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贵族的最后一搏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驾齐驱,共享第一大报荣耀
  《中国时报》创刊于1950年,原称《征信新闻》,后改称《征信新闻报》。上个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开始成长,报纸发行与广告同步起飞,《联合报》靠社会新闻崛起,逐渐超越台湾的《中央日报》,取得第一大报地位,《征信新闻报》当时只能算第三大报。1968年《征信新闻报》改名《中国时报》,宣示与《联合报》抢夺第一大报地位的决心。余纪忠董事长的文人背景使《中国时报》报风比较偏向自由主义,也比较勇于与当局对抗,譬如1970年代,台湾艺文市场由台湾政界控制,年轻本土作家几无任何发展空间,“中时副刊”率风气之先,大量发表年轻本土作家的作品,保守派则通过《联合报》的副刊发动大规模批判行动,史称“乡土文学论战”。这场论战造就许多本土作家。《中国时报》的自由主义色彩由此与《联合报》有了明确的区隔,广受知识分子与年轻人的喜爱。《中国时报》也逐渐与《联合报》并驾齐驱,共享第一大报荣耀。
  
  声誉与业务的最高峰
  李登辉时代国民党推动“修宪”,党内陷入“公民直选”或“委任直选”的争议,保守派支持“委任直选”(指两阶段投票,公民先选出政党代表,再由政党代表选出“总统”)与李登辉的“公民直选”主张对抗,《中国时报》基于民主理念力主“公民直选”,自由主义色彩更为鲜明。这段时期是《中国时报》声誉与业务的最高峰,广告收入可用日进斗金形容,政经地位无与伦比。
  
  “苹果化”未得到读者认同
  李登辉第二任期,鼓吹台湾独立,《中国时报》与当道渐行渐远,《自由时报》趁势崛起成为第一大报。2003年《苹果日报》登台,发行量与广告营收迅速超越《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时报》成为第一领先群,《中国时报》沦为第四大报。2007年《中国时报》缩减地方新闻编制,共裁减600名员额,约为《中国时报》总员额的半数,并增资15亿元大幅改版,以《苹果日报》特有的大标题、大图片、浅显易懂的文字风格试图亲近读者,但有识者多持负面反应,认为是东施效颦,并忧心“苹果化”后,反而失去长期喜爱《中国时报》浓浓中国情、淡淡自由风的忠诚读者。果然“苹果化”的《中国时报》未得到读者认同。
  
  精英报有多少可行性
  2008年6月份,《中国时报》再度精简组织,并宣称改走精英报路线。所谓精英报,则是指明确以高社经地位、高所得、高教育程度、高国际观、高社会参与度的社会精英为读者对象,中低以下阶层的读者则予割舍。
  可是,何谓精英?台湾精英人口有多少?规模能否支持一家报纸的营运?想清楚这些问题后,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精英报有多少可行性。再深入思考,精英报是供社会精英阅读,精英报应该比大众报拥有更丰富多元的信息、严谨深入的分析、鞭辟入里的评论,但《中国时报》已多次裁员,流失许多资深记者与编辑,缩小的编制、残留的人才能否支撑一份高质量的精英报?
  分析当今台湾报业市场,《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各拥主力市场,《联合报》与《中国时报》市场趋近,《中国时报》改走精英报路线后,内容如不能明显领先《联合报》,市场对其的响应将非常残酷。不过,也有一些企业经过残酷的组织再造后,又重新奋起,只看如何作为。
  走过光辉的《中国时报》,老兵凋零乎?英雄再起乎?
  《中国时报》是不是一个没落的贵族,正日薄西山呢?
其他文献
贝塔斯曼今年7月初宣布关闭21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旗下的36家门店,同时终止在大陆书友会业务的进行,是继2005年该公司结束网络书店业务后,全面退出大陆图书发行市场。此消息一经宣布,不仅引起大陆出版业的关注,而且让长期一直想打入大陆出版市场的西方传媒集团也不禁感到吃惊。  大陆在2003年12月开放投资书刊批发、零售市场,首年度台湾方面仅有康轩文教机构以独资方式取得执照,台湾出版商无第二家申请
期刊
短短几年间,随着台湾“开禁”,一个又一个台湾文化界朋友接踵而至,隔膜如冰消雪融,友谊与日俱增,合作日益频繁。两岸文化人根相连,心相通。同是炎黄子孙,同出中华文化,彼此间有着许多共识。    台湾,美丽之岛,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在我的心目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可是,在两岸剑拔弩张的日子里,对于我来说,台湾非常非常遥远。那时候,大陆总是宣传“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喊得震天响的是“一定要解放台湾
期刊
到图书馆,  打开一本书,通过阅读我们充满知识的喜悦,  但图书的形式原来有很多种,  朋友是一本书、恋人是一本书、家人也是一本书……  何妨走出图书馆,找间咖啡店,  开始另一种充满咖啡香的阅读之旅。    相信不少在台北市生活习惯的人,刚来到台北县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整个城市突然变成黑白的。这样的印象,主要可能来自于,台北县一直以来多半被许多大型工厂及汽机车厂房所占据,加上外来人口众多,居民收入
期刊
掀开两岸图书的扉页,透过纸背去全面解读的历程,需要出版业界和读者长时间、慢慢地去交流和了解。“直航”,是一个契机,人来人往、书来书往,无需假手第三方,读得更多知亦多。  台湾的历史文化图书,视线可以突破岛屿的局限。内地历史文化图书的意识形态,以古鉴今为多。结果,内地冒出不少“正史戏说、野史今解”的时空穿梭作品。在旅游图书方面,两岸的定题选材、设计装帧、出版印制等,却各有特色。    内地的旅游图书
期刊
从1987年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至今,20年弹指一挥间,两岸交流的浪潮浩浩荡荡,旅游、寻根、经商、求学等众多领域的两岸往来不断增多,两岸人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一次次的突破。2001年实施“小三通”模式,实现两岸小规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邮;2003年实现春节包机直航;2008年7月4日实现的“两岸周末包机直航”, 让两岸关系迈进一个全新的时代,推动两岸旅游浪潮。纵观近几年,大陆每出现一次新的形势变化,
期刊
流浪前,我很喜欢做功课。这时候就爱去书店把有关目的地的旅游书一次抱过回家,仔细地阅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景点、希望入住的饭店资料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餐厅数据记录在我的Moleskine里头。对我来说,这就是旅行的开始。    旅游书,总是占据我书架中最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床边,总会放两三本旅游书,在睡觉前看十分钟,就能安然入睡。每次经过书店,很自然地,也往旅游书那边钻,希望从别人写的书里头看到世界另一个
期刊
吴宇森大片《赤壁》上映以来深受华人世界的喜爱,不少出版商也瞅准时机推出相关图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吴宇森夫人牛春龙的《〈赤壁〉侧写》。  说《〈赤壁〉侧写》最引人注目,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一.内容与众不同,而且具有权威性    大多数出版商遇到如“赤壁”这样的历史或公共版权的文学作品搬上大屏幕时,一般都会抓住机会,趁势推出相关的出版品,但大部分的做法也仅仅是将公共版权的书籍进行再整理,并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大陆的奥运出版物已经突破1000多种,其中北京图书市场销售品种就接近700种,内容也涵盖方方面面,如奥运百科、竞赛规则、语言学习、中国文化、奥运场地风土人情及旅游等。不过,奥运出版市场虽看似一片繁荣,不少业内人士却表示担忧。    自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各行各业就摩拳擦掌,誓要从奥运大市场中抢出一杯羹来。许多出版人也跃跃欲试,要加入到这场奥运大餐中。毋庸置疑,奥运
期刊
长期以来,出版社可免费向新闻出版总署申领一定数量的书号,民营的图书策划公司却无此权利,只好向出版社购买,不少出版社也将多余的书号转卖并以此牟利。这样,双方的供求关系促成了书号买卖市场的形成,虽屡禁而不止。  为解决买卖书号、刊号、版号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决定推行书号实名申领制度。7月16日,京沪渝鄂的56家出版社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可以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书号实名申领系统”在网上申领书号,一书一号。20
期刊
《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移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使有士卓特,不为常俗所囿,必将犁然有当于心。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神思之所在。则此虽大涛之微沤与,而性解思惟,实寓于此。中国译界,亦由是无迟暮之感矣。      2007年在中国书店秋季拍卖会上,此本薄薄的小册子从3万元人民币起拍价开始,一路被追涨到27万元落槌,加上手续费和税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