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双语教学是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旨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运用英语的能力。科学双语教学面对诸多问题,使得教学举步维艰。有效地进行科学双语教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注重学生批判思维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做到学科互助、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英语能力,也为学生进行更高阶的科学探究提供帮助,更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探究兴趣;批判性思维;可持续发展
科学课属于科普性的知识课程,内容枯燥乏味,而且专业术语较多,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有限,很多专业的名词他们听不懂或不能理解,课堂会因此越来越单调,长此以往,他们对科学抱有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也会被慢慢消磨掉,他们会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和获取知识的动力,最终使科学双语课走向低效。
科学本身是探索,是不断发现事物真相,并不断揭示各种秘密的过程。在小学科学双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发散思维,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科学活动和探究中,不要纠结于他们能不能听得懂、会不会说每个单词,要鼓励他们在英语情境中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
小学生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多创设有趣的活动,以直观、新颖、奇妙的视听感受来满足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探究的心理需求,这样就能有效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在科学教学中,创造趣味性活动途径多样,教师可以用谈话、猜谜、故事、魔术、比赛、动手操作等方法来创设情境,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无论是科学课还是英语课,我们在评价一节课时主要是看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吸收和加工知识,信息才能具备意义,并在学生认识结構中成为学生知识的一部分。因此,科学双语教师必须想办法在课堂各个环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科学,运用英语。
一、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小学生最不缺的是好奇心,这与科学的宗旨不谋而合。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学生更喜欢上科学课。科学中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和神奇的小实验,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激发着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与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只要“略施小计”,用谜语、故事、魔术的方式来创设情境,或以直观、动手操作的模式直接将学生带入探索的海洋。比如,在教学“Dancing raisin in the water”一课时,因为grape, raisin, water都是学生较熟悉的英语单词,教师可直接把他们带到英语情境中,教会他们用英语思考和讨论:把葡萄放在水中会怎么样?把葡萄干放入水中会怎么样?把它们放在汽水中又会怎么样?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新火花。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先展示代表实验用具的单词,为更快地获得实验工具,学生会更加专注、更加仔细地聆听教师的讲解,较快掌握关于工具的新单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小学科学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保持和发展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学生在双语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个充满好奇——有点懈怠——激情燃烧的过程。初接触科学,尤其是双语科学,学生的内心是兴奋的,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科学探究中去。进入学习后,双语学习中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又会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萌生退意。此时此刻,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他们学习。如,在Powerful Eggs实验中,教师先抛出结论:鸡蛋中暗藏着惊人的科学秘密,它能承受惊人的力量,你们知道吗?这一问,一定会让学生产生疑惑,并对此充满好奇。此时,教师拿出一个鸡蛋展示在学生面前,并握在手中使出浑身力气,鸡蛋居然毫无破碎的迹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迅速进入“激情燃烧”的阶段。通过有趣的引导、生动的活动,点燃了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双语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宗旨。
科学双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做到科学与英语知识的巧妙结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与科学课程的学习是相互贯通的。在双语课堂中,学生习惯于用各种简单的单词和句型进行交流,英语运用的能力较差,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听、多模仿。教师也可将每节课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型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使用英语,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双语课堂,参与英语交流。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愿在别人面前表现,教师可通过小组活动,采用同伴互帮互评的方式,带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亦可带领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比如,课堂上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尽可能地使用完整的句子,并做好奖惩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使英语与科学学科之间产生相互推进的作用。
二、 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思维发展是由笼统走向分化的,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分化性和精细性,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形成,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开始萌发,培养学生的多维性思想。思维品质是创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是思维技能和思维倾向,它最初由苏格拉底提出。在小学科学双语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为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遇到事情不盲从、不盲信,能理性思考、能发明创新,成为一个新型合格人才。小学阶段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异常丰富,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常规,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科学小实验《眼见为实吗?》中,教师首先要求孩子了解谚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含义,然后提出质疑:同学们,眼见一定为实吗?我们都知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出自刘向的《说苑·政理》,对这句话质疑,即是对我们老祖宗的质疑啊!此时,孩子们心中有了疑惑,学习的兴趣陡然提高,思维想象空间开始拓展。在实验中,教师出示三张不同颜色但大小一致的月牙图,按照不同颜色的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判断三张月牙图的大小。因为月牙的弧线让学生产生视觉的错误判断,导致三张大小一致的月牙图出现了大小不一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摆放方式,教师要告诉学生:有时候眼睛和大脑的判断并不正确,眼睛也会产生错觉,眼见不一定为实。思维也是如此,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既能求同,也要存异。在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轻松得出科学结论,也在情境学习中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更培养了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 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要求我们细心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英语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和再创的活动,才会有效地被儿童同化。”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儿童的积极主动性,组织儿童开展各种活动并加以指导,帮助其进行合适的构建。
双语科学课本的编写图文并茂,其实它就是一本科普类的英文绘本,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图画书。在双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阅读书中的图片及文字:图片讲述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掌握了怎样的科学方法?然后,通过使用学生熟悉的单词和句法讲解图片与内容,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与结论。单词对于绘本的阅读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双语科学教学中,一些单词比较专业,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上教师不要提前讲解单词,可以让学生先关注单词的位置,读出单词,并注意单词的一些特征,最后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图片,让孩子自主理解单词和文章,帮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和大胆实践的能力。
阅读与实验中,教师要在学生身边及时答疑解惑,与学生的沟通要简洁明了,不打断学生的阅读,不干扰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鼓励性的话语让孩子对文章进行探讨总结,鼓励孩子相互交流,并进行实践探究。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的主阵地。在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自我实践的学习中,学生的英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持续学习阅读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得到较大发展,进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应强调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教师要授之以渔。同时,我们还应重视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反思是自我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反思就不能发展和提高。总之,科学双语教学的目的应该定位于学科互助、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英语、运用英语,为学生进行更高阶的科学探究提供帮助,更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理论简介[J].中小學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5).
作者简介:
孙善林,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花神庙分校。
关键词:探究兴趣;批判性思维;可持续发展
科学课属于科普性的知识课程,内容枯燥乏味,而且专业术语较多,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有限,很多专业的名词他们听不懂或不能理解,课堂会因此越来越单调,长此以往,他们对科学抱有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也会被慢慢消磨掉,他们会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和获取知识的动力,最终使科学双语课走向低效。
科学本身是探索,是不断发现事物真相,并不断揭示各种秘密的过程。在小学科学双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发散思维,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科学活动和探究中,不要纠结于他们能不能听得懂、会不会说每个单词,要鼓励他们在英语情境中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
小学生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多创设有趣的活动,以直观、新颖、奇妙的视听感受来满足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探究的心理需求,这样就能有效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在科学教学中,创造趣味性活动途径多样,教师可以用谈话、猜谜、故事、魔术、比赛、动手操作等方法来创设情境,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无论是科学课还是英语课,我们在评价一节课时主要是看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吸收和加工知识,信息才能具备意义,并在学生认识结構中成为学生知识的一部分。因此,科学双语教师必须想办法在课堂各个环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科学,运用英语。
一、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小学生最不缺的是好奇心,这与科学的宗旨不谋而合。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学生更喜欢上科学课。科学中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和神奇的小实验,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激发着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与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只要“略施小计”,用谜语、故事、魔术的方式来创设情境,或以直观、动手操作的模式直接将学生带入探索的海洋。比如,在教学“Dancing raisin in the water”一课时,因为grape, raisin, water都是学生较熟悉的英语单词,教师可直接把他们带到英语情境中,教会他们用英语思考和讨论:把葡萄放在水中会怎么样?把葡萄干放入水中会怎么样?把它们放在汽水中又会怎么样?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新火花。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先展示代表实验用具的单词,为更快地获得实验工具,学生会更加专注、更加仔细地聆听教师的讲解,较快掌握关于工具的新单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小学科学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保持和发展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学生在双语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个充满好奇——有点懈怠——激情燃烧的过程。初接触科学,尤其是双语科学,学生的内心是兴奋的,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科学探究中去。进入学习后,双语学习中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又会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萌生退意。此时此刻,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他们学习。如,在Powerful Eggs实验中,教师先抛出结论:鸡蛋中暗藏着惊人的科学秘密,它能承受惊人的力量,你们知道吗?这一问,一定会让学生产生疑惑,并对此充满好奇。此时,教师拿出一个鸡蛋展示在学生面前,并握在手中使出浑身力气,鸡蛋居然毫无破碎的迹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迅速进入“激情燃烧”的阶段。通过有趣的引导、生动的活动,点燃了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双语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宗旨。
科学双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做到科学与英语知识的巧妙结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与科学课程的学习是相互贯通的。在双语课堂中,学生习惯于用各种简单的单词和句型进行交流,英语运用的能力较差,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听、多模仿。教师也可将每节课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型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使用英语,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双语课堂,参与英语交流。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愿在别人面前表现,教师可通过小组活动,采用同伴互帮互评的方式,带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亦可带领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比如,课堂上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尽可能地使用完整的句子,并做好奖惩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使英语与科学学科之间产生相互推进的作用。
二、 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思维发展是由笼统走向分化的,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分化性和精细性,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形成,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开始萌发,培养学生的多维性思想。思维品质是创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是思维技能和思维倾向,它最初由苏格拉底提出。在小学科学双语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为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遇到事情不盲从、不盲信,能理性思考、能发明创新,成为一个新型合格人才。小学阶段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异常丰富,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常规,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科学小实验《眼见为实吗?》中,教师首先要求孩子了解谚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含义,然后提出质疑:同学们,眼见一定为实吗?我们都知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出自刘向的《说苑·政理》,对这句话质疑,即是对我们老祖宗的质疑啊!此时,孩子们心中有了疑惑,学习的兴趣陡然提高,思维想象空间开始拓展。在实验中,教师出示三张不同颜色但大小一致的月牙图,按照不同颜色的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判断三张月牙图的大小。因为月牙的弧线让学生产生视觉的错误判断,导致三张大小一致的月牙图出现了大小不一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摆放方式,教师要告诉学生:有时候眼睛和大脑的判断并不正确,眼睛也会产生错觉,眼见不一定为实。思维也是如此,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既能求同,也要存异。在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轻松得出科学结论,也在情境学习中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更培养了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 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要求我们细心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英语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和再创的活动,才会有效地被儿童同化。”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儿童的积极主动性,组织儿童开展各种活动并加以指导,帮助其进行合适的构建。
双语科学课本的编写图文并茂,其实它就是一本科普类的英文绘本,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图画书。在双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阅读书中的图片及文字:图片讲述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掌握了怎样的科学方法?然后,通过使用学生熟悉的单词和句法讲解图片与内容,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与结论。单词对于绘本的阅读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双语科学教学中,一些单词比较专业,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上教师不要提前讲解单词,可以让学生先关注单词的位置,读出单词,并注意单词的一些特征,最后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图片,让孩子自主理解单词和文章,帮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和大胆实践的能力。
阅读与实验中,教师要在学生身边及时答疑解惑,与学生的沟通要简洁明了,不打断学生的阅读,不干扰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鼓励性的话语让孩子对文章进行探讨总结,鼓励孩子相互交流,并进行实践探究。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的主阵地。在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自我实践的学习中,学生的英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持续学习阅读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得到较大发展,进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应强调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教师要授之以渔。同时,我们还应重视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反思是自我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反思就不能发展和提高。总之,科学双语教学的目的应该定位于学科互助、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英语、运用英语,为学生进行更高阶的科学探究提供帮助,更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理论简介[J].中小學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5).
作者简介:
孙善林,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花神庙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