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科学组织,合理分工,给学生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时间,教师积极参与、正确引导。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至关重要,尤其对学生今后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 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1.1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传统学习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往往会使别的学生成功起来更加困难。因为获得了成功的同学,老师对他的期望水平就会提高,对他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当然,对他的关注和帮助也会更多,而其他同学受到关注和帮助的程度可能相对减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会相应降低,成功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然而,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因为同学们在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和学习程度一般的同学,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为了目标的实现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从而发挥出各自的最高水平。
1.2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学生们往往把“教师用语”转变成了“学生用语”,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在学生那里却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并真正掌握。而且,在学生之间,争论变得平等而真实,他们往往能够大胆地谈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这就给某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不很理想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发展自己的极好的机会。其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来学习,当学生在向别人作解释或说明的时候,他们必须详尽地阐述某些认知细节,正确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另外,在传统的教室里,那些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常常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会偏离教学而指向自己的内心,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而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由于组内人数不多,并且在较小的空间里,他们的心理压力减少了,思维就变得更加活跃,他们可以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想法或寻求别人的帮助。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话,很可能被大家笑话,而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小组成员都抱有“我们是一体”的态度,他们决不会以嘲笑组员的方式来损害小组的声誉,他们会及时地给有困难的同伴以额外的幫助。这样, 每一个组员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1.3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和困难就变得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相互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的缺点,有助于扬长避短,发挥潜能,并且找到学习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有一位学生在随笔中这样写道:我们以往学古诗文,总是由老师把诗歌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文抄写给我们,然后要求我们背诵,可现在不一样了,老师不但不要求我们一句句翻译,而且还允许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真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在《十五夜望月》一诗中,谈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时,我让学生谈谈“秋思”的理解时,学生的答案层出不穷,但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肯定。
我还鼓励大家通过阅读、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一起思考、讨论,并共同解决。如《“诺曼底”号遇难》一文,我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1)如果没有导演,你选择什么内容为哈尔威船长拍摄一个特写镜头,并说出你作出这样选择的理由。(2)选择你的合作伙伴为大家表演这个片段,要求设计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充分展现人物的特点。(3)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改编。
为了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合作、竞争的乐趣,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四至六人为一组开展竞赛,最后评出优胜的小组。这时课堂上闪现的是学生活跃的身影。他们先是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然后删选课文中的内容,并分配好扮演的角色,讨论如何进行大胆的改编,商定后又着手练习表演。
尽管学生表演的不是很精彩,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反复阅读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自己心灵得到了强烈的震撼,同时,在竞争中学会了相互协作、相互帮助。
通过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体验到了学语文的乐趣。学生在一个阶段后的小结中这样写道,“面对这样新颖的学习方式,我发誓,在以后的语文课上,要积极发言,并认真对待语文这门学科”“以往那枯燥语文课跟我永远再见了,我明白要积极参与、勤于思索,自然学得轻松而又所得”是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学语文,并真正认识了语文,心中升腾起学习语文的无限的兴趣与十足的自信。
1.4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协调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营造的特殊氛围中,同学们能坦城地交流感情、宽容地接纳不同的意见,消除彼此之间存在的任何学习和思想障碍。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还要学会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学会协调各方的观点,因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使他们建立起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2.1 组织好自主学习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学习首先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行为,只有学生自己对课文有了独特的感悟和理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如果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就匆忙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讨论也就无法顺利展开。
我在教学《伟人细胞》时,先给学生25分钟时间,认真专注地阅读全文,要求他们独立写出150字的阅读提要,并提出至少5个有价值的问题。然后,用20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要求他们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并从中选择几个最关键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正因为这节课用了25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所以后20分钟的合作、探究学习才会有这样好的效果。
2.2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學活动中,我们也经常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但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缺少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结果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成了摆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提出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是要让学生来钻难题、怪题和偏题,而是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即要讨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又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问题太难,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无法解决 , 那么学生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问题太容易 ,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则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学习任务的确定,一定要难易适度 ,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我在教学《狼》这一课时,同时提供了《母狼的智慧》一文以及《词典》、《动物百科全书》上有关狼的材料,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后,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1)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狼的材料,说给大家听一听。(2)狼究竟是怎样的动物?(3)狼应该消灭还是保护?这三个问题容量大,思维量大,有一定的挑战性,它既需要学生调动以前的知识积累,也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还需要学生客观辨证地分析问题。问题提出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争论欲望,许多同学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课堂上时时冒出智慧的火花,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非常明显。
2.3 科学组织,合理分工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条件。
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成功,有赖于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因此,科学地组织好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小组,合理安排好小组成员 ,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和职责,使组内每一位同学对自己的小组抱有深深的期待,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是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必要条件。首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程度及个性特点等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一般由3-8名学生组成,最好是4人一组。组员的学习程度尽可能做到好中差均衡搭配,组员座位以前后两桌排列为佳。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时,前排同学可回头与后排同学面对面进行,也可由学生自由结合,或根据学习的任务不同,临时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组成之后,可由组员推荐或竞争产生组长,负责组内的协调工作。其他组员也应分别担任记录员、报告员等工作。这样,保证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时,没有一个组员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每个成员都能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4 有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时间,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效支撑。
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是无法展开的。由于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任务具有挑战性,学生完成这些任务需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加之组内至少有四名成员,每位成员均应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时间至少要10-15分钟。而且,这段时间还要相对固定,一般在自主学习结束之后。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频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节课搞了三四次合作、探究学习,每次讨论的时间只有3-4分钟,结果是课堂上忙忙碌碌、热热闹闹,而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对问题作深刻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就成了摆式,小组讨论便成了少数“尖子学生”的独角戏表演。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 ,不但没有效果,还会误导学生把自主 、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当作一种可有可无、哗众取宠的游戏。
2.5 教师积极参与、正确引导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保证。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从而共同求得新的发展。在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时,教师要主动融入学生的讨论,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对学生指手画脚。教师可以主动加入某一小组的讨论,也可让学生邀请自己参加某一组的讨论。当然,教师毕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师生双边对话中的首席,应该对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过程进行动态的调控和指导。既要维持好整个课堂的秩序,又要及时收集各小组讨论的信息,并及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其他小组,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讨论能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进行大组交流时,教师可以赞同小组讨论的结果,也可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过程展示给学生 ,既为他们提供一个范例,又可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尽量肯定学生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独特的甚至有点出格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教师也要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原因,让其心悦诚服地接受。
以上所谈 ,仅是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和做法,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待于大家去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振华.新课标下要重视学生的“可能” [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2)16-17
[2] 郭根福.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1-07-20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至关重要,尤其对学生今后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 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1.1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传统学习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往往会使别的学生成功起来更加困难。因为获得了成功的同学,老师对他的期望水平就会提高,对他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当然,对他的关注和帮助也会更多,而其他同学受到关注和帮助的程度可能相对减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会相应降低,成功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然而,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因为同学们在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和学习程度一般的同学,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为了目标的实现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从而发挥出各自的最高水平。
1.2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学生们往往把“教师用语”转变成了“学生用语”,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在学生那里却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并真正掌握。而且,在学生之间,争论变得平等而真实,他们往往能够大胆地谈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这就给某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不很理想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发展自己的极好的机会。其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来学习,当学生在向别人作解释或说明的时候,他们必须详尽地阐述某些认知细节,正确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另外,在传统的教室里,那些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常常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会偏离教学而指向自己的内心,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而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由于组内人数不多,并且在较小的空间里,他们的心理压力减少了,思维就变得更加活跃,他们可以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想法或寻求别人的帮助。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话,很可能被大家笑话,而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小组成员都抱有“我们是一体”的态度,他们决不会以嘲笑组员的方式来损害小组的声誉,他们会及时地给有困难的同伴以额外的幫助。这样, 每一个组员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1.3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和困难就变得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相互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的缺点,有助于扬长避短,发挥潜能,并且找到学习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有一位学生在随笔中这样写道:我们以往学古诗文,总是由老师把诗歌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文抄写给我们,然后要求我们背诵,可现在不一样了,老师不但不要求我们一句句翻译,而且还允许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真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在《十五夜望月》一诗中,谈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时,我让学生谈谈“秋思”的理解时,学生的答案层出不穷,但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肯定。
我还鼓励大家通过阅读、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一起思考、讨论,并共同解决。如《“诺曼底”号遇难》一文,我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1)如果没有导演,你选择什么内容为哈尔威船长拍摄一个特写镜头,并说出你作出这样选择的理由。(2)选择你的合作伙伴为大家表演这个片段,要求设计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充分展现人物的特点。(3)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改编。
为了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合作、竞争的乐趣,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四至六人为一组开展竞赛,最后评出优胜的小组。这时课堂上闪现的是学生活跃的身影。他们先是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然后删选课文中的内容,并分配好扮演的角色,讨论如何进行大胆的改编,商定后又着手练习表演。
尽管学生表演的不是很精彩,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反复阅读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自己心灵得到了强烈的震撼,同时,在竞争中学会了相互协作、相互帮助。
通过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体验到了学语文的乐趣。学生在一个阶段后的小结中这样写道,“面对这样新颖的学习方式,我发誓,在以后的语文课上,要积极发言,并认真对待语文这门学科”“以往那枯燥语文课跟我永远再见了,我明白要积极参与、勤于思索,自然学得轻松而又所得”是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学语文,并真正认识了语文,心中升腾起学习语文的无限的兴趣与十足的自信。
1.4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协调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营造的特殊氛围中,同学们能坦城地交流感情、宽容地接纳不同的意见,消除彼此之间存在的任何学习和思想障碍。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还要学会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学会协调各方的观点,因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使他们建立起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2.1 组织好自主学习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学习首先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行为,只有学生自己对课文有了独特的感悟和理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如果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就匆忙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讨论也就无法顺利展开。
我在教学《伟人细胞》时,先给学生25分钟时间,认真专注地阅读全文,要求他们独立写出150字的阅读提要,并提出至少5个有价值的问题。然后,用20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要求他们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并从中选择几个最关键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正因为这节课用了25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所以后20分钟的合作、探究学习才会有这样好的效果。
2.2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學活动中,我们也经常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但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缺少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结果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成了摆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提出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是要让学生来钻难题、怪题和偏题,而是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即要讨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又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问题太难,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无法解决 , 那么学生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问题太容易 ,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则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学习任务的确定,一定要难易适度 ,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我在教学《狼》这一课时,同时提供了《母狼的智慧》一文以及《词典》、《动物百科全书》上有关狼的材料,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后,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1)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狼的材料,说给大家听一听。(2)狼究竟是怎样的动物?(3)狼应该消灭还是保护?这三个问题容量大,思维量大,有一定的挑战性,它既需要学生调动以前的知识积累,也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还需要学生客观辨证地分析问题。问题提出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争论欲望,许多同学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课堂上时时冒出智慧的火花,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非常明显。
2.3 科学组织,合理分工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条件。
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成功,有赖于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因此,科学地组织好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小组,合理安排好小组成员 ,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和职责,使组内每一位同学对自己的小组抱有深深的期待,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是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必要条件。首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程度及个性特点等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一般由3-8名学生组成,最好是4人一组。组员的学习程度尽可能做到好中差均衡搭配,组员座位以前后两桌排列为佳。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时,前排同学可回头与后排同学面对面进行,也可由学生自由结合,或根据学习的任务不同,临时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组成之后,可由组员推荐或竞争产生组长,负责组内的协调工作。其他组员也应分别担任记录员、报告员等工作。这样,保证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时,没有一个组员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每个成员都能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4 有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时间,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效支撑。
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是无法展开的。由于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任务具有挑战性,学生完成这些任务需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加之组内至少有四名成员,每位成员均应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时间至少要10-15分钟。而且,这段时间还要相对固定,一般在自主学习结束之后。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频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节课搞了三四次合作、探究学习,每次讨论的时间只有3-4分钟,结果是课堂上忙忙碌碌、热热闹闹,而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对问题作深刻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就成了摆式,小组讨论便成了少数“尖子学生”的独角戏表演。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 ,不但没有效果,还会误导学生把自主 、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当作一种可有可无、哗众取宠的游戏。
2.5 教师积极参与、正确引导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保证。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从而共同求得新的发展。在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时,教师要主动融入学生的讨论,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对学生指手画脚。教师可以主动加入某一小组的讨论,也可让学生邀请自己参加某一组的讨论。当然,教师毕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师生双边对话中的首席,应该对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过程进行动态的调控和指导。既要维持好整个课堂的秩序,又要及时收集各小组讨论的信息,并及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其他小组,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讨论能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进行大组交流时,教师可以赞同小组讨论的结果,也可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过程展示给学生 ,既为他们提供一个范例,又可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尽量肯定学生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独特的甚至有点出格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教师也要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原因,让其心悦诚服地接受。
以上所谈 ,仅是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和做法,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待于大家去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振华.新课标下要重视学生的“可能” [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2)16-17
[2] 郭根福.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