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新闻,传媒界较为一致的共识是反映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事实报道和信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新闻理论无疑是时下传播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蒙古族记者,从小受到民族大家庭团结和谐的熏陶,近几年又耳闻目睹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文化强区的繁荣景象,因此也就较多地关注了民族新闻的研究。下面提出一些有关民族新闻传播的问题供大家参鉴。
一、当前民族新闻传播和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
目前,国内民族新闻研究的现状如何呢?换言之,近年来,新闻界、理论界在民族新闻研究方面取得哪些共识呢?
(一)民族新闻事业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党对民族工作的重视也包括对民族新闻事业的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提出了“守望相助,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指示。这一指示精神,在内蒙古各族人民中间深深扎根,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就民族新闻事业来看,从政治方向到政策支持,从客观指导到具体运筹,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就开展了“民族好新闻”的评选工作,至今已办6届,每次从中央及地方新闻单位选送的新闻作品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隆重的表彰和联谊活动。从2004年起,国家民委宣传司在京多次举办少数民族新闻编辑记者培训班,由国家民委信息中心等10多个相关单位、部门组织评选的少数民族十大新闻已历五届,在少数民族地区及至全国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内蒙古作为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发展民族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充当了表率。就以民族新闻事业发展而言,内蒙古自治区亦走在了前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区内多次召开有关民族新闻的工作会议,座谈、研讨民族新闻诸多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每年评选一次的自治区新闻奖,蒙古族语言文字同汉语言文字的作品一样,同评同奖,各领风骚。1985年以后,自治区先后出版了有关研究民族新闻的论著10多部,定期表彰在民族新闻事业方面有所建树的媒体及记者编辑。一年一度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使得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受到表彰,还有其他相关表彰活动,都已成为民族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新闻不仅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媒体要做好的一件大事,也是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各级媒体必须完成好的一项宣传任务。做好民族新闻,既要把握全局,又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始终把握民族新闻的正确舆论导向,起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作用。对于民族地区的所有媒体来讲,就是要从本地的经济特点、民族特点出发,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具体化,采取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创造性地加以宣传报道,鼓舞和引导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共同奋斗。但是,由于民族语言文字传媒是植根于民族地区和各不同民族之中,这就要求在运行中充分考虑本地区、本民族的经济状况、历史状况、地域环境、生产特点、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及心理认同等。走出一条民族地区传媒业发展的路子。
(三)坚持解放思想,以宣传改革和发展为宗旨,不断推进民族新闻事业出现新的局面。作为党的舆论工具,民族新闻事业必须在解放思想上走在前头,引导舆论,在改革上有所作为。在这方面,无论是理论的前瞻性研究,还是媒体的自身实践,内蒙古自治区的新闻界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关于组建民族报业集团的研究,关于提高媒体传播力的实践和研究,关于民族新闻信息网络新媒体多项实践和研究,关于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系列宣传报道,关于民族地区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的研究,关于民族地区媒体市场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时代特色鲜明,新观点、新理论让人击掌顿悟,充分显示了民族新闻事业的活力和魅力。
(四)民族团结是民族新闻永恒的主题,必须持之以恒,常做常新。民族团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保证。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民族团结做为基础,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民族团结的新闻研究,始终是民族新闻研究的重头戏。在各类民族新闻宣传的会议上,始终把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做为传媒的一项基本任务,写在会议纪要之内。不少研究课题提出,必须把团结、改革和建设的宣传作为民族新闻的主题,在媒体的新闻宣传中,始终高举团结、改革和建设的旗帜,把民族团结的文章做活、做新,让民族团结的新闻大放异彩,真正成为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舆论阵地。
二、民族新闻发展方向的思考
如何做好民族新闻,实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的全面繁荣,新闻界、理论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是,要使民族新闻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努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作为热切关注这一课题的新闻学爱好者,在学习其他同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民族语言文字传媒日新月异发展的现实,总结一些部门新闻立报、新闻立台、主打民族新闻的实践,对民族新闻的发展方向作如下一些新的思考:
(一)民族新闻要充分显示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
民族新闻的地区特点,应该表现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环境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表现当地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而形成的地理环境的变化。民族新闻的民族特点,应该表现发生新闻事件的各族人民的生活(经济条件、历史情况、现实状况等)所赋予的,同时又是在本民族的宣传文化(精神领域的特殊的心理素质及其他表现形式)陶冶下形成的社会存在。
就内蒙古自治区来说,面积有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八分之一,人口有2400多万,有49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它本身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就很明显,给民族新闻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表现素材和机会。具体地说,地区特点应该表现内蒙古的山川、草原、大漠以及北疆名胜古迹等自然景观,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新矿区、新城镇;民族特点应该表现各民族人民爱国主义的精神和事迹,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就,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及培养民族干部的成就。把这些特点充分表现出来,民族新闻就有了独特的吸引力。要在表现地区特点、民族特点上不断创新,新闻工作者首先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新闻观,要把各民族对祖国的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来对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报道某一个民族的成绩,不仅是宣传那一个少数民族,而是借助这一成绩来表现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从而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威望。这里,我们还应当特别提醒,在互联网和多媒体时代,我们不能把民族特色理解成为停滞的、永不变化的、游离于时代与生活之外的一种东西,更不能把那些落后的东西不加分析地充作民族特点来报道。如果我们的民族新闻离开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旋律和节奏,离开当前的改革、开放,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是很难拨动受众的心弦的。 (二)民族新闻传播和研究要应时应势,做到坚守与创新并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提高宣传质量、把握“时、度、效”、做好舆论引导等重大原则。民族新闻的传播与研究,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担当起引导主流舆论的职责。
在这方面,我们应在坚守与创新并重上下功夫。坚守,就是坚持以导向为灵魂,以的真实性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宣传准则。创新,就是在奏响主旋律的同时,追求多样化,按照民族新闻的特点和规律在具体报道中出新出彩,实现中心思想突出、表达模式新颖、社会效果强烈的完美统一。
在具体新闻传播运行中,做好5个特别关注:
1.特别关注民族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各种媒体的民族新闻都要担负起与外部沟通信息的作用。人类历史就是在互相交流、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的。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文化、思想、语言等等,也都是各民族互相交流的产物。因此,我们应当大胆吸收外来的优秀新闻理论与实践,加以清理和消化,从而使中国的民族新闻事业以更丰富的内涵更精彩的表现走向世界。
2.特别关注本地区与地区外的经济联系。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经济活动,离开这个活动,人类就无法生存。人类的文明进步快速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在民族地区全面开放的今天,民族新闻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关注、反映这一领域的生动局面。
3.特别关注外部世界优秀文化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影响。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外来文化的渗透和主动引进,以及本民族文化的输出均不可避免。民族新闻在宣传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为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给以更多的关注。通过舆论优势,促进人类先进文化的融合,促进本民族全新观念的确立,为各民族文化增添除旧布新、开拓创新的力量。
4、特别关注民族地区人才的引进、交流和培养。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才相对短缺。要在这方面大造舆论,为人才引进和当地人才的培养创造宽松而优越的舆论氛围。
5.要特别关注多媒体的融合,实现民族新闻传播的多元化,让民族新闻的传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纵览古今,面向未来,从宏观的角度,从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观察、分析民族新闻的传播和研究,把握时代的重大使命,就能使民族新闻的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实现有机的结合,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新闻的无限活力。
(三)民族新闻要打好服务牌,以优质服务推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兴旺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深化改革、建设法治社会、关注民生等作了战略性的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统领下,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都把服务民生做为工作运行的准则,全力打造服务型的社会责任团体,建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社会运行机制,用服务去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用服务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不言而喻,作为党和人民的重要传播工具,媒体也要责无旁贷地扛起服务的旗帜,做服务型媒体,创造媒体为社会服务的新格局,民族新闻自然是服务型媒体重要的客观构成。因此,民族地区的媒体,提升民族新闻的服务质量,是民族新闻重中之重的任务。
民族新闻应在哪些方面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呢?
一是提供时政服务,把政府决策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满足受众了解国家大事、知晓最新政策、把握改革走向的需求。二是提供思想动力服务,通过宣传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启发受众的新思维,促进思想解放,提高投身改革的自觉性。三是提供物质生产活动服务,通过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方面的信息传播,满足受众对经济信息、经营理念、竞争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四是提供生活导向服务,倡导积极充实、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适度消费、科学消费、安全消费的新型消费观,倡导高尚文明的娱乐方式,等等。通过民族新闻所造就的舆论氛围,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和不断出新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民族新闻要创新传播模式,适应新时期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传媒事业发生了爆炸式的巨变。首先是传播模式的多元化,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就是一个突出的标志。微型化、社交化、移动化,已经成为时下信息传播的主流形式。从一元到多元,必然要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推动事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传播对象的分众化,接受对象分开了组群,在接受信息时个人的偏好越来越强。研究受众对象的情趣爱好,做好媒体定位显得至关重要。第三是传媒人才的高端化。随着媒体的多元发展和高科技的武装,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多技能、新观念、勇于创新的传播人才。由此,队伍的培养成了媒体的日常话题。综观这些变化,也给民族新闻的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民族新闻只有融入传媒发展的现代化潮流,才能不断出新出彩,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从而使民族新闻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做大做强,发展提升,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比肩于国家整个传媒事业。
(五)民族新闻传播也要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条,成为两个效益并重的文化产业
民族新闻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各类传媒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不仅为传递信息、扩大社会交往发挥自身的优势,使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得到广泛的宣传,文化价值得到了更为广泛深入的认同,而且也为地区或部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它的经济效益亦可看作有形的和无形的二种。有形的是产业,自身进入市场实现收益,无形则是以文化的影响力激活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以一年一度的草原文化节为例,其内容的丰富、表现功能的强劲,已经远远超出了节庆自身的原有意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理念融入了草原文化节之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运行模式得到了充分展示。从这一启示出发,民族新闻传播完全应当而且也能够在文化产业强势发展的背景下大显身手。当前,民族新闻传播的产业化问题可做如下思考:树立新的文化产业理念,将民族新闻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之中;民族新闻的制作传播要积极参与到旅游、节庆、会展等文化产业运作当中;民族新闻参与区内外文化产业的合作交流项目,参与地方经济的招商引资,等等。诚然,我们所说的民族新闻的产业化思维,并不是不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遵循民族新闻自身的规律,搞有偿新闻或搞特权性创收,而是在保证民族新闻神圣纯洁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高效运行和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在实现规定目标的过程中也使自身的产业化行为有所收益。这既是新闻文化产业思维的准则,也是所有文化产业运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编辑:邰山虎
一、当前民族新闻传播和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
目前,国内民族新闻研究的现状如何呢?换言之,近年来,新闻界、理论界在民族新闻研究方面取得哪些共识呢?
(一)民族新闻事业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党对民族工作的重视也包括对民族新闻事业的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提出了“守望相助,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指示。这一指示精神,在内蒙古各族人民中间深深扎根,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就民族新闻事业来看,从政治方向到政策支持,从客观指导到具体运筹,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就开展了“民族好新闻”的评选工作,至今已办6届,每次从中央及地方新闻单位选送的新闻作品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隆重的表彰和联谊活动。从2004年起,国家民委宣传司在京多次举办少数民族新闻编辑记者培训班,由国家民委信息中心等10多个相关单位、部门组织评选的少数民族十大新闻已历五届,在少数民族地区及至全国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内蒙古作为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发展民族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充当了表率。就以民族新闻事业发展而言,内蒙古自治区亦走在了前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区内多次召开有关民族新闻的工作会议,座谈、研讨民族新闻诸多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每年评选一次的自治区新闻奖,蒙古族语言文字同汉语言文字的作品一样,同评同奖,各领风骚。1985年以后,自治区先后出版了有关研究民族新闻的论著10多部,定期表彰在民族新闻事业方面有所建树的媒体及记者编辑。一年一度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使得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受到表彰,还有其他相关表彰活动,都已成为民族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新闻不仅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媒体要做好的一件大事,也是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各级媒体必须完成好的一项宣传任务。做好民族新闻,既要把握全局,又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始终把握民族新闻的正确舆论导向,起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作用。对于民族地区的所有媒体来讲,就是要从本地的经济特点、民族特点出发,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具体化,采取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创造性地加以宣传报道,鼓舞和引导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共同奋斗。但是,由于民族语言文字传媒是植根于民族地区和各不同民族之中,这就要求在运行中充分考虑本地区、本民族的经济状况、历史状况、地域环境、生产特点、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及心理认同等。走出一条民族地区传媒业发展的路子。
(三)坚持解放思想,以宣传改革和发展为宗旨,不断推进民族新闻事业出现新的局面。作为党的舆论工具,民族新闻事业必须在解放思想上走在前头,引导舆论,在改革上有所作为。在这方面,无论是理论的前瞻性研究,还是媒体的自身实践,内蒙古自治区的新闻界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关于组建民族报业集团的研究,关于提高媒体传播力的实践和研究,关于民族新闻信息网络新媒体多项实践和研究,关于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系列宣传报道,关于民族地区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的研究,关于民族地区媒体市场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时代特色鲜明,新观点、新理论让人击掌顿悟,充分显示了民族新闻事业的活力和魅力。
(四)民族团结是民族新闻永恒的主题,必须持之以恒,常做常新。民族团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保证。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民族团结做为基础,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民族团结的新闻研究,始终是民族新闻研究的重头戏。在各类民族新闻宣传的会议上,始终把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做为传媒的一项基本任务,写在会议纪要之内。不少研究课题提出,必须把团结、改革和建设的宣传作为民族新闻的主题,在媒体的新闻宣传中,始终高举团结、改革和建设的旗帜,把民族团结的文章做活、做新,让民族团结的新闻大放异彩,真正成为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舆论阵地。
二、民族新闻发展方向的思考
如何做好民族新闻,实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的全面繁荣,新闻界、理论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是,要使民族新闻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努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作为热切关注这一课题的新闻学爱好者,在学习其他同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民族语言文字传媒日新月异发展的现实,总结一些部门新闻立报、新闻立台、主打民族新闻的实践,对民族新闻的发展方向作如下一些新的思考:
(一)民族新闻要充分显示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
民族新闻的地区特点,应该表现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环境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表现当地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而形成的地理环境的变化。民族新闻的民族特点,应该表现发生新闻事件的各族人民的生活(经济条件、历史情况、现实状况等)所赋予的,同时又是在本民族的宣传文化(精神领域的特殊的心理素质及其他表现形式)陶冶下形成的社会存在。
就内蒙古自治区来说,面积有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八分之一,人口有2400多万,有49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它本身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就很明显,给民族新闻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表现素材和机会。具体地说,地区特点应该表现内蒙古的山川、草原、大漠以及北疆名胜古迹等自然景观,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新矿区、新城镇;民族特点应该表现各民族人民爱国主义的精神和事迹,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就,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及培养民族干部的成就。把这些特点充分表现出来,民族新闻就有了独特的吸引力。要在表现地区特点、民族特点上不断创新,新闻工作者首先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新闻观,要把各民族对祖国的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来对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报道某一个民族的成绩,不仅是宣传那一个少数民族,而是借助这一成绩来表现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从而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威望。这里,我们还应当特别提醒,在互联网和多媒体时代,我们不能把民族特色理解成为停滞的、永不变化的、游离于时代与生活之外的一种东西,更不能把那些落后的东西不加分析地充作民族特点来报道。如果我们的民族新闻离开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旋律和节奏,离开当前的改革、开放,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是很难拨动受众的心弦的。 (二)民族新闻传播和研究要应时应势,做到坚守与创新并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提高宣传质量、把握“时、度、效”、做好舆论引导等重大原则。民族新闻的传播与研究,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担当起引导主流舆论的职责。
在这方面,我们应在坚守与创新并重上下功夫。坚守,就是坚持以导向为灵魂,以的真实性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宣传准则。创新,就是在奏响主旋律的同时,追求多样化,按照民族新闻的特点和规律在具体报道中出新出彩,实现中心思想突出、表达模式新颖、社会效果强烈的完美统一。
在具体新闻传播运行中,做好5个特别关注:
1.特别关注民族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各种媒体的民族新闻都要担负起与外部沟通信息的作用。人类历史就是在互相交流、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的。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文化、思想、语言等等,也都是各民族互相交流的产物。因此,我们应当大胆吸收外来的优秀新闻理论与实践,加以清理和消化,从而使中国的民族新闻事业以更丰富的内涵更精彩的表现走向世界。
2.特别关注本地区与地区外的经济联系。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经济活动,离开这个活动,人类就无法生存。人类的文明进步快速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在民族地区全面开放的今天,民族新闻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关注、反映这一领域的生动局面。
3.特别关注外部世界优秀文化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影响。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外来文化的渗透和主动引进,以及本民族文化的输出均不可避免。民族新闻在宣传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为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给以更多的关注。通过舆论优势,促进人类先进文化的融合,促进本民族全新观念的确立,为各民族文化增添除旧布新、开拓创新的力量。
4、特别关注民族地区人才的引进、交流和培养。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才相对短缺。要在这方面大造舆论,为人才引进和当地人才的培养创造宽松而优越的舆论氛围。
5.要特别关注多媒体的融合,实现民族新闻传播的多元化,让民族新闻的传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纵览古今,面向未来,从宏观的角度,从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观察、分析民族新闻的传播和研究,把握时代的重大使命,就能使民族新闻的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实现有机的结合,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新闻的无限活力。
(三)民族新闻要打好服务牌,以优质服务推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兴旺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深化改革、建设法治社会、关注民生等作了战略性的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统领下,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都把服务民生做为工作运行的准则,全力打造服务型的社会责任团体,建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社会运行机制,用服务去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用服务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不言而喻,作为党和人民的重要传播工具,媒体也要责无旁贷地扛起服务的旗帜,做服务型媒体,创造媒体为社会服务的新格局,民族新闻自然是服务型媒体重要的客观构成。因此,民族地区的媒体,提升民族新闻的服务质量,是民族新闻重中之重的任务。
民族新闻应在哪些方面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呢?
一是提供时政服务,把政府决策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满足受众了解国家大事、知晓最新政策、把握改革走向的需求。二是提供思想动力服务,通过宣传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启发受众的新思维,促进思想解放,提高投身改革的自觉性。三是提供物质生产活动服务,通过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方面的信息传播,满足受众对经济信息、经营理念、竞争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四是提供生活导向服务,倡导积极充实、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适度消费、科学消费、安全消费的新型消费观,倡导高尚文明的娱乐方式,等等。通过民族新闻所造就的舆论氛围,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和不断出新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民族新闻要创新传播模式,适应新时期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传媒事业发生了爆炸式的巨变。首先是传播模式的多元化,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就是一个突出的标志。微型化、社交化、移动化,已经成为时下信息传播的主流形式。从一元到多元,必然要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推动事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传播对象的分众化,接受对象分开了组群,在接受信息时个人的偏好越来越强。研究受众对象的情趣爱好,做好媒体定位显得至关重要。第三是传媒人才的高端化。随着媒体的多元发展和高科技的武装,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多技能、新观念、勇于创新的传播人才。由此,队伍的培养成了媒体的日常话题。综观这些变化,也给民族新闻的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民族新闻只有融入传媒发展的现代化潮流,才能不断出新出彩,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从而使民族新闻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做大做强,发展提升,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比肩于国家整个传媒事业。
(五)民族新闻传播也要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条,成为两个效益并重的文化产业
民族新闻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各类传媒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不仅为传递信息、扩大社会交往发挥自身的优势,使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得到广泛的宣传,文化价值得到了更为广泛深入的认同,而且也为地区或部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它的经济效益亦可看作有形的和无形的二种。有形的是产业,自身进入市场实现收益,无形则是以文化的影响力激活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以一年一度的草原文化节为例,其内容的丰富、表现功能的强劲,已经远远超出了节庆自身的原有意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理念融入了草原文化节之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运行模式得到了充分展示。从这一启示出发,民族新闻传播完全应当而且也能够在文化产业强势发展的背景下大显身手。当前,民族新闻传播的产业化问题可做如下思考:树立新的文化产业理念,将民族新闻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之中;民族新闻的制作传播要积极参与到旅游、节庆、会展等文化产业运作当中;民族新闻参与区内外文化产业的合作交流项目,参与地方经济的招商引资,等等。诚然,我们所说的民族新闻的产业化思维,并不是不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遵循民族新闻自身的规律,搞有偿新闻或搞特权性创收,而是在保证民族新闻神圣纯洁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高效运行和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在实现规定目标的过程中也使自身的产业化行为有所收益。这既是新闻文化产业思维的准则,也是所有文化产业运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