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ktime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生命科学不断深入并交叉到各个学科中,使得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的普及迫在眉睫。因此我校在08年就将《生命科学导论》列为通识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团队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曾加学生对生命奥秘探索的兴趣,丰富通识核心课程的内容。
  【关键词】生命科学导论 ; 通识教育课程 ;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70-02
  生命科学是推动21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学科[1]。作为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生命科学导论》逐渐成为各大院校的基础性(公共性)课程,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生命科学在现代社会生活发展中的重要性[2]。我校是教育部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具有良好的本科生生源。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是我校一贯重视并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故2008年学校新的教学培养方案中将《生命科学导论》指定为通识教育基础课。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我校生命科学院将《生命科学导论》定为全校通识课程。该门课程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其内容新颖、知识丰富等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课程组老师在总结经验对该课程进行了积极建设与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重点,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思考。
  1.《生命科学导论》通识课程的建设
  1.1目标设置
  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实际上反应的是教学总体思想和教学理念。因此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框架、基础知识和前缘进展是我们课程开设的最终目标。
  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培养更多高水平、复合型科技人才,对培养方式的调整改进也成为大家思考、工作的重点[3]。《生命科学导论》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更需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导向,扩大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实践、学习和创新的能力[4];培养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和“全人”,以达成本科人才的综合培养目标为着眼点。因此经过反复研讨,我们将课程建设总体定位于介绍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和策略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医疗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科交叉和知识迁移,使他们在今后各自的专业领域中,确定“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基本理念,并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保持对生命奥秘的探奇和尊敬精神。
  1.2内容选定
  通识教育是“文化传承”、“科学精神”、“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为响应教育部号召: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1世纪加强和推进高校非生物学类专业的生命科学普及和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并制定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规范[5]。因此,我们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定位于“基础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学科交叉性”,以达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目的。在系统介绍生命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过程和一些著名生物学家的重大贡献的介绍,向学生展示生物学发展过程中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及著名生物学家的创新思维、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对与生物学有关的一些社会性论题及这些重大发现在高科技中生动、有趣的应用作适当介绍。
  教学重点从微观讨论再到宏观讨论现代生命科学最基础的内容、最新进展、以及对人类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发展重要影响的问题,围绕生命蓝图的构建、双螺旋-生命的钥匙、生态系统与能量流动、生物圈的创造与毁灭、进化之舞、生命技术与社会伦理的碰撞、未来的生命世界等,从基础经典到热点展开具体讲解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具体章节包括:绪论、生物的化学组成、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能量与代谢、遗传及其分子基础、发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人类的由来、生物与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现代生命科学的革命—生物技术、动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1.3 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的核心部分。如何提高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我们主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陈述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答疑、读书报告、社会调查、热点讨论,实习以及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②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与课内实践。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和交流能力,使之形成一种包容的心态,能够理解和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③推进文献阅读与理解:通过推荐经典书目,引导学生读科学原著,指导学生对经典文献进行研读与评述(Critical Thinking Writing,CTW),并根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解决科学问题的素质,激发科研创新精神。④改革課程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以笔试成绩为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课程基础知识测试、CTW、讲演讨论、课程论文、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每年选修《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多,传授知识的对象不再是某个单一的学院或某个单一的专业的学生,而是全校的上千名学生随机选课,因此一个教学班包含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另外由于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大家对生命知识的了解亦程度不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教师做了很多改变,尽可能将知识全面的传授给学生。因此课程组建了由多名优秀老、中、青教师组成不同背景学科的教学团队为课程做准备并上课。以教学经验丰富和专业素养扎实的老教师带头,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学习,协同合作等方式,取长补短,不断推进课程教学。同时根据每年学生评价的实际情况,选派学生评价的优秀老师进行轮换上课。重点进行以下工作:   ①进一步树立团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学责任感强、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团队精神。
  ②要求团队教师关注生命科学最新进展,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
  ③积极参加教学改革,采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方式互帮互助,整体提升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1.5实验课程建设
  生命科学是一门依靠大量实验数据获得实验成果的科学性学科[6]。生命科学实验的目的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加深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因此,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构建生命科学实验内容。而对于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生命科学当中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是培养综合性的、创新型的人才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为:1)学生网上申请实验课程,根据专业背景、学科人数等组织团队老师筛选实际选课名单。2)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和提高性实验,提高性实验由学生根据项目指南提出具体操作方案并完成实验。3)选择优秀的实验方案及实验报告进行评述与讲解。4)初步探索《生命科学导论》虚拟实验教学系统。
  1.6资源选择与利用
  在课程资源的选择、利用和建设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原则,注重学生的实际,考虑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并围绕着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以使教师和学生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程资源网站建设。重点建设在线自学辅助平台,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包括授课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习题等大量教学资源和课程信息,还有生物世界、学科信息等栏目,以及相关网站链接等大量扩充性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在网上自主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同时将学生讨论结果和优秀课程论文及时加入课程网站中,实时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网站的建设中来。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的更新。在已开发的网络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更新客户端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对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功能及性能稳定性,操作流程进行相应完善,实现了不同类型的考生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的可能性。
  2)课程教材建设。A.挖掘和学习本课程相关的最新教材。B. 向学生推荐国内外有关生命科学的经典读物。C.通过教学实践,编写适应于我校各专业使用的《现代生命科学基础》讲义。
  3)利用我院现有的仪器设备,在部分学生中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程,以强化理论教学,满足学生要求。同时,引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平台尝试建设生命科学导论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利用开放性讨论、实践模拟和师生交流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4)利用博物馆、校园、动植物园和生物产业基地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调研或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科学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5)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1~2次视頻公开课。
  1.7考核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调控作用。为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个学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我们采用以下模式进行考核:1)理论考试。采用开卷+部分章节闭卷的形式。考试题目由客观题与主观题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规律的理解,采用网络评价体系网上提交。2)课堂讨论。围绕生命科学热点、前沿问题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教会学生科技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并以统一、规范的格式提交。3)课后练习:布置自主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极大的提高学生完成课程论文的兴趣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防止抄袭,培养学生诚信的价值观。
  1.8 课程建设展望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还有许多须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方面,在下面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将完成以下方面:
  (1)进一步完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条件,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并争取在一年内开设实验课。
  (2)不断的补充和完善网上的教学资源,使其达到相当规模。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更多更好地学习和了解这门课程,并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英语水平,争取早日实现适合教与学的双语授课。
  2.结语
  《生命科学导论》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荣辱观,使学生获得对世界与人生本质广泛而全面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崇尚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和自律,养成开阔的视野、阳光的心态、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与生命伦理问题,促进学生树立善待环境、敬畏生命、推己及人、服务社会的理念,构建生命与自我、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可以引导学生找到与自身禀赋相匹配的爱好和兴趣,有助于锤炼在多元化社会和全球化环境生活的能力,为即将展开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指导:公共课[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宋怡玲,杨军.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6,70(6):37
  [4]丁岑.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通识教育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5]胡恩明,周健儿,罗金明,等.一般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的研究[EB/OL].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3-05
  作者简介:李萍,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系,教授,博士研究生。
  罗红霞,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徐柳,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等。
  通讯作者:李萍(1962-),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近些年来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需要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小学数学也不会例外。通过以往大量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采用分层异步教学可以通过确定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鉴于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的有效性将对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伴随式”提问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它可以活跃思维,构建更多的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伴随式”提问 ;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號】2095-3089(2015)2-0269-02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有别于其它高中科目,授课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通过高中数学的授课,我们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延展学科思维,培养应有的逻辑思考能力。同学们要学会接纳新颖的科目理念,教师要创设出自主情形下的认知环境,通过改变原有的,陈旧的授课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高中数学本身作为高中教学体制内重要的一个科目,尤其需要以新颖的理念作为指导,引领同学思维意识的提升。  【关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68-01  世界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目的是将知识传授过程转换成知识的探究发现过程,而化学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湖南省特色专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专业建设实际,依托风机生产企业,以MW级风机为典型产品,对《风力发电机车间转配》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阐述在校企“双主体”模式及“湘电风能学院”二级学院背景下“理实结合,虚实结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 ; 车间装配 ; 理实结合 ; 虚实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
期刊
【摘要】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为基础,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本研究方法的、课程体系庞大且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的、与其他课程相互依托的一门学科。目前许多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上存在一些,学生上课态度不良、专业基础差、数学能力较弱、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等不符合当今高等教育要求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 ; 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查阅法和质性分析法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为《标准》)和教学大纲(以下称为《大纲》)在目标维度方面做了对比分析,主要阐述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从《标准》和《大纲》的文本出发,比较两者的目标维度并举例说明;第二方面,从内容的差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依据是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方面,内容的差异表明我国数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发现《标准》对教师的一些启示。研究是为了进一步分析《标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75-02  一、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数学建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让建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地渗透,
期刊
【摘要】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视频案例在其中能发挥较好的教学辅助作用。财经专栏、时事新闻和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各具优势,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类型视频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视频案例 ; 货币银行学 ;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94-02  据现有文献来看,“视频案
期刊
【摘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教师个人的努力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内因,为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力度,培养教师爱教乐教的精神;强化“教学学术”理念,构建注重教研的文化生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提升教学能力的机制等措施,为教师打造提高教学能力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独立学院 ; 教学能力 ; 提高举措 ; 师资建设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