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育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活动的总的质量标准。文教育要又好又快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目标,即从认知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真”,以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 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德育要素; 从美育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美”,以促使学生自由心灵的建构,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美育要素的一句话,真善美融合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语文教育目标;语文智育目标;语文德育目标;语文美育目标
一、语文教育目标的创新体系
语文教育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活动的总的质量标准,在整个语文教育理论系中居于特殊的地位。语文教育目标既包括从认知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真”即语文智育目标要素,以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 又包括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即语文德育目标要素,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 还包括从美育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美”即语文美育目标要素,以促使学生自由心灵的建构。一句话,“真善美融合”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即指语文教育客体和语文教育活动本身对语文教育主体所产生的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智力的拓展等要素。语文智育要素的目的在于“求真”!,它与语文德育要素、语文美育要素共同承担着塑造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文教育目标的德育要素即指语文教育客体和语文教育活动本身对语文教育主体所产生的思想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和德性的涵养等要素。语文德育要素的目的在于“向善”,它与语文智育要素、語文美育要素共同承担着塑造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文教育目标的美育要素即指语文教育客体和语文教育活动本身对语文教育主体所产生的审美意识的增强、审美因素的领略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等要素。语文美育要素的目的在于“崇美”,它与语文智育要素、语文德育要素共同承担着塑造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语文教育目标的学说认为,衡量语文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语文教育目标的确立是否正确以及语文教育目标是否有效地实现。为了保障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我们语文教师应将着力点放在语文教育目标的阶段预期性’具体指向性、实施可行性、效果可检测性等的有效落实上。
语文教育目标必须具有阶段预期性。语文教育目标的阶段预期性,即序列化,是实现语文教育科学化的关键。这是一个目标。就目前语文教育的状况而言,似乎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我们看准了这个方向,就有可能有效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目标必须具有具体指向性。语文教育目标是由具体“指向”的而非模糊、笼统的教育要求所构成,因而深度具体、广度明确应是其标准和方向。语文教育目标必须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实施可行性就是可以付诸行动,可以具体操作。语文教育目标必须具有实施可行性。语文教育目标的实施需要根据教学进程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矫正”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目标偏差。这就要求在语文教育目标的内容即质量规格的设定上,能够造成可激励、可量化、可评估、可变通的实施效果,在目标设定之前进行必要的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语文教育目标必须具有效果可检测性。语文教育目标具有指出方向“提出标准”求得结果的含义。语文教育目标不仅需要文字性地描述,更需要与这些文字配套的操作“检测方案”,如配套的体现文字要求的目标样题,如配套的检测评价是否达到目标的评估方案。
语文教育目标历来既是教育理论中争议最大的论题,也是哲学理论中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如果一个教师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追求仅仅停留在“形而下”的经验层次,而不能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层次,那么语文教育的整体和谐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基于此,我们只有从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高度着眼,并在预设语文教育目标时切实将游离于智育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以外的附赘之物毫不吝惜地加以芟除删削,才能彻底改变在语文教育目标设定上的那种随意性“散漫性”旁逸性的现状,从而为有效实现“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目标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
[2]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杨道麟.语文教育应探求真善美融合的新理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6).
【关键词】: 语文教育目标;语文智育目标;语文德育目标;语文美育目标
一、语文教育目标的创新体系
语文教育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活动的总的质量标准,在整个语文教育理论系中居于特殊的地位。语文教育目标既包括从认知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真”即语文智育目标要素,以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 又包括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即语文德育目标要素,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 还包括从美育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美”即语文美育目标要素,以促使学生自由心灵的建构。一句话,“真善美融合”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即指语文教育客体和语文教育活动本身对语文教育主体所产生的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智力的拓展等要素。语文智育要素的目的在于“求真”!,它与语文德育要素、语文美育要素共同承担着塑造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文教育目标的德育要素即指语文教育客体和语文教育活动本身对语文教育主体所产生的思想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和德性的涵养等要素。语文德育要素的目的在于“向善”,它与语文智育要素、語文美育要素共同承担着塑造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文教育目标的美育要素即指语文教育客体和语文教育活动本身对语文教育主体所产生的审美意识的增强、审美因素的领略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等要素。语文美育要素的目的在于“崇美”,它与语文智育要素、语文德育要素共同承担着塑造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语文教育目标的学说认为,衡量语文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语文教育目标的确立是否正确以及语文教育目标是否有效地实现。为了保障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我们语文教师应将着力点放在语文教育目标的阶段预期性’具体指向性、实施可行性、效果可检测性等的有效落实上。
语文教育目标必须具有阶段预期性。语文教育目标的阶段预期性,即序列化,是实现语文教育科学化的关键。这是一个目标。就目前语文教育的状况而言,似乎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我们看准了这个方向,就有可能有效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目标必须具有具体指向性。语文教育目标是由具体“指向”的而非模糊、笼统的教育要求所构成,因而深度具体、广度明确应是其标准和方向。语文教育目标必须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实施可行性就是可以付诸行动,可以具体操作。语文教育目标必须具有实施可行性。语文教育目标的实施需要根据教学进程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矫正”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目标偏差。这就要求在语文教育目标的内容即质量规格的设定上,能够造成可激励、可量化、可评估、可变通的实施效果,在目标设定之前进行必要的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语文教育目标必须具有效果可检测性。语文教育目标具有指出方向“提出标准”求得结果的含义。语文教育目标不仅需要文字性地描述,更需要与这些文字配套的操作“检测方案”,如配套的体现文字要求的目标样题,如配套的检测评价是否达到目标的评估方案。
语文教育目标历来既是教育理论中争议最大的论题,也是哲学理论中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如果一个教师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追求仅仅停留在“形而下”的经验层次,而不能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层次,那么语文教育的整体和谐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基于此,我们只有从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高度着眼,并在预设语文教育目标时切实将游离于智育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以外的附赘之物毫不吝惜地加以芟除删削,才能彻底改变在语文教育目标设定上的那种随意性“散漫性”旁逸性的现状,从而为有效实现“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目标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
[2]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杨道麟.语文教育应探求真善美融合的新理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