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观察实验,探究发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敢于猜想,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创设问题,展开想象,启发学生创造思维;注重实践,培养情感,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创造思维 兴趣思维猜想探究实践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把青少年培养成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要重视创造行为的养成和创设良好的创造环境外,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们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学生学习自然科学不但要掌握科学知识,形成技能,而且也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过程。小学科学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栽培饲养等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精神。”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基础。要努力营造一种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学生没有害怕情绪,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即使说错了或做错了,也不能伤其自尊心,应给他们思考再发言的机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尽量让他们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其发展创造思维的信心,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究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学习《声音》一课时,学生了解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比较是否每把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都一样?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听到的声音不一样。当问为什么会不一样时,学生的思维就相当活跃,当思维充分发散后就会作出种种假设,这时就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学生们兴趣盎然,作出各种猜想和假设。这时不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结果发现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不同,振动的快慢就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巧设疑点,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二、观察实验,探究发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因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持久的感知活动,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开始,是增强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科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使思维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空间进行观察活动。我们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细致深入地观察。如《蚂蚁》一课的教学,如果只让学生明白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蚂蚁的头部、胸部、腹部是什么样的,学生不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因为蚂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动物,这样的教学只是教师对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归纳而已。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在观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有关蚂蚁的直接认识,渗透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以体现科学教学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从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观察入手,使被观察的事物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影响,经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探索问题,获得知识经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外,还注意在课外养成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写观察日记等,让学生在大量常见的现象中,独具慧眼,捕捉信息,培养创造思维。
  三、敢于猜想,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在孩子的眼中,无不充满了神奇的乐趣,无数问题从他们口中提出,无数个“为什么”等着他们去发现、去探索。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问题简直令教师应接不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高斯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猜想,展开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益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增强和丰富学生想象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学生自主想象的情景,让学生处于自由想象的环境中,为学生创设进行想象的机会,启发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即使是最天真、最幼稚的想象也要进行耐心的解释、引导,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自尊心。科学世界在孩子眼中永远是那么神奇,那么充满幻想,那么妙趣横生。他们总是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或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有的同学问我:“鱼会不会思考?”“鸡为什么不会飞?”等等问题。我们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探究,这样学生的智慧就会得以充分施展,思维和想象就会自由地驰骋。如:教学《地球引力》一课,让学生认识了地球引力的作用后,就让学生进行幻想:如果没有地球引力,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学生自然会联想到没有地球引力任何物体都可能飘浮在空中,不会降落到地面上来;水不会由高处流到低处;人会行走如飞等一连串奇怪的现象。然后告诉学生这种情景就和失重现象一样,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太空宇航员的工作环境进行想象,让学生沉浸在探索太空奥秘的情景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创设问题,展开想象,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要付出一定的脑力劳动,也就得到一次思维的训练。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创新,只有那些能引起学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上进行思考的问题,才是创新的问题,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引起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训练学生的逻輯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探索阶段的思维是发散的,许多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假设、设想混杂在一起,因此,在思维发散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集合思维。在教《小车的运动》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一辆载重汽车运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以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看看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在教学中,要围绕问题组织研讨,使学生的思维在广泛的联想、想象、猜想中挑选出最合理的方法和方案,最接近于客观现实的猜想,这就使集合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五、注重实践,培养情感,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知识、能力是否真正掌握,其最终体现在能否正确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深化。而且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但做实验,并不单纯是让学生去做,做完就了事,而是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去做,在做中学。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养成凡事多问个为什么的良好的习惯。因而,动手操作、实践应用,不但可以使学生在感性到理性之间架起桥梁,而且适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学得有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才能调动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融知识、技能为一体,促进灵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水的浮力》一课时,安排了玩橡皮泥的一个游戏 ,请学生想办法使那块下沉的橡皮泥能上浮,很多学生从铁船能上浮的现象而引发把橡皮泥捏成船形,使它上浮,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激动不已。正是这种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对引发学生的灵感思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总之,创造性思维,是思维过程中复杂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度脑力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成才创业必需具备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人均GDP的增长推动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需求的显著增加,但目前滞后的供给机制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很不理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共邀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
电教声、光、色、形兼备,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巧妙运用电教手段,创设生动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知识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获得数学教学最大值。  一、巧借电教激发兴趣  运用电教激发兴趣,是高效课堂的一大法宝。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高效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
临终关怀其实是在病人即将面临死亡的有限的时间内,来减轻病人的痛苦,缓和疾病的发作的一种护理方式。临终关怀是属于医学范畴的一门学科,但同时也是现代的一种以其他学科相交叉
现代社會和学校教育理念的自觉追求。实现阳光教育和快乐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目标,也是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可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
【摘要】语文阅读能力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较好地理解相关学科的内容。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授课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就显得相当关键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第三,要在课堂上加强阅读指导。第四,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课外读物,扩大课外阅读量。第五,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正确
摘 要: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乐的感受是学习最好的情感基础。六七岁的孩子,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老师们关注到教学效率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们学得轻松,老师们也教得很轻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情况下让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有效教学,怎样做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效的,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现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关于有效教学,本人认为其核心的问题是教学效果的问题,也就是
目的:根据多粘菌素B(polymyxin B,PB)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开发稳态后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8B,24h)计算模型,用于调整用药方案.方法:建立PB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根据临床实际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