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发展”。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时常在想:现代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呢?在阅读了很多名家名师的著作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口头表达能力不佳的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将遇到许多不便。在旧的语文教材中,比较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而新的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而且数量和难度都有一定的增幅,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吗?就拿小学语文第二册为例,在“积累运用”中共安排了八次口语交际,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一、 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谈化交际性
“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在学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如在口语交际课《春天在哪里》中,文中给的提示是1你找到春天了吗?跟同学们交流交流你找到的春天。2把你画的的春天给大家看,再给他们讲讲你的画。学生准备好后,一位学生拿着自己的画上台就说开了,但教师为了叙述更流利,对他说:“请你转过身看大屏幕说”。而大屏幕上是老师设计的画,就这么一转身,这位同学就背对着其他同学“交际”了。这是十分典型的“独白”或“说话”。这位教师完全把学生的自主权剥夺了,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
二、 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
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
三、 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方法
1.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续讲故事》一课中,文中给的开头;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学生一下来了兴趣,都争着抢着要说,这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同学们先在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再来展示。这样,学生才能把古诗讲得通顺完整,有条有理,达到了口语交际课的目的。
2.教给倾听的方法。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
3.教给评价的方法。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仅是靠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要面向全体的训练,要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正确的教学方法,有赖于老师别具匠心的指导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
一、 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谈化交际性
“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在学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如在口语交际课《春天在哪里》中,文中给的提示是1你找到春天了吗?跟同学们交流交流你找到的春天。2把你画的的春天给大家看,再给他们讲讲你的画。学生准备好后,一位学生拿着自己的画上台就说开了,但教师为了叙述更流利,对他说:“请你转过身看大屏幕说”。而大屏幕上是老师设计的画,就这么一转身,这位同学就背对着其他同学“交际”了。这是十分典型的“独白”或“说话”。这位教师完全把学生的自主权剥夺了,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
二、 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
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
三、 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方法
1.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续讲故事》一课中,文中给的开头;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学生一下来了兴趣,都争着抢着要说,这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同学们先在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再来展示。这样,学生才能把古诗讲得通顺完整,有条有理,达到了口语交际课的目的。
2.教给倾听的方法。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
3.教给评价的方法。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仅是靠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要面向全体的训练,要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正确的教学方法,有赖于老师别具匠心的指导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