自有老年的风景。青春虽然亮丽,但那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它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而青春的心境才是生命中一道不变的风景线。
  人到老年,能冷静地去看待婚姻和家庭,他们冷静得如同道深的禅师。他们知道,世上没有完全合乎男人心意的女人,也没有完全合乎女人心意的男人。
  人到老年,已懂得安慰自己,懂得怎样从他人处去索取安慰,并且学会了在似乎无尽的黑暗中为自己点一盏希望的灯。
  人到老年,看人看事不像过去那样简单,大家明白,肩上长的是自己的脑袋,不必非得按别人的主意行事。
  人到老年,开始明白,世事并非黑白分明,在黑白之间,往往有一系列的中间色。
  人到老年,开始明白,人生一世,无论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盛衰与荣辱,都如自然流水,从哪里来还将到哪里去。于是,宁静致远。
  人到老年,开始明白,衰老不是从年龄开始,而是从对生活的厌倦开始,
  人到老年,开始明白,孤独、寂寞、痛苦、失败.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因此,善待它们,就是善待真实的人生。
  人到老年,不再有少年的狂妄,青年的浪漫,更多的则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人到老年,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平凡,他们明白,并非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大有作为,但做人也是一生的事业,只要自己奋斗过、追求过,失败了又何妨?
  人到老年,胸怀开始变得像大海一样,装得下四海风云,容得下千古恩怨。
  人到老年,可以领悟人生最实质、最内在、最主体的内容,可以把美丽的花朵和丰收的果实揉进生命的脉络,滋养人生,丰富人生,实现人生。
其他文献
风寒咳嗽型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清稀,兼见头痛恶寒、发热无汗等,用“葱白糯米粥”。长3厘米肥大葱白5段,糯米50克,生姜5片,米醋5毫升。将前3味洗净,共煮为粥,粥熟后加米醋,每日2次,趁热服用。有散寒解表,温中止咳的功效。  风热咳嗽型表现为咳嗽气粗、痰黄黏稠,兼见发热恶风、头痛出汗等,用“桑菊茶”。桑叶、菊花各10克,白砂糖适量。将桑叶、菊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加盖焖15分钟,再加入白砂
期刊
去年下半年,岳父终于退下来了。年近六旬的他,满脸红光,声如洪钟,走起路来如一阵风。起初,岳母让他帮忙买菜带孙子。岳父不屑地说:“你看我有那个耐心带孩子吗?”这也难为他了。岳父当了十几年的兵,转业后在机关当保卫干事,这对他来说实在是“大材小用”。  一次,我忙完了公司的事,开车回家后,妻子比平常多加了几个菜。出人意料的,很少上我家的岳父正在客厅里等我。妻子为我倒了一杯酒,欲言又止。见状,性情耿直的岳
期刊
洗衣浸泡太久据专家研究,衣物纤维中的污秽,在14分钟内就会浸透到水中,过了这段时间,水中的污秽又会被吸收进去,所以,一般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  看电视时开灯眼睛里有锥状和杆状两种视细胞,杆状视细胞专门在夜晚或弱光下看东西,内含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由维生素A与一种蛋白合成。维生素A感光后被破坏,如得不到及时补充,视紫红质就会减少,导致在弱光下视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引发夜盲症。故看电视时不宜开照明灯,
期刊
少量进食一方面可以暖身,防止空腹运动时造成的低血糖,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体内脂肪分解形成的游离脂肪酸过多,对心肌造成危害。  不宜太早过早进食会干扰胃肠道的休息,使消化系统处于疲劳应战的状态,时间一久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不宜过饱饱食之后运动,会增加胃肠下垂的风险;同时,机体为了满足胃肠的消化、吸收和肌肉运动所需的血液供应,就会发生血液的再分布,结果势必会减少心脑的供血,这对于有心脑疾病的老年人来
期刊
调养精神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养应做到疏泄通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假日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会使气血通畅,精神旺盛。  防风御寒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动,舒展形体,春天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  调节饮食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
期刊
身为老龄工作者,笔者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尊老、敬老、助老,亦说孝顺、孝道、孝敬、孝养等,晚辈们最起码、最实际、最要紧的是在父母、长辈健在时,把孝心落实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五个老有”上,恪尽职守,真心“服务”,用感恩回报父母,将母爱、父爱,对长辈之爱,永远铭刻在自己心中,这才是最大最真的爱。  首先,老有所养。在人的生活中,吃是第一位的。让父母长辈吃好,保证温馨,更是第一位的。老年人有老年人的
期刊
来到云明山老人的家中,看到几个年青人,有的在为他打扫卫生,有的在给他捶背,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家子可真够幸福的。可是知情的人都知道老人与他们非亲非故,这些年轻人是艳山红办事处和红云社区的工作人员。   云明山老人今年83岁,老伴73岁,居住在红云社区。他与老伴每月各有600多元的退休工资,生活上并不存在大的困难,身体也还硬朗。按理说,他们可以安享晚年。但意想不到的是,2001年他们的一
期刊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背得一字一顿,背诗的人已94岁高龄;虽然她的左腿骨折,但她的脸上只有幸福慈祥的表情。这是贵州省贵阳市大营坡黄家湾路175号社会老残公寓园慈善助养院里动人的一幕。  更动人的是,这个养老院的创办者——杨美学是一位进城务工的背篼。杨美学全家从贵州省纳雍县的乡下到贵阳原本只打算干点苦力,但在贵阳打工的几年看到年轻人忙上班,许多老人无人照顾,便萌生了办
期刊
从古至今,我国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后来更把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借此宣扬尊重和关心老年人生活的精神。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3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并且以每年大约3%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30%,这将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老年
期刊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2006年7月到贵州旅游时,在朋友家中偶尔发现了两本《晚晴》杂志,拜读之后,被其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所吸引。随后经朋友介绍,与晚晴杂志社取得了直接的联系。此后,晚晴杂志社的工作人员每月定时将刊物寄往我常州的家中,直至年底。于我而言,如获至宝,喜出望外。  《晚晴》内容丰富,涵盖了当代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栏目多样,新颖而富有创意。文字也有吸引力,内容极具可读性。“晚晴闲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