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看或被看都不安 |
现代人对他人视线的忍耐力下降了,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社交网络上活跃的他们容易在现实中感到落差,失去自信。而视线是与人交流的出发点,如果一味回避眼神的交流,人生就会变得狭隘。
一位30岁的受访者就职于东京某出版社,一年前,同事指责他总是不与人对视:“都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和你沟通太难了。”
他一直不喜欢与人进行眼神交流,但自己没有在意这一点:“在求职面试等场合,如果有需要,我可以与他人对视交流,但平时我不会这么做,我觉得这没什么。”
当他意识到低头回避会让对方印象不佳之后,转而将目光投向对方的鼻子,或者做思考状看向斜上方。和朋友、恋人去餐馆时,他一定会选不必面对面的吧台座位。
尽管如此,他并不认为自己不善于与人交往。虽然工作后与很多学生时代的朋友疏远了,但他还有几个至交好友,工作也进展顺利。两年前他负责的图书发行量超过5万本,这在中小型出版社当中算是相当好的成绩,听他的言谈也不像是自卑的人,可他就是不愿意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
他说:“虽然受到了同事的指责,但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人本来不就讨厌被一直盯着看吗?把视线移开谈话更轻松,心情更舒畅。”
| 留意社会的反应 |
有些人看着对方的眼睛,就会异常紧张,无法放松下来。
所谓“视线忍耐力”,指的是“被他人注视时,保持自然状态的能力”。不少年轻人察觉到“自己不具备视线忍耐力,无法直视对方的眼睛说话”。
视线忍耐力低下的人会担心别人的看法、感到不安,这种不安又导致其难以与他人对视。他们能强烈感受到他人的视线。除此以外,他们的行动也会显得拘束、慌乱。
其实,这种不安与是否被注视无关,因为压力并不仅仅来自别人的目光,还包含他人的反应。人们上网时,在意的并不是某个特定人物的举动,而是把“社会”作为对象,过度担忧“大家会怎么看我”“社会对我的言行会有什么反应”。
日本曼丹公司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他人的目光产生压力、感到恐惧的人数不断增多。去年有56.5%的受访者表示“有压力”,在10~29岁的人群当中,这类人占到了67.6%。
“你是否不擅长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面对这个问题,43.8%的受访者回答“是的”,其中10~29岁的年轻人中有53.5%给出了肯定答案,可见有这种苦恼的年轻人相当多。
目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入口,视线忍耐力低下会对交流造成障碍,无论是恋爱还是工作,很多需要交流的场合需要从目光接触开始。无法看向他人、不想被人注视的人会被排除在圈子外,因此无法与人顺利交谈、协商的事例比比皆是。
| 惊慌到双手发抖 |
另一位28岁的男性受访者在某广告公司工作,他也曾为视线忍耐力低下而烦恼。这位男性衣着整洁,长相英俊,负责品牌推广工作的他与初次见面的记者沟通时,并没有刻意避开视线,看起来不像视线忍耐力低下的人。他回忆道,10年前大学的入学典礼上,前排的女生向他搭话,他突然不知所措,双手都在颤抖。
“我不知道对方是如何看待我的。我非常慌张,一边祈祷她不要看过来,一边看向地面。”
他毕业于男子高中,3年间除了与家人交谈,只和异性说过3次话,而且仅仅是在电车上遇到初中同学打个招呼而已。他几乎没有和异性对视交谈的机会,也没有被异性注视的经历。
尽管和男生来往轻松一些,但除了非常亲近的人,其他人的目光都会对他造成压力。渐渐地,找他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他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差。
考入大学以后,为了完成课题任务和报告,他必须同很多人进行沟通交流,其中也包括女性。这样下去是无法顺利毕业的,他差一点就到了休学的地步,现状让他产生了危机感。他探究着问题的根本原因,逐渐提升视线忍耐力。他属于缺乏经验导致忍耐力低下的情况。
| 喜欢灯光昏暗的店 |
有些人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真正察觉到自己视线忍耐力低下。一位43岁的女设计师说自己并非不善交际,但35岁以后,她变得喜欢灯光昏暗、位置隐秘的餐馆。她说:“我有了‘不想被别人看着’的念头。”
如果去灯光明亮的餐厅用餐,她就必须快速补妆,累的时候实在懒得这么做。灯光昏暗的话,即便工作结束后顶着疲态,她也无所畏惧。而且,在光线明亮的场合,她会不自觉地看向有光泽肌肤的年轻女性,无法保持自信地与抱有好感的男性交談,会产生打退堂鼓的念头。
她说:“现在的我与年轻时的自己存在差距。从前我皮肤红润,体力充沛,渐渐地,我无法保持那样的状态,也就讨厌被人注视了。”
从几年前开始,她除了炎热的夏季,每天都戴着口罩出门。“我告诉自己,这么做是为了预防花粉过敏或防晒,以此掩盖‘不想被人注视’的心理。真希望夏天也有戴口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