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是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即是说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包含着心理健康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等等。
  语文学科,是一个宠大而开放的知识系统,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等特点,它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即知识能力、需要、动机、情趣爱好等状况,这就要涉及到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语文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其它学科相比更有其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魏书生老师、于漪老师已给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魏书生老师的“民主化,科学化”的语文教育思想更是贯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他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甚至自己出题考试,让学生“从学习到考试,都是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勉励、自我控制等,可以说,魏书生语文教育的成功,极大程度依赖于他对学生健康心理的成功培养。于漪老师的“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的教改探索重点就在于教学生“做人”,她说:“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致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她在教学中注重“情”、“趣”、“美”,强调以情育人,抓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那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陶冶功能。
  1、融心理健康教育于作家作品的介绍之中。
  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这些名家的人格多为后世景仰,不少学生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之为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介绍作者时,可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地介绍健全的人格对这些作家成长的推动作用。柳宗元、范仲淹、王维等名家起落的人生经历,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挫折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
  2、融心理健康教育于事件的分析之中。
  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范文既是知识、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一个个生活化、形象化的心理辅导案例,尤其是文中的一件件事情。如《骆驼寻宝记》,在寻宝的路上,那大群的动物争先上路寻宝而又纷纷半途而废,只有骆驼历尽千辛万苦寻到宝物。这个故事可以启发学生懂得做事应该不怕艰苦,要有恒心。
  3、融心理健康教育于人物形象分析之中。
  课文中有着许多丰富生动且性格炯异的人物形象,为了能使这些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的神态、心理、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借助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个既可悲又可笑的人。他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现实。
  4、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文章中心的归纳之中。
  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工具。语文教师要尽力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这也是开展心理辅导的良机。《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能启发学生,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事,应该闻过即改,越快越彻底越好,绝不能一错再错;而对提出批评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指出问题之外,还应该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耐心地帮助,热情地鼓励,振作精神。《背影》歌颂了伟大的父爱,《为人民服务》歌颂了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在课堂讨论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课堂讨论是语文课上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现实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水平有限外,可能还是老师设计问题的水平了。若问题设计得好,学生还是会有话说的。语文课堂讨论最忌老师总结时给某个问题来个标准答案,一锤定音,应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思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方向。否则,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也会在长久的标准答案的教育下失去自我。
  比如老师在上《失街亭》时提了一问:“失街亭,谁之过”?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说:“过在马谡的纸上谈兵与刚愎自用”。有的同学说:“是葛亮的任人失察。”也有同学说:“王平也有过错,关键时候怎能行于事无补分兵战略呢?”……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课堂呈献非常好的思维氛围。可见,问题设计得好,一样可以让课堂活起来。问题设计得好,更易于实施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因为心理教育主要是一个讨论沟通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过程,具有较强的非价值判断性和非指导性,教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点拨,推动学生自我思考,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中丰富自己的思想也丰富自己的人生。
  三、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生活是作文的根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中学生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也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   写作文就是要使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为此,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成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以教学艺术为支撑,引导学生把做人转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通过写命题或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我眼中的××同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别人来正确了解、认识自己;《二十年后的同学会》让学生体会人生的短暂,既向往美好的未来,又珍惜今天的一切;《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以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和挫而弥坚的进取精神。经过写作练习,学生对人生逆境有了正确的认识,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2、指导学生写好“日记”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由于学业上的沉重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与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学生“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学生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自信、合群、乐学、自主、创新的健康人格。
  3、指导学生写好《反思》检查个人心理。当学生真地犯了错误时,不再简单地加以评价和说教,对学生的教育从外部转向了内部,通过教师的引导,经过学生自己的内省,逐步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在语文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治中汲取完善自我心理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1、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训练学生心理素质。演讲,是情感的倾诉、人生的宣言、才识的展示。组织学生在语文课前3分钟进行演讲。以理解、宽容、尊重、合作、挫折、自卑、自信、乐观、嫉妒等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演讲,学生们或进行道理阐述,或运用正反典型事例论证。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胆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2、利用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熏陶学生心理。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学生的自我教育不容忽视。格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着丰富的哲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熟读、背诵名言警句,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3、举办辩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辩论,乃心理的较量,智慧的交锋,精、气、神的碰撞。通过辩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辩能力,又由于所选的论辩的话题中,有许多又和心理教育相关,因此,学生在论辩中得到了心理教育。
  教育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应注意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的教育做出其应有贡献。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使每一堂语文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更有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习作教学之所以这般不容乐观,最主要的症结有二:一是积累太少,语言贫乏;二是脱离生活,内容空洞。那么,如何改变目前习作教学之现状?唯有让其走生活化之路,即实现阅读生活化,习作生活化,除此,别无它途。随着
期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研
期刊
【摘要】让学生自主复习整理概念,并做成课件,走上讲台,进行自我归纳总结,学生之间进行补充,教师做必要的点拨。  【关键词】自主;课件;点拨积极性  初中物理,两年一轮回。每到初三复习时,总觉得有点力不从心。方法呢?除了“知识概念”——“精讲例题”——“补充习题”——“阶段测试”——“模拟测试”似乎也没有其它高招。但其中奥妙,却是各有千秋。  第一轮的复习对“知识概念”的回顾是必不可少。传统的方法是
期刊
【摘要】现在的初中地理教材,出现老师教的难度大,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识记较困难、产生的兴趣不浓、学习的效果较差,与高中教材的内容与学法衔接不是很好。主要体现在:课标侧重点过于倾向专业性、基础性,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点太多,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难以掌握;教材中烦难偏旧的内容占相当比例;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的含量还不够;地理教材里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的发展不很匹配;教材内容里探究性知识不够丰富等。那么,地理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根本,能力为灵魂,创新为目标,促使其全面发展。围绕着这一指挥棒,“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亦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如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新课改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我积极投入到这场新课改运动当中去,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历史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与新理念,积极探索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历史新课改的性质与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期刊
所谓的有法教,就是教材中有现成的答案,老师们只要让学生划划背背就行了,所以有法教。所谓没法教,就是现在的新教材中,用文字叙述的准确定义、概念、方法、结论的东西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用一副画面,或者几幅画面加以文字说明的内容多了。通过画面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来探究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为学生的经历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因此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的看
期刊
【摘要】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更好的服务。同社会上其他行业的服务相比,图书馆服务有着特定的原则及内涵。图书馆服务只有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使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服务原则;开放;方便  1开放原则  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从封闭到局部开放再到全面开放,经历了漫长的渐变过程。开放服务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开放原则
期刊
教育背景:很大一部分同学会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其中的一些负面情绪对学习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而我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及时调整情绪,时刻保持“乐学”的心态。  教育过程: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以及对学生的观察中发现,处于感性意识强与理性意识的阶段,许多同学会因为成绩,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以及自己的“小情感“中所出现的问题而产生长时间的情绪化,导致无法继续正常的学习生活,对于17
期刊
虽说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在教育这方面,比起北京、上海、浙江、湖南、湖北等兄弟省份来说,不能与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特别是我们粤北山区,就像太阳照不到的角落一样,农村的落后条件,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和“剩守儿童”,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制约。面对诸多因素,从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积极性  中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