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学习的知识也有了深度和针对性,对综合素养的要求也就越高。语文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最基础的,所有的学科都以语文理解为基础,将人文、思想调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从"为学生营造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设置巧妙的问题""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三方面浅谈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引言:语言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如何用词用句都是前人经过尝试和思考一步步形成的。由此可见,学习语文需要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而且语文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底蕴,人文色彩极其浓厚。之前学习语文的重点就是听、读、记,高中的学习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其对语文产生兴趣,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只顾着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学生并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究其根本,是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实用能力。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从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转变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
一、为学生营造学习气氛,培养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气氛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的三观逐渐形成,對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会产生自己的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将读书当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能更快更深的理解文章[1]。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利波特,可见每个人在看到一句话的时候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可能根据当时的心情,也可能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所以,教师在营养好学习气氛后,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美文,然后和同学进行探讨,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学习作者的精美用词和写作手法,将得到的见解进行讨论从而思想得到拓展,让阅读变得有效果。高中阶段的学生时间太过紧张。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将文章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其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从而进行讨论。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出自朱自清之手,优美的语言和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利用轻音乐来烘托氛围,让学生进行朗读,借此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现文章的美,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设置巧妙的问题,提升认知能力
新课改中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同样重要。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若是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所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巧妙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读,从文章中获取知识[2]。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考虑学生会在阅读中遇到怎样的难题,如何将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升华。学生自学时的阅读都是比较表面和肤浅,只是随便进行了勾画,对文章理解的并不到位,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文章中寻找答案,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带动课堂气氛,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雷雨》,这篇文章虽然只是节选,但它是文学史上的中流砥柱,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全面的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将"舞台说明"放在开头是想表达怎样的意义?周朴园作为重要角色之一作者是如何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需要来展现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问题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因为学生的思维有局限性,所以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善思维的同时看清了旧社会的罪恶。这些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直接把握文章的重点,提高学习质量。
三、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们听着昏昏欲睡,学到的知识相对有限,教师也在这样的氛围中失去了教学兴致,对着学生各种批评。究其根本,是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高,所以教师要借助活动来激励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比如课本上的文章有很多喻人与喻事的,学生若是只是单纯的进行阅读和听教师讲解,很难产生共鸣,理解不了文章。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一场"模仿秀",让学生通过阅读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人物,通过表演的方式把握人物的形象,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祝福》,主角祥林嫂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她善良淳朴,却因为封建迷信被迫害被鄙视。祥林嫂这个角色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选几个学生让其进行表演,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揣摩这个角色,理解小说主题。
结语: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在高中阶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学生发展,让学生自主自觉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国家输送全方面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要巧妙的设置问题引导其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岩.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中华辞赋,2018(12).
[2]冉建英.浅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科学咨询,2019(14):136-136.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引言:语言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如何用词用句都是前人经过尝试和思考一步步形成的。由此可见,学习语文需要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而且语文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底蕴,人文色彩极其浓厚。之前学习语文的重点就是听、读、记,高中的学习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其对语文产生兴趣,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只顾着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学生并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究其根本,是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实用能力。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从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转变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
一、为学生营造学习气氛,培养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气氛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的三观逐渐形成,對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会产生自己的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将读书当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能更快更深的理解文章[1]。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利波特,可见每个人在看到一句话的时候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可能根据当时的心情,也可能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所以,教师在营养好学习气氛后,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美文,然后和同学进行探讨,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学习作者的精美用词和写作手法,将得到的见解进行讨论从而思想得到拓展,让阅读变得有效果。高中阶段的学生时间太过紧张。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将文章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其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从而进行讨论。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出自朱自清之手,优美的语言和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利用轻音乐来烘托氛围,让学生进行朗读,借此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现文章的美,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设置巧妙的问题,提升认知能力
新课改中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同样重要。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若是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所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巧妙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读,从文章中获取知识[2]。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考虑学生会在阅读中遇到怎样的难题,如何将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升华。学生自学时的阅读都是比较表面和肤浅,只是随便进行了勾画,对文章理解的并不到位,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文章中寻找答案,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带动课堂气氛,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雷雨》,这篇文章虽然只是节选,但它是文学史上的中流砥柱,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全面的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将"舞台说明"放在开头是想表达怎样的意义?周朴园作为重要角色之一作者是如何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需要来展现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问题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因为学生的思维有局限性,所以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善思维的同时看清了旧社会的罪恶。这些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直接把握文章的重点,提高学习质量。
三、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们听着昏昏欲睡,学到的知识相对有限,教师也在这样的氛围中失去了教学兴致,对着学生各种批评。究其根本,是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高,所以教师要借助活动来激励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比如课本上的文章有很多喻人与喻事的,学生若是只是单纯的进行阅读和听教师讲解,很难产生共鸣,理解不了文章。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一场"模仿秀",让学生通过阅读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人物,通过表演的方式把握人物的形象,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祝福》,主角祥林嫂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她善良淳朴,却因为封建迷信被迫害被鄙视。祥林嫂这个角色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选几个学生让其进行表演,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揣摩这个角色,理解小说主题。
结语: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在高中阶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学生发展,让学生自主自觉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国家输送全方面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要巧妙的设置问题引导其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岩.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中华辞赋,2018(12).
[2]冉建英.浅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科学咨询,2019(14):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