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懂得既能从中国看世界,也能从世界看中国,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历史教学;注重培养;世界意识
进入2l世纪,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密切。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和08奥运会的既将到来,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如何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一发展趋势,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竞争中占据先机,这是全球化给我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巨大挑战。作为一线的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懂得既能从中国看世界,也能从世界看中国,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让世界意识走进历史课堂,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确立正确的世界意识观 世界意识又称全球意识,是指站在世界的高度掌握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把握当今国际社会关系、关注人类共同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的讲,世界意识应包括:
1.1国际合作意识:
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结果,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政治、文化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这不仅需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培养协作精神和养成平等宽容的态度,还要求世界各国人民具有全球意识和全球战略眼光,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共同打造和谐世界,促进共同发展。
1.2对外开放意识:
近现代两次闭关锁国使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使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痛定思痛,我们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了全方位的世界开放。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对外开放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更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1.3全球利益的意识:
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任何一个国家都只是这个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国家利益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但全球利益亦不可忽视,需要人们放弃狭隘的爱国主义,共同维护全球利益和全球秩序,以此达到共同发展,互利双赢。
2增强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紧迫感 首先。学生具备世界意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1世纪的到来,全球化、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每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体系而存在。近年来,发达国家反复强调世界意识,要求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世界性眼光。如英国提出的“全球历史观”,美国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等。中国已走进WTO的殿堂,实现了与经济全球化更深更广的对接,面对世界范围自由开放的市场,中国公民必须具有世界性眼光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科技的高度发展使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正在缩短,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日益突破了国界,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历史课堂教学强调的世界意识正是这种时代发展的需求,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具备积极参与世界活动、世界竞争和合作的意识,已迫在眉睫。其次,具有世界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我国国情,增强民族崛起的紧迫感。纵观晚清至民国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我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受尽列强凌辱,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及国民对世界格局变化的漠视。而我国命运的改变正是由于有识之士为改变我国的屈辱地位,开始睁眼看世界,探索各种救亡图强的方案。先有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直到马列主义传播到国内并经过与我国实际情况的结合,我国人民才最终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方法。历史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的下一代必须拥有世界意识。这也是我国想要赢得21世纪国际竞争的要求。
3结合历史课特点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3.1比较同一时期中外历史现象,形成世界意识:
透过同一时期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就会比较清晰地认识到同一时期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足迹,并从中悟出其中的差距,找出富民强国的发展思路。比如。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和中国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当,其结果却迥然不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促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并形成了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开辟了一个经济科技腾飞的时代。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备受磨难,民族工业在夹缝中举步维艰,以致“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同样被称为人类航海史上壮举的两件大事—欧洲开辟新航路和中国郑和远洋,前者使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而后者对中国航海事业来说却是每况愈下。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同一时期中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让学生逐步养成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反观世界的辩证历史观在相互参照对比中形成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从而明白在历史长河的汹涌澎湃中,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进而形成世界意识。
3.2历史教学要关注世界热点,凸现世界意识: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向学生介绍热点的国际时政,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各国间的关系,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要让学生尝试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比如把学生放在某国领导人的位置,让学生谈谈他(她)会对某一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法。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站在世界和全局的角度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3对照现实与历史,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强化世界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中国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与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有什么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降低关税有何联系?近代西方列强诱骗掠拐华工到海外做苦力与今天的跨国劳务输出有什么区别?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开放的意识,以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才能赢得别国的尊敬,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总之,全球化不断赋予世界意识以新的内涵。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世界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既是一项新的课题,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与时俱进、與世界同步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收稿日期:2009-07-29
【关键词】历史教学;注重培养;世界意识
进入2l世纪,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密切。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和08奥运会的既将到来,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如何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一发展趋势,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竞争中占据先机,这是全球化给我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巨大挑战。作为一线的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懂得既能从中国看世界,也能从世界看中国,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让世界意识走进历史课堂,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确立正确的世界意识观 世界意识又称全球意识,是指站在世界的高度掌握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把握当今国际社会关系、关注人类共同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的讲,世界意识应包括:
1.1国际合作意识:
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结果,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政治、文化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这不仅需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培养协作精神和养成平等宽容的态度,还要求世界各国人民具有全球意识和全球战略眼光,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共同打造和谐世界,促进共同发展。
1.2对外开放意识:
近现代两次闭关锁国使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使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痛定思痛,我们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了全方位的世界开放。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对外开放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更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1.3全球利益的意识:
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任何一个国家都只是这个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国家利益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但全球利益亦不可忽视,需要人们放弃狭隘的爱国主义,共同维护全球利益和全球秩序,以此达到共同发展,互利双赢。
2增强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紧迫感 首先。学生具备世界意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1世纪的到来,全球化、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每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体系而存在。近年来,发达国家反复强调世界意识,要求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世界性眼光。如英国提出的“全球历史观”,美国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等。中国已走进WTO的殿堂,实现了与经济全球化更深更广的对接,面对世界范围自由开放的市场,中国公民必须具有世界性眼光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科技的高度发展使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正在缩短,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日益突破了国界,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历史课堂教学强调的世界意识正是这种时代发展的需求,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具备积极参与世界活动、世界竞争和合作的意识,已迫在眉睫。其次,具有世界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我国国情,增强民族崛起的紧迫感。纵观晚清至民国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我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受尽列强凌辱,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及国民对世界格局变化的漠视。而我国命运的改变正是由于有识之士为改变我国的屈辱地位,开始睁眼看世界,探索各种救亡图强的方案。先有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直到马列主义传播到国内并经过与我国实际情况的结合,我国人民才最终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方法。历史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的下一代必须拥有世界意识。这也是我国想要赢得21世纪国际竞争的要求。
3结合历史课特点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3.1比较同一时期中外历史现象,形成世界意识:
透过同一时期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就会比较清晰地认识到同一时期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足迹,并从中悟出其中的差距,找出富民强国的发展思路。比如。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和中国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当,其结果却迥然不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促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并形成了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开辟了一个经济科技腾飞的时代。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备受磨难,民族工业在夹缝中举步维艰,以致“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同样被称为人类航海史上壮举的两件大事—欧洲开辟新航路和中国郑和远洋,前者使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而后者对中国航海事业来说却是每况愈下。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同一时期中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让学生逐步养成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反观世界的辩证历史观在相互参照对比中形成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从而明白在历史长河的汹涌澎湃中,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进而形成世界意识。
3.2历史教学要关注世界热点,凸现世界意识: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向学生介绍热点的国际时政,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各国间的关系,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要让学生尝试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比如把学生放在某国领导人的位置,让学生谈谈他(她)会对某一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法。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站在世界和全局的角度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3对照现实与历史,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强化世界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中国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与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有什么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降低关税有何联系?近代西方列强诱骗掠拐华工到海外做苦力与今天的跨国劳务输出有什么区别?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开放的意识,以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才能赢得别国的尊敬,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总之,全球化不断赋予世界意识以新的内涵。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世界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既是一项新的课题,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与时俱进、與世界同步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收稿日期:200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