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语言文字具有多维性、运用的可变性、内涵外延的丰富性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念,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
一、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教师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教师采用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学生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体现时代特色和现代教学意识,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化或多样性,语文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宜学生的认知能力,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启发式教学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任何一种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启发式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通过启发知识来创新。其基本形式有:启发问题、启发猜想、启发概括。启发问题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猜想就是对提出的问题要敢于大胆地猜测、想象和联想;启改概括就是使知识在积累中不断选择、提炼,从而获得更新。
此外,讨论式教学具有信息源多、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即时反馈能力等优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会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新力。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质疑;等等。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问家。对小学生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的问题很多。对于孩子的很多荒诞不经的问题,我们常常采取的方式是呵斥制止,不予理睬。这样时间长了后,孩子的质疑问难的精神就会被窒息掉。所以,创新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教师应该冷静地对待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教师更应该慎重地给予解答。这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其次,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不仅在于它承传着直接孕育创造精神的民族文化,而且是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个性的主要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郭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1999.
[2]崔亚梅:《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8年第4期.
[3]石连琪:《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语言文字具有多维性、运用的可变性、内涵外延的丰富性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念,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
一、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教师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教师采用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学生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体现时代特色和现代教学意识,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化或多样性,语文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宜学生的认知能力,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启发式教学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任何一种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启发式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通过启发知识来创新。其基本形式有:启发问题、启发猜想、启发概括。启发问题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猜想就是对提出的问题要敢于大胆地猜测、想象和联想;启改概括就是使知识在积累中不断选择、提炼,从而获得更新。
此外,讨论式教学具有信息源多、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即时反馈能力等优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会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新力。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质疑;等等。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问家。对小学生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的问题很多。对于孩子的很多荒诞不经的问题,我们常常采取的方式是呵斥制止,不予理睬。这样时间长了后,孩子的质疑问难的精神就会被窒息掉。所以,创新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教师应该冷静地对待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教师更应该慎重地给予解答。这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其次,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不仅在于它承传着直接孕育创造精神的民族文化,而且是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个性的主要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郭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1999.
[2]崔亚梅:《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8年第4期.
[3]石连琪:《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