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张杨导演的电影《冈仁波齐》一经上映就得到了众多观影者的赞赏和好评,不仅仅是纪实的拍摄手法让电影宣扬的人性展露无遗,每一处的选景、每一位演员的用心斟酌也为电影的出彩加分不少。作为一部文艺影片,没有华丽的特效场景,没有商业化的广告植入,仅凭简单的一场朝圣之旅就俘获了挣扎于喧闹市井的芸芸众生,值得惊叹。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对影片进行评析,从情节的真实、人物的善良、信仰的纯真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评析,从而揭示《冈仁波齐》所呈现的人性之美。
巍峨高大的雪山在纯净的蓝天之下矗立着,而在这蓝与白构成的纯净画面下有那么一行人,渺小如蚂蚁,却目光坚定地磕着长头从神山的俯视中走过。这是看完张杨导演的《冈仁波齐》后笔者脑中挥之不去的片段。整部影片没有明星的面孔、没有跌宕的情节,甚至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故事,仅仅用镜头记录下了十一个藏民去冈仁波齐朝圣的过程。就是这样一部对于生活在猎奇心强烈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毫无吸引力的小众电影却用它的真实和虔诚展现了人性深处最珍贵的美。
王海明在他的《人性论》中将人性定义为:“人性也就是一切人都具有的属性,是一切人共同地、普遍地具有的属性,亦即人的共同性、普遍性。”人性美则是人的内在品德、情操、思想与外在的言谈举止、体态、容貌的矛盾统一体。它是一种自然属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价值判断。只是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金钱、物质的欲望中不能自拔,将原本的人性美一点点腐蚀殆尽。在《冈仁波齐》这部影片中,张杨将这种人性的美好浓缩在这十一个朝圣者的身上,用他们的沿途经历将人们重新带回纯净的世界。
一、平凡的真实之美
影片一开始就呈现了破晓的晨光中静静的普拉村,村中的尼玛扎堆家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从灶膛里柴火到倒满水的水缸,从隐隐的诵经声到安静的早餐,虽是点滴的生活琐碎,但无处不透露着生活的真实,家里的每個人都尽着自己应该尽的责任,虽无多少交流但彼此的关心与牵挂显现无疑。村民们生活并不富裕,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坦然和希望,默默接受着上天安排的生活,也祈求更加美好的明天。在张杨的镜头下,演员们没有刻意的着装,也没有任何妆容,没有对财富和权力的过分追逐,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在他所钟情拍摄的普拉村,一切的人性回归到最淳朴的美感。
还记得每年春节前后,各大寺庙里都有无数的人争着上第一炷香,敲第一声钟,有的人为了能够成为第一个不惜财力、人力,他们不排除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来祈求佛祖的庇佑和恩赐,但有多少是出于内心的感恩而不是过度的索取,有多少是为亲人祈福而不是为金钱朝拜。在影片中,去磕长头朝拜的人中,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尼玛扎堆为了完成因照顾他们一家而终身未娶的叔叔杨培的心愿;仁青晋美为了去年因家里盖房子出了意外而死去的两个人祈福,屠夫旺堆因为自己常年杀生而想减轻自己的罪孽;次仁曲珍为了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即便身怀六甲依然踏上了朝圣的路。他们都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带着对信仰的虔诚上路,没有过多的奢望,没有膨胀的欲望,朝圣之路就是这样简单真实。
在朝圣途中,次仁曲珍半夜腹痛产子,没有惊心动魄的产子危机,没有套路似的生孩子必大出血,甚至没有因疼痛而大声喊叫的声音,就那么平静而顺利地在普通的诊所里完成了生命的延续。生完孩子的次仁曲珍没有多做停留就返回了朝圣队伍,大家在庆祝完新生儿之后也再次回到朝圣队伍,一切都那么平常地发生着,但这新生命到来所给予每个人的喜悦是那么真实。在一行人到达冈仁波齐脚下时,杨培叔叔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大家虽有悲痛但并没有被导演安排悲痛欲绝的场面,而是仅仅请了三个喇嘛为杨培叔叔诵经,尼玛扎堆在跟大家讲杨培叔叔的过往时说:“叔叔为了我们三个孩子而没娶老婆,他爱念经,从没跟别人吵过架……他在神山冈仁波齐脚下去世,是他的福气。”没有铺张的送葬仪式,而是在诵经声中将杨培叔叔天葬了,这种对逝去之人衷心的祝福就是在这样默默无声中将情感升华。
二、豁达的善良之美
善良是人类的美好向往,它能达到一种极致,达到人性真善美的极致。张杨以导演的锐利视角早就发现了这些藏民们身上存在的极美的善良,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也许咱们不用上路,不用去拍朝圣了,咱们就村里待上一年,就慢慢看春夏秋冬,看这个村子里的人的变化,肯定也能拍出好电影。”由西藏村民的淳朴和善良组成的日常生活在张杨看来就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善良”这个词人们常挂在嘴边用来评价别人或教育子女,但真正的善良是不需要言说和标榜的。陌生人之间的一双援助之手,一句日常的问候,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善良,但看看周围,人们很难寻觅这些无声的善良,习惯专注自己的脚下,管好自己的事。在《冈仁波齐》中,这种善良无处不在,它是深深刻在每一位藏民心上的品质,无需学习便已掌握。影片中朝圣路上,总会遇到一些人邀请朝圣者歇歇脚,喝喝茶。
当尼玛扎堆和他的伙伴们走到318国道上,拖拉机掉了螺丝导致机油外泄无法行走时,一位老伯主动邀请他们住到自己的家里,反复说:“不用搭帐篷,到我家去,房子很大。”不是客气的寒暄而是真心实意的邀请,还为他们准备了肉食和磕头用的新皮子。尼玛扎堆和他的伙伴们为了报答老伯主动帮助他耕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恩就是善良的最好呈现。同样,在到达拉萨时,一行人的钱用光了,在旅店住宿时,旅店老板因为身体原因而不能磕头,尼玛扎堆等人就帮她磕完所有的头,而旅店老板免了他们的住宿费,就是彼此的信任让人们无需合同与字据,语言就足以作为彼此的承诺。在通往拉萨的路上,尼玛扎堆的拖拉机被一辆面包车撞坏了,但是因为面包车上有病人急需治疗,所以即使重要的交通工具被撞坏了他们毅然决定放面包车离开,而用人力拖着车斗行走。这一路上有太多的善良之人照顾他们,他们也以同样的善良对待身边的一切,这就是人性美的极致吧!
三、信仰的纯真之美
人性美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天赋的人性所拥有的自然品质,而这种品种的支撑之一就是人内心的信仰,有了信仰人才能坚守自己的人性之美,才能追寻所谓的理想。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说:“要想达到理想的最高度的纯洁,只有在神、基督、使徒、忏悔者和虔诚的信徒们身上表现出沐神福的静穆和喜悦。”在影片中,朝圣者的虔诚就在那一个个长头之中展现。
无论是那几步的一跪,还是风雨无阻的前行,都只为心中所向往的冈仁波齐。影片中,路上碰到的老伯告诉他们磕头不能带红头绳,磕头不能走的步数太多,磕头不能头不着地。他们的头部的包、膝盖的红肿都是虔诚的信仰在支撑。生完孩子的次仁曲珍立刻踏上了朝圣之路,杨培叔叔在神山脚下死去,新出生的婴儿伴着一路的诵经之声成长,这一切都是最纯净的美好。
四、结语
人性之美在于真、善、纯,而这些品质就在张杨的影片《冈仁波齐》中以一种静默的姿态展露着,让久在闹市的现代人得一份安详与感动。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巍峨高大的雪山在纯净的蓝天之下矗立着,而在这蓝与白构成的纯净画面下有那么一行人,渺小如蚂蚁,却目光坚定地磕着长头从神山的俯视中走过。这是看完张杨导演的《冈仁波齐》后笔者脑中挥之不去的片段。整部影片没有明星的面孔、没有跌宕的情节,甚至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故事,仅仅用镜头记录下了十一个藏民去冈仁波齐朝圣的过程。就是这样一部对于生活在猎奇心强烈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毫无吸引力的小众电影却用它的真实和虔诚展现了人性深处最珍贵的美。
王海明在他的《人性论》中将人性定义为:“人性也就是一切人都具有的属性,是一切人共同地、普遍地具有的属性,亦即人的共同性、普遍性。”人性美则是人的内在品德、情操、思想与外在的言谈举止、体态、容貌的矛盾统一体。它是一种自然属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价值判断。只是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金钱、物质的欲望中不能自拔,将原本的人性美一点点腐蚀殆尽。在《冈仁波齐》这部影片中,张杨将这种人性的美好浓缩在这十一个朝圣者的身上,用他们的沿途经历将人们重新带回纯净的世界。
一、平凡的真实之美
影片一开始就呈现了破晓的晨光中静静的普拉村,村中的尼玛扎堆家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从灶膛里柴火到倒满水的水缸,从隐隐的诵经声到安静的早餐,虽是点滴的生活琐碎,但无处不透露着生活的真实,家里的每個人都尽着自己应该尽的责任,虽无多少交流但彼此的关心与牵挂显现无疑。村民们生活并不富裕,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坦然和希望,默默接受着上天安排的生活,也祈求更加美好的明天。在张杨的镜头下,演员们没有刻意的着装,也没有任何妆容,没有对财富和权力的过分追逐,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在他所钟情拍摄的普拉村,一切的人性回归到最淳朴的美感。
还记得每年春节前后,各大寺庙里都有无数的人争着上第一炷香,敲第一声钟,有的人为了能够成为第一个不惜财力、人力,他们不排除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来祈求佛祖的庇佑和恩赐,但有多少是出于内心的感恩而不是过度的索取,有多少是为亲人祈福而不是为金钱朝拜。在影片中,去磕长头朝拜的人中,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尼玛扎堆为了完成因照顾他们一家而终身未娶的叔叔杨培的心愿;仁青晋美为了去年因家里盖房子出了意外而死去的两个人祈福,屠夫旺堆因为自己常年杀生而想减轻自己的罪孽;次仁曲珍为了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即便身怀六甲依然踏上了朝圣的路。他们都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带着对信仰的虔诚上路,没有过多的奢望,没有膨胀的欲望,朝圣之路就是这样简单真实。
在朝圣途中,次仁曲珍半夜腹痛产子,没有惊心动魄的产子危机,没有套路似的生孩子必大出血,甚至没有因疼痛而大声喊叫的声音,就那么平静而顺利地在普通的诊所里完成了生命的延续。生完孩子的次仁曲珍没有多做停留就返回了朝圣队伍,大家在庆祝完新生儿之后也再次回到朝圣队伍,一切都那么平常地发生着,但这新生命到来所给予每个人的喜悦是那么真实。在一行人到达冈仁波齐脚下时,杨培叔叔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大家虽有悲痛但并没有被导演安排悲痛欲绝的场面,而是仅仅请了三个喇嘛为杨培叔叔诵经,尼玛扎堆在跟大家讲杨培叔叔的过往时说:“叔叔为了我们三个孩子而没娶老婆,他爱念经,从没跟别人吵过架……他在神山冈仁波齐脚下去世,是他的福气。”没有铺张的送葬仪式,而是在诵经声中将杨培叔叔天葬了,这种对逝去之人衷心的祝福就是在这样默默无声中将情感升华。
二、豁达的善良之美
善良是人类的美好向往,它能达到一种极致,达到人性真善美的极致。张杨以导演的锐利视角早就发现了这些藏民们身上存在的极美的善良,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也许咱们不用上路,不用去拍朝圣了,咱们就村里待上一年,就慢慢看春夏秋冬,看这个村子里的人的变化,肯定也能拍出好电影。”由西藏村民的淳朴和善良组成的日常生活在张杨看来就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善良”这个词人们常挂在嘴边用来评价别人或教育子女,但真正的善良是不需要言说和标榜的。陌生人之间的一双援助之手,一句日常的问候,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善良,但看看周围,人们很难寻觅这些无声的善良,习惯专注自己的脚下,管好自己的事。在《冈仁波齐》中,这种善良无处不在,它是深深刻在每一位藏民心上的品质,无需学习便已掌握。影片中朝圣路上,总会遇到一些人邀请朝圣者歇歇脚,喝喝茶。
当尼玛扎堆和他的伙伴们走到318国道上,拖拉机掉了螺丝导致机油外泄无法行走时,一位老伯主动邀请他们住到自己的家里,反复说:“不用搭帐篷,到我家去,房子很大。”不是客气的寒暄而是真心实意的邀请,还为他们准备了肉食和磕头用的新皮子。尼玛扎堆和他的伙伴们为了报答老伯主动帮助他耕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恩就是善良的最好呈现。同样,在到达拉萨时,一行人的钱用光了,在旅店住宿时,旅店老板因为身体原因而不能磕头,尼玛扎堆等人就帮她磕完所有的头,而旅店老板免了他们的住宿费,就是彼此的信任让人们无需合同与字据,语言就足以作为彼此的承诺。在通往拉萨的路上,尼玛扎堆的拖拉机被一辆面包车撞坏了,但是因为面包车上有病人急需治疗,所以即使重要的交通工具被撞坏了他们毅然决定放面包车离开,而用人力拖着车斗行走。这一路上有太多的善良之人照顾他们,他们也以同样的善良对待身边的一切,这就是人性美的极致吧!
三、信仰的纯真之美
人性美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天赋的人性所拥有的自然品质,而这种品种的支撑之一就是人内心的信仰,有了信仰人才能坚守自己的人性之美,才能追寻所谓的理想。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说:“要想达到理想的最高度的纯洁,只有在神、基督、使徒、忏悔者和虔诚的信徒们身上表现出沐神福的静穆和喜悦。”在影片中,朝圣者的虔诚就在那一个个长头之中展现。
无论是那几步的一跪,还是风雨无阻的前行,都只为心中所向往的冈仁波齐。影片中,路上碰到的老伯告诉他们磕头不能带红头绳,磕头不能走的步数太多,磕头不能头不着地。他们的头部的包、膝盖的红肿都是虔诚的信仰在支撑。生完孩子的次仁曲珍立刻踏上了朝圣之路,杨培叔叔在神山脚下死去,新出生的婴儿伴着一路的诵经之声成长,这一切都是最纯净的美好。
四、结语
人性之美在于真、善、纯,而这些品质就在张杨的影片《冈仁波齐》中以一种静默的姿态展露着,让久在闹市的现代人得一份安详与感动。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