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啦啦操是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它的青春活力、阳光向上很容易融入校园,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将全民健身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应适应新常态,转变思维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比赛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啦啦操赛事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现状,对速度新常态、结构新常态、动力新常态进行剖析,发现我国啦啦操赛事的财力资源匮乏,物力资源有限,人力资源日趋丰富,时间资源、信息资源、科技资源逐步完善,研究旨在为啦啦操赛事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啦啦操;赛事资源
中图分类号:G8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9-0027-04
“新常态”(New Normal)是指“反常的现实正逐步变为常态”。“新常态”并非新词,早在2002年“新常态”一词在国际主流媒体中每个月出现50次,到2011年“新常态”一词每个月出现700次。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0年教育局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体质状况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中小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相比2005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大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滑。结合2014-2015年我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比赛的数据分析,啦啦操在校园里的开展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并且啦啦操是一项与经济新常态国情相适应的运动。啦啦操在2008年兴起以后,大学生参与该项目的人数一直在高速增长,到2013年,大学生参与人数逐渐转向中高速增长,而幼儿与小学的校园啦啦操迅速开展起来,啦啦操运动在1998年由美国传人中国,发展至今,国际赛事有:世界锦标赛、亚太地区比赛、欧洲锦标赛、中国公开赛、新加坡公开赛;国内赛事有:联赛、锦标赛、冠军赛、总决赛、其他赛事(各种系列赛、大奖赛、邀请赛以及商业性赛事不定期举办)。结合我国新常态国情,从啦啦操赛事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2大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我国啦啦操可持续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国啦啦操赛事资源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为“啦啦操”的文献359篇,经查阅相关文献和收集中国啦啦操官网上关于啦啦操竞赛组织的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对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比赛的相关工作人员与参赛人员发放关于赛事资源的问卷,获取与赛事资源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2.结果与分析
新常态下资源配置对竞赛组织起决定性作用。资源分为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我国啦啦操赛事资源的物质资源包括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非物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和其它。研究从啦啦操的竞赛组织人手,分析我国啦啦操赛事资源的现状。
2.1啦啦操赛事财力资源现状 财力资源是支撑我国啦啦操赛事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我国啦啦操赛事的相关文件与通知进行分析,以及对参赛队伍进行访问调查,我国啦啦操比赛的各参赛队伍经费来源途径少,队伍主要靠自行筹集经费,极少数的队伍通过在比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来获得学校拨款;承办啦啦操比赛的各个承办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报名费、商业冠名费、赞助费等,我国现行的啦啦操赛事体系要求参赛队伍从联赛到总决赛、冠军赛等层层选拔,比赛地区分布在全国各地,很多运动队因为赛事经费有限,难以参加高层次比赛。
2.2啦啦操赛事物力资源现状 啦啦操赛事的物力资源主要是各省市啦啦队训练及比赛的场地、器材和设施状况,标准的啦啦操比赛场地要求选用专业比赛板,也可用体操或地毯代替,比赛区域为14m×14m。标志带为5cm宽的红色或白色带,标志带是场地的一部分,舞蹈啦啦操比赛可使用赛台,赛台高80~100cm,后面有背景遮挡,赛台不得小于16m×16m;技巧啦啦操比赛禁止使用赛台。抽样调查某省高校啦啦操的活动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情况,啦啦操赛事基本设施与标准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多数高校的啦啦操训练需要在田径、健美操等场地进行,啦啦操训练过程中所有的体操垫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2.3啦啦操赛事人力资源现状
2.3.1运动员 我国啦啦操运动员是啦啦操比赛的核心,是构成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15年5月10日,2014-2015年跨年度的全国啦啦操联赛已举办14站,联赛分站赛的运动员人均达到1500人以上,其中广西站人数最多,达3 500人;武汉站运动员人数为2 539人,共104支代表队,参加了161个项目的比赛。在2014年之前,全国啦啦操联赛分站赛运动员的参与人数人均不到1000人。对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比赛的参赛情况进行统计如下所示(表1)。
由表1可见,在南宁站啦啦操比赛的246支参赛队伍中,小学组参赛队伍最多,共计69支,所占比例为28.0%;其次是大学组,参赛队伍占总数的27.7%;幼儿组和中学组的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5.5%和19.9%;俱乐部组的参赛队伍最少,共22支,所占比例为8.9%。我国在2010年建立全国啦啦操联赛制,大学组的参赛队伍所占比例一直遥遥领先,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大学校园的啦啦操参与人数增长率缓慢,而我国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啦啦操的发展迅猛,参与单位和人数在大幅增加。
2.3.2教练员 教练员是队伍的灵魂,我国啦啦操委员会为提高教练员的理论与技术水平,从2010年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推广时开始,每年都会组织全国啦啦操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在2014年,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啦啦操导师团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啦啦操导师团由“理论导师”和“技术导师”2类组成,依据不同的能力层次,再设定“金牌导师”、“银牌导师”和“铜牌导师”3个级别。“理论导师”要求在国际规则、啦啦操基础理论考试中成绩达90分以上,具有啦啦操国家级(及以上)裁判员或高级(及以上)教练员资格,并具有丰富、扎实的教学能力;“技术导师”要求在国际规则、啦啦操基础理论考试中成绩达85分以上,具有啦啦操一级(及以上)裁判员或中级(及以上)教练员资格,并具有丰富、扎实的教学能力;全国啦啦操委员会要求所有导师团成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培训,每4年进行1次考核。以下是2014年全国啦啦操导师团情况统计表(表2)和广西省啦啦操导师团队隋况统计(表3)。 由表2、表3可见,我国啦啦操导师团队是一支庞大的教练队伍,全国啦啦操导师总计233人,金牌导师人数占18.0%,银牌导师占23.2%,铜牌导师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39.9%,我国优秀的导师团队是啦啦操普及与推广的动力机制。导师团队分布在全国的23个省市,结合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比赛,对2014年广西省啦啦操导师团队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广西省金牌导师人数占总数的11.9%,见习导师占总数的9.1%,与其他22个啦啦操发展的省市相比,导师资源丰富,为南宁站啦啦操联赛提供了一定的人力资源保障。
2.3.3裁判员 啦啦操裁判组由5个部分组成:高级裁判组3人、仲裁委员会3人、仲裁摄像1人、裁判组12人和竞赛长,在啦啦操比赛中,裁判的公平与公正是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的关键。我国在2010年开始推广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分别推广了3套舞蹈啦啦操和3套技巧啦啦操套路,与此同时,经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并通过了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规则明确了裁判员的职责与分工,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每年都会举办啦啦操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啦啦操竞赛规则每4年更新1次,啦啦操裁判员的注册有效期为4年,我国啦啦操裁判员等级制度相对完善,全国啦啦操裁判员等级称号分为:三级裁判员、二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国家级裁判员、国际级裁判员,裁判员级别的晋升有十分严密的考核制度和评判标准,裁判员只能逐级晋升,并要求有一定的制裁工作经历。我国啦啦操裁判员的结构在不断完善,全国啦啦操裁判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裁判员是我国啦啦操赛事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
2.4啦啦操赛事时间资源现状 时间资源主要指我国啦啦操比赛举办的时间和周期,到2013年啦啦操体制改革,全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和全国啦啦操竞赛委员会整合为全国啦啦操委员会,一年一度的全国啦啦操联赛转变为跨年度赛制,联赛的比赛时间在每年的8月份到次年的7月份,与学生开学的时间相近,赛制统一了学生学习与训练的时间,体教结合,使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啦啦操训练互不冲突,让啦啦操在校园的发展更加顺利。统计2015-2016年度啦啦操赛事数据得知,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国际啦啦操赛事是11场,国内啦啦操赛事有19场,与啦啦操相关的培训活动有11次,在我国,平均每月都有1次国际啦啦操赛事、国内啦啦操赛事和与啦啦操相关的培训活动,这样的赛事周期对啦啦操的推广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啦啦操赛事在时间资源的控制上把握得非常好,积极影响着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前景。
2.5啦啦操赛事其他资源现状 啦啦操赛事的其他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品牌资源和科技资源等,从2014年开始,我国啦啦操比赛报名需统计运动员姓名和身份证号,建立运动员档案,在运动员数据库中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可以清楚地查到该运动员的参赛成绩、运动员级别、裁判级别等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我国啦啦操能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啦啦操国际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品牌资源可为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在2014特步中国大学生足球啦啦队选拔赛上,特步作为独家推广方,将啦啦操比赛与足球宝贝完美结合在一起,激烈的大学生五人制足球与精彩的啦啦队比赛为促进赛事品牌的推广与宣传起重要作用。在《天天向上》、《中国梦想秀》、《出彩中国人》等综艺节目上,我国啦啦操队员在舞蹈上的表演推广了啦啦队文化,在追求品牌效益的同时,也开拓财力资源的另一种途径。
科技资源同样也为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贡献着自身的价值,例如,比赛中各种先进仪器的辅助,所以,科技资源对于啦啦操赛事而言同样是可利用的资源。
3.小结
我国啦啦操赛事的财力资源匮乏,经费来源有限,物力资源欠缺,人力资源日趋丰富,时间资源、信息资源、科技资源逐步完善,在新常态经济下,啦啦操赛事的发展途径从新常态表现出的3大主要特征出发,应对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的常态经济下的赛事资源进行整合,以“校园足球”为发展契机,合理并有效地将啦啦操与校园足球融合,促进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
4.建议
1)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开发不足资源,加强啦啦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将啦啦操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如“体育、艺术2 1”项目融入校园,促进中小学和幼儿园啦啦操运动的发展。
2)通过电视、电脑、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不断增加啦啦操比赛的社会影响力,并且通过依托联赛、锦标赛、冠军赛等赛事,尽陕与国际接轨,培育与建立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为我国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导向。
3)建议我国啦啦操委员会不断更新观念,在比赛前后加入表演赛环节,促进参赛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形成啦啦操文化。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啦啦操;赛事资源
中图分类号:G8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9-0027-04
“新常态”(New Normal)是指“反常的现实正逐步变为常态”。“新常态”并非新词,早在2002年“新常态”一词在国际主流媒体中每个月出现50次,到2011年“新常态”一词每个月出现700次。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0年教育局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体质状况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中小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相比2005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大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滑。结合2014-2015年我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比赛的数据分析,啦啦操在校园里的开展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并且啦啦操是一项与经济新常态国情相适应的运动。啦啦操在2008年兴起以后,大学生参与该项目的人数一直在高速增长,到2013年,大学生参与人数逐渐转向中高速增长,而幼儿与小学的校园啦啦操迅速开展起来,啦啦操运动在1998年由美国传人中国,发展至今,国际赛事有:世界锦标赛、亚太地区比赛、欧洲锦标赛、中国公开赛、新加坡公开赛;国内赛事有:联赛、锦标赛、冠军赛、总决赛、其他赛事(各种系列赛、大奖赛、邀请赛以及商业性赛事不定期举办)。结合我国新常态国情,从啦啦操赛事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2大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我国啦啦操可持续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国啦啦操赛事资源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为“啦啦操”的文献359篇,经查阅相关文献和收集中国啦啦操官网上关于啦啦操竞赛组织的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对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比赛的相关工作人员与参赛人员发放关于赛事资源的问卷,获取与赛事资源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2.结果与分析
新常态下资源配置对竞赛组织起决定性作用。资源分为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我国啦啦操赛事资源的物质资源包括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非物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和其它。研究从啦啦操的竞赛组织人手,分析我国啦啦操赛事资源的现状。
2.1啦啦操赛事财力资源现状 财力资源是支撑我国啦啦操赛事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我国啦啦操赛事的相关文件与通知进行分析,以及对参赛队伍进行访问调查,我国啦啦操比赛的各参赛队伍经费来源途径少,队伍主要靠自行筹集经费,极少数的队伍通过在比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来获得学校拨款;承办啦啦操比赛的各个承办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报名费、商业冠名费、赞助费等,我国现行的啦啦操赛事体系要求参赛队伍从联赛到总决赛、冠军赛等层层选拔,比赛地区分布在全国各地,很多运动队因为赛事经费有限,难以参加高层次比赛。
2.2啦啦操赛事物力资源现状 啦啦操赛事的物力资源主要是各省市啦啦队训练及比赛的场地、器材和设施状况,标准的啦啦操比赛场地要求选用专业比赛板,也可用体操或地毯代替,比赛区域为14m×14m。标志带为5cm宽的红色或白色带,标志带是场地的一部分,舞蹈啦啦操比赛可使用赛台,赛台高80~100cm,后面有背景遮挡,赛台不得小于16m×16m;技巧啦啦操比赛禁止使用赛台。抽样调查某省高校啦啦操的活动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情况,啦啦操赛事基本设施与标准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多数高校的啦啦操训练需要在田径、健美操等场地进行,啦啦操训练过程中所有的体操垫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2.3啦啦操赛事人力资源现状
2.3.1运动员 我国啦啦操运动员是啦啦操比赛的核心,是构成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15年5月10日,2014-2015年跨年度的全国啦啦操联赛已举办14站,联赛分站赛的运动员人均达到1500人以上,其中广西站人数最多,达3 500人;武汉站运动员人数为2 539人,共104支代表队,参加了161个项目的比赛。在2014年之前,全国啦啦操联赛分站赛运动员的参与人数人均不到1000人。对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比赛的参赛情况进行统计如下所示(表1)。
由表1可见,在南宁站啦啦操比赛的246支参赛队伍中,小学组参赛队伍最多,共计69支,所占比例为28.0%;其次是大学组,参赛队伍占总数的27.7%;幼儿组和中学组的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5.5%和19.9%;俱乐部组的参赛队伍最少,共22支,所占比例为8.9%。我国在2010年建立全国啦啦操联赛制,大学组的参赛队伍所占比例一直遥遥领先,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大学校园的啦啦操参与人数增长率缓慢,而我国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啦啦操的发展迅猛,参与单位和人数在大幅增加。
2.3.2教练员 教练员是队伍的灵魂,我国啦啦操委员会为提高教练员的理论与技术水平,从2010年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推广时开始,每年都会组织全国啦啦操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在2014年,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啦啦操导师团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啦啦操导师团由“理论导师”和“技术导师”2类组成,依据不同的能力层次,再设定“金牌导师”、“银牌导师”和“铜牌导师”3个级别。“理论导师”要求在国际规则、啦啦操基础理论考试中成绩达90分以上,具有啦啦操国家级(及以上)裁判员或高级(及以上)教练员资格,并具有丰富、扎实的教学能力;“技术导师”要求在国际规则、啦啦操基础理论考试中成绩达85分以上,具有啦啦操一级(及以上)裁判员或中级(及以上)教练员资格,并具有丰富、扎实的教学能力;全国啦啦操委员会要求所有导师团成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培训,每4年进行1次考核。以下是2014年全国啦啦操导师团情况统计表(表2)和广西省啦啦操导师团队隋况统计(表3)。 由表2、表3可见,我国啦啦操导师团队是一支庞大的教练队伍,全国啦啦操导师总计233人,金牌导师人数占18.0%,银牌导师占23.2%,铜牌导师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39.9%,我国优秀的导师团队是啦啦操普及与推广的动力机制。导师团队分布在全国的23个省市,结合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比赛,对2014年广西省啦啦操导师团队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广西省金牌导师人数占总数的11.9%,见习导师占总数的9.1%,与其他22个啦啦操发展的省市相比,导师资源丰富,为南宁站啦啦操联赛提供了一定的人力资源保障。
2.3.3裁判员 啦啦操裁判组由5个部分组成:高级裁判组3人、仲裁委员会3人、仲裁摄像1人、裁判组12人和竞赛长,在啦啦操比赛中,裁判的公平与公正是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的关键。我国在2010年开始推广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分别推广了3套舞蹈啦啦操和3套技巧啦啦操套路,与此同时,经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并通过了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规则明确了裁判员的职责与分工,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每年都会举办啦啦操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啦啦操竞赛规则每4年更新1次,啦啦操裁判员的注册有效期为4年,我国啦啦操裁判员等级制度相对完善,全国啦啦操裁判员等级称号分为:三级裁判员、二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国家级裁判员、国际级裁判员,裁判员级别的晋升有十分严密的考核制度和评判标准,裁判员只能逐级晋升,并要求有一定的制裁工作经历。我国啦啦操裁判员的结构在不断完善,全国啦啦操裁判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裁判员是我国啦啦操赛事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
2.4啦啦操赛事时间资源现状 时间资源主要指我国啦啦操比赛举办的时间和周期,到2013年啦啦操体制改革,全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和全国啦啦操竞赛委员会整合为全国啦啦操委员会,一年一度的全国啦啦操联赛转变为跨年度赛制,联赛的比赛时间在每年的8月份到次年的7月份,与学生开学的时间相近,赛制统一了学生学习与训练的时间,体教结合,使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啦啦操训练互不冲突,让啦啦操在校园的发展更加顺利。统计2015-2016年度啦啦操赛事数据得知,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国际啦啦操赛事是11场,国内啦啦操赛事有19场,与啦啦操相关的培训活动有11次,在我国,平均每月都有1次国际啦啦操赛事、国内啦啦操赛事和与啦啦操相关的培训活动,这样的赛事周期对啦啦操的推广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啦啦操赛事在时间资源的控制上把握得非常好,积极影响着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前景。
2.5啦啦操赛事其他资源现状 啦啦操赛事的其他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品牌资源和科技资源等,从2014年开始,我国啦啦操比赛报名需统计运动员姓名和身份证号,建立运动员档案,在运动员数据库中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可以清楚地查到该运动员的参赛成绩、运动员级别、裁判级别等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我国啦啦操能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啦啦操国际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品牌资源可为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在2014特步中国大学生足球啦啦队选拔赛上,特步作为独家推广方,将啦啦操比赛与足球宝贝完美结合在一起,激烈的大学生五人制足球与精彩的啦啦队比赛为促进赛事品牌的推广与宣传起重要作用。在《天天向上》、《中国梦想秀》、《出彩中国人》等综艺节目上,我国啦啦操队员在舞蹈上的表演推广了啦啦队文化,在追求品牌效益的同时,也开拓财力资源的另一种途径。
科技资源同样也为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贡献着自身的价值,例如,比赛中各种先进仪器的辅助,所以,科技资源对于啦啦操赛事而言同样是可利用的资源。
3.小结
我国啦啦操赛事的财力资源匮乏,经费来源有限,物力资源欠缺,人力资源日趋丰富,时间资源、信息资源、科技资源逐步完善,在新常态经济下,啦啦操赛事的发展途径从新常态表现出的3大主要特征出发,应对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的常态经济下的赛事资源进行整合,以“校园足球”为发展契机,合理并有效地将啦啦操与校园足球融合,促进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
4.建议
1)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开发不足资源,加强啦啦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将啦啦操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如“体育、艺术2 1”项目融入校园,促进中小学和幼儿园啦啦操运动的发展。
2)通过电视、电脑、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不断增加啦啦操比赛的社会影响力,并且通过依托联赛、锦标赛、冠军赛等赛事,尽陕与国际接轨,培育与建立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为我国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导向。
3)建议我国啦啦操委员会不断更新观念,在比赛前后加入表演赛环节,促进参赛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形成啦啦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