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搞好当前职院金融专业的课程改革工作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调查走访,分析了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开设现状,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学把握办学定位、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和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金融专业课程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金融专业;课程改革;高职院校;路径探析
一、当前高职金融课程开设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调查显示,在师资方面,制约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双师”型金融教师。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学生到研究生毕业,然后到高职任教,缺乏金融业务实践经验,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出现了在教学上“重理论、轻专业技能”现象,以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在重要的实习环节上,有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正确指导高职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影响了高职生的实习效果,进而也影响到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二)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宽泛
大多数职院金融专业将目标足位于培养掌握经济、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业务和技能,熟悉国家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需求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种通才培养模式意味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与金融相关的一切岗位。这样的目标定位是为宽领域培养,高就业率。然而,从近几年金融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金融类岗位类型很多,面向于毕业生的初级岗位往往要求更加专业化的人才,而不是综合性的金融人才。
(三)实践课程比例过低,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金融行业基层业务工作的人才,教学必须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因此,要求课程设置上要做到直观易懂,能调动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高职生的动手能力。然而,由于国家对财经类专业或院校,实习实验的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很多开办金融专业的院校,实习实验基地建设相对落后,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
(四)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定位不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高职院校对金融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研究不细致,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培养的高职生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要求,满足不了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说培养出的高职生不能适应岗位工作任务要求,正式上岗前还必须接受企业的岗前培训,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管理及运行成本,这也成为制约金融专业高职生的顺利就业的又一重要原因。
(五)评价方案不合理
调查走访中,部分金融专业的高职生反映,期末的考核方案不够合理,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一纸试卷纯理论考试的方法对高职生进行评价。目前金融学科教育的考核制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闭卷和开卷考核形式;二是教师为高职生划定考核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考核题目难度不够,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反复使用同一份试卷;四是评分的客观性受多种因素的干扰;五是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等等。
二、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提升师资水平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为师资队伍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为了培养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金融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是来提升金融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二)科学把握高职金融专业的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具有市场竞争性,关键要看人才的质量如何。为高职金融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匹配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职院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与金融行业进行深度接触来认识自我和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为遵循教学规律和程序,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首先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安排,确定职业(工种或岗位),然后针对该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再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各个教学环节。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学校将金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金融实务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金融市场分析和金融产品营销技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金融人才。
(四)注重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当前职院金融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校内外实训实习衔接,学业互通。通过课程内置与外置的结合,将校企双方融为一体,专业实习实训与就业工作紧密衔接,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互连互通,实现实习与就业的零过渡。
(五)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系统地学习、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培养和发展高职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时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以后的教学思路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更注重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更要重视考核方式与方法的改革。第一,在考试内容上,对学生实施全面考核。第二,根据金融课程的特点,考核形式多样化。第三,实行教考分离。
作者简介:王辉(1981-),男,湖南郴州人,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保险职业学院经济学讲师,研究方向:金融、保险及农业信息学等。
参考文献:
[1]汪思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北方经贸i2012,10:172-173.
[2]颜家水经济转型背景下中部地区高职金融教育改革与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6:176-177.
[3]王炜.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的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8:126-128.
[4]徐桂华.高职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1-83
【关键词】金融专业;课程改革;高职院校;路径探析
一、当前高职金融课程开设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调查显示,在师资方面,制约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双师”型金融教师。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学生到研究生毕业,然后到高职任教,缺乏金融业务实践经验,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出现了在教学上“重理论、轻专业技能”现象,以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在重要的实习环节上,有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正确指导高职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影响了高职生的实习效果,进而也影响到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二)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宽泛
大多数职院金融专业将目标足位于培养掌握经济、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业务和技能,熟悉国家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需求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种通才培养模式意味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与金融相关的一切岗位。这样的目标定位是为宽领域培养,高就业率。然而,从近几年金融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金融类岗位类型很多,面向于毕业生的初级岗位往往要求更加专业化的人才,而不是综合性的金融人才。
(三)实践课程比例过低,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金融行业基层业务工作的人才,教学必须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因此,要求课程设置上要做到直观易懂,能调动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高职生的动手能力。然而,由于国家对财经类专业或院校,实习实验的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很多开办金融专业的院校,实习实验基地建设相对落后,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
(四)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定位不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高职院校对金融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研究不细致,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培养的高职生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要求,满足不了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说培养出的高职生不能适应岗位工作任务要求,正式上岗前还必须接受企业的岗前培训,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管理及运行成本,这也成为制约金融专业高职生的顺利就业的又一重要原因。
(五)评价方案不合理
调查走访中,部分金融专业的高职生反映,期末的考核方案不够合理,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一纸试卷纯理论考试的方法对高职生进行评价。目前金融学科教育的考核制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闭卷和开卷考核形式;二是教师为高职生划定考核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考核题目难度不够,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反复使用同一份试卷;四是评分的客观性受多种因素的干扰;五是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等等。
二、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提升师资水平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为师资队伍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为了培养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金融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是来提升金融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二)科学把握高职金融专业的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具有市场竞争性,关键要看人才的质量如何。为高职金融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匹配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职院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与金融行业进行深度接触来认识自我和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为遵循教学规律和程序,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首先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安排,确定职业(工种或岗位),然后针对该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再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各个教学环节。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学校将金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金融实务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金融市场分析和金融产品营销技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金融人才。
(四)注重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当前职院金融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校内外实训实习衔接,学业互通。通过课程内置与外置的结合,将校企双方融为一体,专业实习实训与就业工作紧密衔接,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互连互通,实现实习与就业的零过渡。
(五)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系统地学习、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培养和发展高职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时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以后的教学思路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更注重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更要重视考核方式与方法的改革。第一,在考试内容上,对学生实施全面考核。第二,根据金融课程的特点,考核形式多样化。第三,实行教考分离。
作者简介:王辉(1981-),男,湖南郴州人,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保险职业学院经济学讲师,研究方向:金融、保险及农业信息学等。
参考文献:
[1]汪思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北方经贸i2012,10:172-173.
[2]颜家水经济转型背景下中部地区高职金融教育改革与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6:176-177.
[3]王炜.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的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8:126-128.
[4]徐桂华.高职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