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有多种因素,而关键在于历史教师。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
关键词:历史教学 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点、精神支柱,也是我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历史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历史教育在维护国格、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的现代公民,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历史课的教学是一条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渗透爱国主义情愫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教学中,历史教师应有效筛选一些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认识和思考现实,通过探究与反思获得借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纪念馆或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参观,然后边参观边听老师的讲述,从教育的角度,直观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须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这种做法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对学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深受学生欢迎。积极发动学生会社团的力量,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爱国纪念活动。
“爱国”——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也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准。通过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所有站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任何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无一例外都是爱国的,像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把自身价值实现和祖国、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再如李大钊、方志敏、赵世炎、彭湃等人为了祖国解放而表现临危不惧、誓死如归的革命气概。而作为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把这种志向和抱负与现实所从事的学习结合起来,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識,这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有烈士墓碑遭侮辱,令英雄烈士死不安息,令人痛心。出现这种状况,究竟是谁的错?,其实,之所以如此顽劣侮辱抗日烈士墓碑,与他的教育情况以及素质有莫大关系,抗日战士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曾经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理应尊敬与敬拜。一个有素质的人,都不会做出踢到烈士墓碑,侮辱烈士的行为。
直观教学,即通过教具的使用,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阔历史场面再现出来,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方法。在教授古代史过程中,我发现当学生一次次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都会激发他们强烈的自豪感;当沉痛控述帝国主义侵华暴行时,学生就会对列强恨之入骨,对腐败的封建统治者感到失望和不满。传统的授课是这样,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再加之以语言的渲染,更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讲帝国主义侵华暴行,如果拿出实证,将圆明园烧毁前后 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屈辱岁月火与血,学生将会受到多么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啊!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自然会油然而起!所以使用直观教具绝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注重以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前途的牵挂和担忧,这种牵挂与担忧凝聚着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感,流露出人们真挚的爱国热情。近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警示学生,一旦国家丧失了独立和主权,无力捍卫整个民族的尊严,国民也就不再拥有个体的尊严和自由。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揭露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肆意杀戮、践踏中国土地、勒索赔款、抢掠领土,把中国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行。通过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回顾,可以激发起学生奋发图强的斗志和立志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爱国激情,引导学生认识到必须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三、透过历史事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不应只是让学生单纯认识历史,而应是以史为鉴,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特别是民族融合、反侵略历史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更好地迎接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因而我们在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让学生对历史上所发生的事迹有所感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还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爱国情感,让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要事件,了解我国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历史环境;利用网络主动搜集、查看我国的科技成果。例如,最近的钓鱼岛和黄岩岛事件,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新闻资料,课堂上对钓鱼岛和黄岩岛的历史做简单介绍,再动员学生进行讨论,从讨论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凝聚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更重要的是应该让爱国主义思想常驻学生心中。
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负于了不同的时代特征。爱国主义在中国近代,它是反对侵略,保家卫国;艰苦奋斗,支援抗战;在现代,它是努力工作,投身现代化建设,做好本职工作等。这些都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关注时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最近几年,中国与周边的好几个国家摩擦不断;还有大国从中干预。历史教学中都可以加以利用。例如中日钓鱼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对整个事件加以说明,让学生寻找有关这一地区的史料,教师以引导,旁敲侧击,加深了学生对保卫国家疆域的理解,让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逐步渗透,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定能建树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培育学生正确地荣辱观,激发广大学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热情,能够克服困难,勇于拼搏,及早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关键词:历史教学 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点、精神支柱,也是我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历史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历史教育在维护国格、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的现代公民,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历史课的教学是一条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渗透爱国主义情愫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教学中,历史教师应有效筛选一些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认识和思考现实,通过探究与反思获得借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纪念馆或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参观,然后边参观边听老师的讲述,从教育的角度,直观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须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这种做法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对学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深受学生欢迎。积极发动学生会社团的力量,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爱国纪念活动。
“爱国”——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也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准。通过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所有站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任何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无一例外都是爱国的,像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把自身价值实现和祖国、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再如李大钊、方志敏、赵世炎、彭湃等人为了祖国解放而表现临危不惧、誓死如归的革命气概。而作为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把这种志向和抱负与现实所从事的学习结合起来,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識,这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有烈士墓碑遭侮辱,令英雄烈士死不安息,令人痛心。出现这种状况,究竟是谁的错?,其实,之所以如此顽劣侮辱抗日烈士墓碑,与他的教育情况以及素质有莫大关系,抗日战士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曾经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理应尊敬与敬拜。一个有素质的人,都不会做出踢到烈士墓碑,侮辱烈士的行为。
直观教学,即通过教具的使用,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阔历史场面再现出来,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方法。在教授古代史过程中,我发现当学生一次次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都会激发他们强烈的自豪感;当沉痛控述帝国主义侵华暴行时,学生就会对列强恨之入骨,对腐败的封建统治者感到失望和不满。传统的授课是这样,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再加之以语言的渲染,更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讲帝国主义侵华暴行,如果拿出实证,将圆明园烧毁前后 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屈辱岁月火与血,学生将会受到多么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啊!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自然会油然而起!所以使用直观教具绝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注重以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前途的牵挂和担忧,这种牵挂与担忧凝聚着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感,流露出人们真挚的爱国热情。近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警示学生,一旦国家丧失了独立和主权,无力捍卫整个民族的尊严,国民也就不再拥有个体的尊严和自由。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揭露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肆意杀戮、践踏中国土地、勒索赔款、抢掠领土,把中国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行。通过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回顾,可以激发起学生奋发图强的斗志和立志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爱国激情,引导学生认识到必须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三、透过历史事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不应只是让学生单纯认识历史,而应是以史为鉴,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特别是民族融合、反侵略历史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更好地迎接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因而我们在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让学生对历史上所发生的事迹有所感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还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爱国情感,让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要事件,了解我国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历史环境;利用网络主动搜集、查看我国的科技成果。例如,最近的钓鱼岛和黄岩岛事件,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新闻资料,课堂上对钓鱼岛和黄岩岛的历史做简单介绍,再动员学生进行讨论,从讨论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凝聚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更重要的是应该让爱国主义思想常驻学生心中。
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负于了不同的时代特征。爱国主义在中国近代,它是反对侵略,保家卫国;艰苦奋斗,支援抗战;在现代,它是努力工作,投身现代化建设,做好本职工作等。这些都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关注时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最近几年,中国与周边的好几个国家摩擦不断;还有大国从中干预。历史教学中都可以加以利用。例如中日钓鱼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对整个事件加以说明,让学生寻找有关这一地区的史料,教师以引导,旁敲侧击,加深了学生对保卫国家疆域的理解,让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逐步渗透,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定能建树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培育学生正确地荣辱观,激发广大学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热情,能够克服困难,勇于拼搏,及早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