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外学习资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涵盖广阔,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课外阅读拓展必不可少。但是在阅读拓展教学时,教师切忌无度拓展,喧宾夺主;无序拓展,因小失大;无效拓展,脱离文本。教师要坚持适度原则,以教材为依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挑选拓展阅读的材料,实现教学目标。
一、结合文本背景,指定阅读材料
相比于小学初中语文阅读学习,高中语文阅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理解文本本身,对文本所涉及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和一些重要的文学知识都要有所了解。此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都涉及复杂的时代背景,学生只有在熟知文本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对文本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背景资料,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
如苏教版必修一老舍的《想北平》是在“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中,因此,在阅读学习时,学生通过通读课文能够准确感知到作者对家乡北平的思念之情。但是这仅仅是浅层次的理解,作者对北平深切的情感不是简單的思乡情就可以概括的。为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我在导学案上为学生提供了与写作背景有关的阅读材料,如何美协定、日本侵华、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等历史素材,结合这些背景材料,再启发学生思考。老舍在写这篇文章时,正值华北危急之际,作者身在异乡,对北平的危急局面忧心忡忡,北平是作者的根,是作者的“母亲”,在充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后,再一想就不难理解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说着说着就要落泪了。学生在深刻地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情之深、情之切后,对作者的一腔爱国热忱和忧患意识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文本背景是阅读教学的先导,教师不仅要重视,还要把握课前时机,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然后利用背景介绍,阐发文本主旨,增进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深入阅读文本,重视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指教师选择与教材文本相似的文章,将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效提高阅读效果。但是,教师选择对比阅读的文本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不能为了对比而对比,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启发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对母亲着笔不多,主要是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通过侧面的几个细节描写展现出来的,因此,当讲到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时,在阅读文本后,许多学生不能理解作者那种复杂的情感。追本溯源,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是有原因的,而这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中体现了出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详细描写了作者与母亲生活的场景,在作者双腿瘫痪,情绪暴怒无常的那段日子里,母亲小心翼翼,儿子答应去看菊花喜出望外,然而最终却吐血而亡,当妹妹推着作者去看菊花时,作者看着开得灿烂的菊花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读到这儿,学生就能理解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愧疚之情了。
通过对比阅读,能够补充教材上的阅读文本的不足,使得学生理解到文本背后的故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化文章主旨,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提升学生素养,开展延伸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语文阅读不能止步于课本。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阅读,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认识,使得课外延伸阅读能够反哺课堂阅读教学。
例如,《老王》一文中写到,老王在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作者,而作者却没有让他坐坐,还给老王钱,得知老王去世的消息后,作者每想起此事,便觉得愧怍。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底层人也是有尊严的,要尊重底层人。但是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此无法真正理解。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吴培利的小小说《尊严》,文章讲述了主人公老铁因女儿得了白血病,在接受公司的捐款要表达“感激之情”时,足有两米高个头的老铁被逼着跪了下来,老铁尊严丧失殆尽,此后,老铁离开公司,做了开大门的,人也不复往日的魁梧了。通过这篇文章的拓展阅读,再结合《老王》这篇文章,就能够理解作者拿钱给老王,其实是“侮辱”了老王,学生对“底层人物也是有尊严的”这一主旨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有其显著的特色,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有很多选择,应挑选合适的作品进行延伸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之,课外拓展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要注意运用拓展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226500)
一、结合文本背景,指定阅读材料
相比于小学初中语文阅读学习,高中语文阅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理解文本本身,对文本所涉及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和一些重要的文学知识都要有所了解。此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都涉及复杂的时代背景,学生只有在熟知文本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对文本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背景资料,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
如苏教版必修一老舍的《想北平》是在“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中,因此,在阅读学习时,学生通过通读课文能够准确感知到作者对家乡北平的思念之情。但是这仅仅是浅层次的理解,作者对北平深切的情感不是简單的思乡情就可以概括的。为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我在导学案上为学生提供了与写作背景有关的阅读材料,如何美协定、日本侵华、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等历史素材,结合这些背景材料,再启发学生思考。老舍在写这篇文章时,正值华北危急之际,作者身在异乡,对北平的危急局面忧心忡忡,北平是作者的根,是作者的“母亲”,在充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后,再一想就不难理解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说着说着就要落泪了。学生在深刻地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情之深、情之切后,对作者的一腔爱国热忱和忧患意识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文本背景是阅读教学的先导,教师不仅要重视,还要把握课前时机,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然后利用背景介绍,阐发文本主旨,增进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深入阅读文本,重视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指教师选择与教材文本相似的文章,将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效提高阅读效果。但是,教师选择对比阅读的文本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不能为了对比而对比,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启发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对母亲着笔不多,主要是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通过侧面的几个细节描写展现出来的,因此,当讲到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时,在阅读文本后,许多学生不能理解作者那种复杂的情感。追本溯源,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是有原因的,而这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中体现了出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详细描写了作者与母亲生活的场景,在作者双腿瘫痪,情绪暴怒无常的那段日子里,母亲小心翼翼,儿子答应去看菊花喜出望外,然而最终却吐血而亡,当妹妹推着作者去看菊花时,作者看着开得灿烂的菊花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读到这儿,学生就能理解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愧疚之情了。
通过对比阅读,能够补充教材上的阅读文本的不足,使得学生理解到文本背后的故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化文章主旨,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提升学生素养,开展延伸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语文阅读不能止步于课本。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阅读,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认识,使得课外延伸阅读能够反哺课堂阅读教学。
例如,《老王》一文中写到,老王在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作者,而作者却没有让他坐坐,还给老王钱,得知老王去世的消息后,作者每想起此事,便觉得愧怍。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底层人也是有尊严的,要尊重底层人。但是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此无法真正理解。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吴培利的小小说《尊严》,文章讲述了主人公老铁因女儿得了白血病,在接受公司的捐款要表达“感激之情”时,足有两米高个头的老铁被逼着跪了下来,老铁尊严丧失殆尽,此后,老铁离开公司,做了开大门的,人也不复往日的魁梧了。通过这篇文章的拓展阅读,再结合《老王》这篇文章,就能够理解作者拿钱给老王,其实是“侮辱”了老王,学生对“底层人物也是有尊严的”这一主旨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有其显著的特色,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有很多选择,应挑选合适的作品进行延伸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之,课外拓展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要注意运用拓展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