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进程不断深化,促使中职课程教学必须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维修电工》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指出当前中职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从提升教学主体主观能动性、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和健全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意见。
[关键词]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 教师专业化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344-01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实施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进程不断深入和系统。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之路,是多角度多环节系统协调开展的结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模式改革。笔者以《维修电工》课程教育教学为例,根据自己在这一科目的教学实践,总结提炼了提升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方法,期能起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效果,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果发挥作用。
一、《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维修电工》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础环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板书+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文本接受能力不匹配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文本接受能力不高。在《维修电工》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够的现象。如基本概念模糊,常用公式、定理、性质等记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解和运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以板书和教师讲解为主要形式。而《维修电工》课程中经常会涉及一些比较复杂和较为抽象的电路图和抽象的知识理念,这些相对复杂的知识很难仅以板书和口头讲解的形式讲清楚。加之学生自身的文本接受能力和书本学习能力就不是很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相匹配,很难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学要求不匹配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学要求不匹配。换句话说,就是学生不想学。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存在或不明确,是导致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具体分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需求不大。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兴趣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件事、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力。产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教师的教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这一点在上文中做出分析;二是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关注度不高,学习兴致低迷。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大。由于中职学生没有高考的升学压力,而且在校阶段的他们还不了解专业课程在日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诸多因素导致学生们并不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提升《维修电工》课程教学成效的策略
教学成效的提升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笔者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提升教学主体主观能动性、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和健全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具体来说,提升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涉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励;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包括实用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完善和健全教学评价机制是针对教育教学不同主体建立“过程+结果”的动态评价机制。
(一)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突出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
首先,教师要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到位、技能水平较高,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怎样做,怎样去创造。
其次,教师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具备把知识和技能有效传递给学生的能力。教学方法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没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空有一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却“无用武之地”。
再次,教师要牢记“学无止境”,时刻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一方面,定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和自省,通过总结和分析积累教学经验,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向他人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同事、同行学习,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的教学成效发挥到最大。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就任课教师而言,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途径,需要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不同角度下功夫。以《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初始通过语言、行为创设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然后根据教学中涉及的问题,组织一些学生团体活动或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自己的思维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得到完善和补充。“这样有利于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对其及时进行疏导,建立其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
其次,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外部动力来说,一是教师要严格教学要求,对学生的作业、练习、考试严格要求,二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这就需要实验课、实践活动的积极“配合”。以《维修电工》课程为例,电的应用和维护日常生活中学生普遍接触的,教师应该将家庭用电、生活用电的实际事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维修电工》第二章家庭用电线路安装实验中,笔者收集了一些故障电器,分给学生们维修。在学生维修电器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会主动跟老师请教。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氛围非常好,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
2.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與时俱进和联系实际
首先,加大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推广和使用。《维修电工》课程经常会涉及一些复杂的电路图和电器结构图,很难单纯通过板书形式让学生看明白。这时候,教师“不妨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化繁为简,转变为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显得得心应手。如装卸复杂的电器,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实现360°旋转,使得学生认清电器的角角落落成为可能。”。[3]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推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真切的进行学习,通过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逻辑理解能力,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增加教学活动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引入相关的直观教具,可以给枯燥的课堂带来鲜活的动力,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综合协调工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演示试验有利于教学的深入浅出,让学生对实验的器材、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活跃度和行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祁倩.中等职业电工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6:10.
[2] 曾上游.中职电工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苑教育,2013.16:87.
[关键词]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 教师专业化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344-01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实施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进程不断深入和系统。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之路,是多角度多环节系统协调开展的结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模式改革。笔者以《维修电工》课程教育教学为例,根据自己在这一科目的教学实践,总结提炼了提升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方法,期能起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效果,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果发挥作用。
一、《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维修电工》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础环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板书+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文本接受能力不匹配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文本接受能力不高。在《维修电工》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够的现象。如基本概念模糊,常用公式、定理、性质等记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解和运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以板书和教师讲解为主要形式。而《维修电工》课程中经常会涉及一些比较复杂和较为抽象的电路图和抽象的知识理念,这些相对复杂的知识很难仅以板书和口头讲解的形式讲清楚。加之学生自身的文本接受能力和书本学习能力就不是很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相匹配,很难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学要求不匹配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学要求不匹配。换句话说,就是学生不想学。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存在或不明确,是导致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具体分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需求不大。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兴趣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件事、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力。产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教师的教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这一点在上文中做出分析;二是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关注度不高,学习兴致低迷。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大。由于中职学生没有高考的升学压力,而且在校阶段的他们还不了解专业课程在日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诸多因素导致学生们并不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提升《维修电工》课程教学成效的策略
教学成效的提升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笔者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提升教学主体主观能动性、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和健全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具体来说,提升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涉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励;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包括实用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完善和健全教学评价机制是针对教育教学不同主体建立“过程+结果”的动态评价机制。
(一)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突出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
首先,教师要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到位、技能水平较高,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怎样做,怎样去创造。
其次,教师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具备把知识和技能有效传递给学生的能力。教学方法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没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空有一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却“无用武之地”。
再次,教师要牢记“学无止境”,时刻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一方面,定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和自省,通过总结和分析积累教学经验,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向他人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同事、同行学习,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的教学成效发挥到最大。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就任课教师而言,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途径,需要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不同角度下功夫。以《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初始通过语言、行为创设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然后根据教学中涉及的问题,组织一些学生团体活动或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自己的思维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得到完善和补充。“这样有利于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对其及时进行疏导,建立其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
其次,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外部动力来说,一是教师要严格教学要求,对学生的作业、练习、考试严格要求,二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这就需要实验课、实践活动的积极“配合”。以《维修电工》课程为例,电的应用和维护日常生活中学生普遍接触的,教师应该将家庭用电、生活用电的实际事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维修电工》第二章家庭用电线路安装实验中,笔者收集了一些故障电器,分给学生们维修。在学生维修电器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会主动跟老师请教。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氛围非常好,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
2.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與时俱进和联系实际
首先,加大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推广和使用。《维修电工》课程经常会涉及一些复杂的电路图和电器结构图,很难单纯通过板书形式让学生看明白。这时候,教师“不妨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化繁为简,转变为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显得得心应手。如装卸复杂的电器,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实现360°旋转,使得学生认清电器的角角落落成为可能。”。[3]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推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真切的进行学习,通过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逻辑理解能力,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增加教学活动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引入相关的直观教具,可以给枯燥的课堂带来鲜活的动力,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综合协调工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演示试验有利于教学的深入浅出,让学生对实验的器材、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活跃度和行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祁倩.中等职业电工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6:10.
[2] 曾上游.中职电工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苑教育,2013.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