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体育教学要体现创新,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创新教育运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体育创新教育的意义和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的简要分析,提出一些中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教育策略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确定,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对体育教育人才素质将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課改体育课教学同样要体现创新,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更是新课改中学体育教育的要求。
1、体育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创新。将创新教育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念,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2、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一组加一组以提高学生练习的量和强度,教师依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加以实施,只要学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教师就对体育课教学效果十分满意。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学生的想或“自己空间”、一定的自主练习,整个体育教学过程都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或者整堂体育课完全是“放羊式”的学生自己的自由活动。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不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学生的运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遏制。因此,应改变现有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
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策略
中学的体育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充分表现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形成未异和创新的心理思维方式,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
3.1 诱发学练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练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觉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创新的乐趣,并及时对学生的创新举正成果给予表扬、肯定,激发学生产生创新激情和动力。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民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学生的异议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获得成功时,便会从中感到无限的乐趣,不言而喻,当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时,其创新精神和能力同时也得到萌发。
中学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在体育课教学中,不能以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准进行教学和要求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课上“活动”起来,掌握切实可行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为体育教学之根本目的,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3.2 创设想象情境,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想象情境是创新的翅膀。丰富的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模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相关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众多信息,拓展学生广阔的想象思维,如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设置不同的障碍,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极力模仿,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达到既锻炼身体又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效果。
中学体育教育,仅靠体育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设置体育课、选项课、体育项目兴趣班或项目俱乐部等多元化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满足中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运动需求,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学生有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主观能动性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其潜在的能力就能得以有效发挥,其所学知识才能在运动实践中有效运用、创新。通过运动促进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3.3 传授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是创新氛围的根本。教学归根到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仅要善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还是为了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育课堂教学尤其如此,不仅要在教学中传授技能,更要注重运动技法的传授。其教学效果是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成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探索创新的能力。
以往中学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成绩主要从运动成绩,即跑得快慢,跳得多高,掷得远近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出一次性结果评价,无法反映学生的参与情况,这直接导致学生忽视了学习过程,注重结果,把通过考试合格或取得一定的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因此,在新课改下,应改变只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建立起评价内容、方式多元化、多样性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中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应从体育课堂参与程度、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学生学习进步幅度、健身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锻炼习惯的养成、创新精神的树立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客观全面评价,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等方式,充分体现过程评价特点,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去驾驭课堂,更多地用创新的思维和新课程理念去上课,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体育教学才会充满活力,体育教育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教育策略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确定,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对体育教育人才素质将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課改体育课教学同样要体现创新,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更是新课改中学体育教育的要求。
1、体育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创新。将创新教育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念,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2、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一组加一组以提高学生练习的量和强度,教师依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加以实施,只要学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教师就对体育课教学效果十分满意。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学生的想或“自己空间”、一定的自主练习,整个体育教学过程都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或者整堂体育课完全是“放羊式”的学生自己的自由活动。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不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学生的运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遏制。因此,应改变现有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
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策略
中学的体育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充分表现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形成未异和创新的心理思维方式,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
3.1 诱发学练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练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觉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创新的乐趣,并及时对学生的创新举正成果给予表扬、肯定,激发学生产生创新激情和动力。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民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学生的异议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获得成功时,便会从中感到无限的乐趣,不言而喻,当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时,其创新精神和能力同时也得到萌发。
中学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在体育课教学中,不能以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准进行教学和要求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课上“活动”起来,掌握切实可行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为体育教学之根本目的,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3.2 创设想象情境,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想象情境是创新的翅膀。丰富的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模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相关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众多信息,拓展学生广阔的想象思维,如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设置不同的障碍,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极力模仿,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达到既锻炼身体又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效果。
中学体育教育,仅靠体育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设置体育课、选项课、体育项目兴趣班或项目俱乐部等多元化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满足中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运动需求,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学生有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主观能动性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其潜在的能力就能得以有效发挥,其所学知识才能在运动实践中有效运用、创新。通过运动促进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3.3 传授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是创新氛围的根本。教学归根到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仅要善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还是为了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育课堂教学尤其如此,不仅要在教学中传授技能,更要注重运动技法的传授。其教学效果是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成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探索创新的能力。
以往中学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成绩主要从运动成绩,即跑得快慢,跳得多高,掷得远近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出一次性结果评价,无法反映学生的参与情况,这直接导致学生忽视了学习过程,注重结果,把通过考试合格或取得一定的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因此,在新课改下,应改变只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建立起评价内容、方式多元化、多样性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中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应从体育课堂参与程度、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学生学习进步幅度、健身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锻炼习惯的养成、创新精神的树立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客观全面评价,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等方式,充分体现过程评价特点,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去驾驭课堂,更多地用创新的思维和新课程理念去上课,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体育教学才会充满活力,体育教育才会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