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初中、小学同属义务教育阶段,两个阶段既相辅相成,又各具特点。因此,做好初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初中英语教学的针对性,笔者对我校06级初一年级新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7个问题,内容包括小学英语学习年限、英语学习动机与兴趣、课堂学习行为、英语学习习惯与方法,等等。发出有效问卷528份,回收486份。本文拟对我校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并就七年级起始入门阶段的教学策略略陈管见。
2调查结果简析
2.1学习兴趣和态度: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未对英语学科感兴趣或有特别偏好。喜爱英语学科的学生仅占14.2%,其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对英语很感兴趣的学生仅占19.4%。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主要表现在: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的占34%,认为学英语能够有机会升学、出国的学生占27.6%,认为英语老师教得好而喜欢学英语的学生占12.9%。由此可见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缺乏内在的、自我提升的动力。因此,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则多数是归咎于老师教不好(34.8%),自己的成绩差(27.4%)。
这一调查结果可以是我校初一新生所独有的现象。原因主要在我校七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自然村小学,他们意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由于环境使然,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其次是学校开展英语课程的目的太过于功利,只把英语课程定位在让学生说几句口语和记忆一些英语单词与句型等纯英语语言知识之目标,而没有把它当作是丰富课程内容,扩大学生视野以及树立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普遍把英语课定位为完成课程设置而开设英语课的教育功利,使得小学英语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课程规划无意中削弱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2.2学习习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尚待加强。就以英语单词的学习与记忆为例,7.9%的学生能应用发音规律来记忆单词。但遺憾的是41.8%的学生却用字母拼读的方式记忆单词,另有15.9%的学生是看词不发音。绝大多数的学生每天能花20-30分钟的时间大声读英语,但有15.6%的学生从未大声朗读英语。学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与关键。调查结果表明,我校七年级学生学习与记忆单词的方法较为低效,成为学生学好英语的绊脚石。
2.3课堂学习行为:从调查统计数据看,学生得到听力训练的机会较多,每周三至七次。这说明老师对于初学者听力是很重视。就说的机会而言,调查结果表明,45.1%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应用英语的机会不多,有28.2%的学生则认为很少有机会说英语,甚至有1.9%的学生认为没时间说英语。而能寻找很多机会说英语的学生仅占14.8%。由此反映了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时间较多,学生活动的时间较少。因此,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到的知识难于得以巩固。课后布置作业的情况反馈较多地反映老师对听、说能力训练的重视。但有20.2%的老师不很重视书写的训练。
2.4环境问题:从词汇测试和英语入学水平测试成绩分析,本届学生层次差异较大,成绩分化早。由于各小学之间教学管理的不同,师资配备不一,造成校际之间整体成绩差异明显。从学生的家庭教育来看,大部分的家长能表示出对孩子学习应有的关心,但很遗憾的是有近20.6%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或无所谓。缺乏家庭教育的辅助和周围社会的不良影响,学生的成长缺少足够的正确引导,部分学生就因种种原因形成双差生。47.4%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始就学习英语,但7.8%和5.8%的学生由于转学或其他原因是在六年级或甚至之后从未学习过英语。这也是客观上造成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3初中入门阶段英语教学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英语学习分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为我们寻求中小学英语衔接对策提出了理论依据。
对策1:关注学生的情感衔接,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学习兴趣。
情感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在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语言学习效果。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对策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
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好习惯,而且应讲究英语学习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贯彻实施。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是小学教材的教学,更应具有前瞻性,在学生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应有的学习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要求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自觉地学习。
对策3:逐步调整英语教学的课堂模式,关注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采用了直观法组织教学,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常做游戏,唱歌,唱童谣等活动,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情景,寓教于趣。学生通过听,说和直观感受积累,学习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但在阅读和写的教学方面涉及不多。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基本运用概念进行抽象的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因此,小学教师在了解初中英语教学思想的基础上,走进中学课堂,增进对中学课堂教学现状的了解,有意识地加快课堂教学节奏。除夯实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之外,应有意识地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求知欲,扩大知识面。而中学阶段,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听、说、读、写四会要求,特别是写的要求逐渐增多。
对策4:整合小学、初中英语教材,开发过渡教材。
由于中小学教材内容的各自独立性及不连续性,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衔接的不连贯性。因此,中学教师也可以走进小学的课堂进行观摩,也可以与小学教师互相交流教学信息,共同探讨,研究中小学教材大纲要求,明确小学英语和七年级英语的同异处,找准衔接点,通过调查研究,整理出学生小学学过的词汇和语法,教过的歌曲等,并适度扩展,合作共同完成切实可行的,实用性衔接教材。使学生在巩固中提高,顺利过渡到中学的学习。而教师通过对小学内容的复习,可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的掌握程度,预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然后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更好地把握英语教学的详略难易。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不断取得进步。
对策5:关注教学评价的衔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价方式的过程性,多样性和全面性。教学评价是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就,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恰当的评价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参考文献
[1] 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关文信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宗云.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学的衔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总第130期,第29页,2001年
[4] 徐斐尔.搞好“衔接”提高质量.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总第133期,第25页,2001年
[5] 陈诗颖.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小学外语教学,总第288期,第17页,2006年
收稿日期:2009-07-14
2调查结果简析
2.1学习兴趣和态度: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未对英语学科感兴趣或有特别偏好。喜爱英语学科的学生仅占14.2%,其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对英语很感兴趣的学生仅占19.4%。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主要表现在: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的占34%,认为学英语能够有机会升学、出国的学生占27.6%,认为英语老师教得好而喜欢学英语的学生占12.9%。由此可见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缺乏内在的、自我提升的动力。因此,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则多数是归咎于老师教不好(34.8%),自己的成绩差(27.4%)。
这一调查结果可以是我校初一新生所独有的现象。原因主要在我校七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自然村小学,他们意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由于环境使然,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其次是学校开展英语课程的目的太过于功利,只把英语课程定位在让学生说几句口语和记忆一些英语单词与句型等纯英语语言知识之目标,而没有把它当作是丰富课程内容,扩大学生视野以及树立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普遍把英语课定位为完成课程设置而开设英语课的教育功利,使得小学英语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课程规划无意中削弱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2.2学习习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尚待加强。就以英语单词的学习与记忆为例,7.9%的学生能应用发音规律来记忆单词。但遺憾的是41.8%的学生却用字母拼读的方式记忆单词,另有15.9%的学生是看词不发音。绝大多数的学生每天能花20-30分钟的时间大声读英语,但有15.6%的学生从未大声朗读英语。学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与关键。调查结果表明,我校七年级学生学习与记忆单词的方法较为低效,成为学生学好英语的绊脚石。
2.3课堂学习行为:从调查统计数据看,学生得到听力训练的机会较多,每周三至七次。这说明老师对于初学者听力是很重视。就说的机会而言,调查结果表明,45.1%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应用英语的机会不多,有28.2%的学生则认为很少有机会说英语,甚至有1.9%的学生认为没时间说英语。而能寻找很多机会说英语的学生仅占14.8%。由此反映了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时间较多,学生活动的时间较少。因此,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到的知识难于得以巩固。课后布置作业的情况反馈较多地反映老师对听、说能力训练的重视。但有20.2%的老师不很重视书写的训练。
2.4环境问题:从词汇测试和英语入学水平测试成绩分析,本届学生层次差异较大,成绩分化早。由于各小学之间教学管理的不同,师资配备不一,造成校际之间整体成绩差异明显。从学生的家庭教育来看,大部分的家长能表示出对孩子学习应有的关心,但很遗憾的是有近20.6%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或无所谓。缺乏家庭教育的辅助和周围社会的不良影响,学生的成长缺少足够的正确引导,部分学生就因种种原因形成双差生。47.4%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始就学习英语,但7.8%和5.8%的学生由于转学或其他原因是在六年级或甚至之后从未学习过英语。这也是客观上造成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3初中入门阶段英语教学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英语学习分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为我们寻求中小学英语衔接对策提出了理论依据。
对策1:关注学生的情感衔接,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学习兴趣。
情感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在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语言学习效果。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对策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
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好习惯,而且应讲究英语学习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贯彻实施。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是小学教材的教学,更应具有前瞻性,在学生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应有的学习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要求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自觉地学习。
对策3:逐步调整英语教学的课堂模式,关注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采用了直观法组织教学,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常做游戏,唱歌,唱童谣等活动,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情景,寓教于趣。学生通过听,说和直观感受积累,学习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但在阅读和写的教学方面涉及不多。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基本运用概念进行抽象的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因此,小学教师在了解初中英语教学思想的基础上,走进中学课堂,增进对中学课堂教学现状的了解,有意识地加快课堂教学节奏。除夯实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之外,应有意识地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求知欲,扩大知识面。而中学阶段,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听、说、读、写四会要求,特别是写的要求逐渐增多。
对策4:整合小学、初中英语教材,开发过渡教材。
由于中小学教材内容的各自独立性及不连续性,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衔接的不连贯性。因此,中学教师也可以走进小学的课堂进行观摩,也可以与小学教师互相交流教学信息,共同探讨,研究中小学教材大纲要求,明确小学英语和七年级英语的同异处,找准衔接点,通过调查研究,整理出学生小学学过的词汇和语法,教过的歌曲等,并适度扩展,合作共同完成切实可行的,实用性衔接教材。使学生在巩固中提高,顺利过渡到中学的学习。而教师通过对小学内容的复习,可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的掌握程度,预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然后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更好地把握英语教学的详略难易。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不断取得进步。
对策5:关注教学评价的衔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价方式的过程性,多样性和全面性。教学评价是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就,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恰当的评价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参考文献
[1] 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关文信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宗云.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学的衔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总第130期,第29页,2001年
[4] 徐斐尔.搞好“衔接”提高质量.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总第133期,第25页,2001年
[5] 陈诗颖.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小学外语教学,总第288期,第17页,2006年
收稿日期:200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