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是以教会小学生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重要目标,而数学课堂在不同情境设置之下,小学生需要解决问题的难度、能力、和对解题思维模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了解小学生在不同教学情境下的参与情况和问题解决的情况,能够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参考,从而达到更加佳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情景;问题解决
一、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一)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境
经研究,以学生生活背景为背景的情景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此背景下学生的课堂积极程度以及参与度是最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自己对问题解决的看法,并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比如商店买东西一类的题目,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解答更加容易,也会更有成就感。因此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境能有效的激发兴趣,有较高的注意水平。
(二)以数学活动为背景的问题情境
以数学活动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加强学生小组之间的沟通、合作、交流,并强化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此类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参与程度比较高,但不能经常创设此情景。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对此产生疲劳,另一方面可能会因活动而失去对课堂的注意力,形成本末倒置。
(三)以纯粹的数学知识为背景的问题情境
因特定条件,有的可能不能进行其它问题情景设置,只能以纯粹的数学知识为背景设置问题情境,这种情况下的教学课堂效率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学生可形成短时间的注意,但因为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会让小学生感觉枯燥,并失去兴趣。
二、不同教学情境的解决策略
(一)采用启发式的方式解决问题
启发式教学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授“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时,设置“逛商场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购物经验,体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还能够摆脱理论的束缚,根据实际引入认识“元”、“角”等知识,这就是从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然后应用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所以采用启发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适用课堂活动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课堂活动许多都是丰富有趣,学生可以从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现实与理论的联系,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我们要注意合理安排课堂活动,不能一直以课堂活动作为单一的教学方法。毕竟理论学习还是前提和基础。例如我们学习认识三角形时候,需要先学习使用量角器和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然后才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进行大大提升效率。
(三)采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新的但很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协助学生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当课堂不方便进行其它问题情景设计的时候,我们以纯粹的数学知识为背景设置问题情境,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前后关联,使得知识不是单一片面的,而是可以发散、启發、联系的。例如学习三角形时采用思维导图画出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甚至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无论从面积还是边长都可以进行相关的联系,使得一节课的内容不再单一和枯燥。
三、总结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积极引导小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和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情景创设时,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到小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小学生才能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切实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思维才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和发展。同时,教师需要在情境之中适当的引导,尽量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得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李玉龙,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教学论坛,2010(02):14-16.
[3]孔凡成.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教育评论,2005(01):45-48.
[4]葛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5.
[5]宋乃庆,张奠宙.小学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1-2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情景;问题解决
一、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一)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境
经研究,以学生生活背景为背景的情景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此背景下学生的课堂积极程度以及参与度是最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自己对问题解决的看法,并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比如商店买东西一类的题目,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解答更加容易,也会更有成就感。因此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境能有效的激发兴趣,有较高的注意水平。
(二)以数学活动为背景的问题情境
以数学活动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加强学生小组之间的沟通、合作、交流,并强化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此类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参与程度比较高,但不能经常创设此情景。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对此产生疲劳,另一方面可能会因活动而失去对课堂的注意力,形成本末倒置。
(三)以纯粹的数学知识为背景的问题情境
因特定条件,有的可能不能进行其它问题情景设置,只能以纯粹的数学知识为背景设置问题情境,这种情况下的教学课堂效率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学生可形成短时间的注意,但因为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会让小学生感觉枯燥,并失去兴趣。
二、不同教学情境的解决策略
(一)采用启发式的方式解决问题
启发式教学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授“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时,设置“逛商场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购物经验,体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还能够摆脱理论的束缚,根据实际引入认识“元”、“角”等知识,这就是从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然后应用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所以采用启发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适用课堂活动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课堂活动许多都是丰富有趣,学生可以从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现实与理论的联系,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我们要注意合理安排课堂活动,不能一直以课堂活动作为单一的教学方法。毕竟理论学习还是前提和基础。例如我们学习认识三角形时候,需要先学习使用量角器和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然后才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进行大大提升效率。
(三)采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新的但很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协助学生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当课堂不方便进行其它问题情景设计的时候,我们以纯粹的数学知识为背景设置问题情境,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前后关联,使得知识不是单一片面的,而是可以发散、启發、联系的。例如学习三角形时采用思维导图画出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甚至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无论从面积还是边长都可以进行相关的联系,使得一节课的内容不再单一和枯燥。
三、总结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积极引导小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和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情景创设时,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到小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小学生才能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切实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思维才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和发展。同时,教师需要在情境之中适当的引导,尽量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得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李玉龙,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教学论坛,2010(02):14-16.
[3]孔凡成.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教育评论,2005(01):45-48.
[4]葛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5.
[5]宋乃庆,张奠宙.小学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