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与“优雅”不是创新,而是回归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q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春飞在2012年12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12月26日,北京大学副校长鞠传进撰文称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美北大”;无独有偶,同一天,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也在学校大会上提出要建设“优雅学府”。无论是“大美”还是“优雅”,均引起热议,热议的原因很简单——当前一些大学乱象频生、斯文扫地,大学已经不像大学。在社会转型期,不少大学没能守住根本。或“官本位”盛行,行政频频干扰学术;或教授变成“老板”,不上讲台、不进实验室,却忙着跑课题、找经费。个别高校更是丑闻缠身,学术不端,基建腐败……在一些大学,难寻大师,只有大楼;很少书香,甚多铜臭。当前社会上有很多“民国控”,不少人源于崇敬怀念当时大学风骨与大师风范。回望历史,当今大学难道没有一点汗颜?“大美”或“优雅”,不是大学的创新,而是大学的回归。
  大学如何“大美”与“优雅”?既需要教育管理者按教育规律办事,稳妥推进“去行政化”“教授治校”,也需要大学自身重拾学术与人文传统,多些敬畏,少些浮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更需要一些大学做先行者、示范者,如致力建设“大美北大”的北京大学,又如致力建设“优雅学府”的华东师范大学。其实,“大美”与“优雅”的境界,并非高不可攀。童世骏在大会上的发言有样一段话:“少些俗气,少些官气,大学,自然就像大学了。”
  突破发展制约在于依法治校
  柯炳生在2012年12月24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为了实现依法治校,需要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落实这些理念。其中,有一些环节和领域,制约着学校发展的全局,在这些方面落实好依法治校,尤为重要。
  一是民主决策。要想落实依法治校理念,民主决策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民主决策程序,能够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民主决策的过程,也是宣传教育、交流沟通、克服阻力、形成共识的过程。这两个方面,都有利于决策的执行。
  二是师资招聘。招聘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事关学校长远发展,因此,是学校管理中的极为重要的第一件大事。尤其应考虑到,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只进不出和人情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人情关系,严把入门关,就成为招聘制度的关键点。
  三是职级晋升。这包含学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和非学术人员的职员级别晋升,直接涉及到在岗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申请项目和指导研究生的资格等)。相对而言,职称晋升制度经过长期的探索改进,已经比较成熟,但也依然会经常出现矛盾。具体执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论资排辈和小学科之间的平衡。出现争议的,往往是水平比较接近的,或者是不同学科之间难以准确比较的。落选者会找学院领导乃至学校领导投诉。这时,要坚持程序公正原则,对落选者进行劝解和鼓励。
  大学生自认“中下层”亟待反思
  吴江在2012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报》撰文指出:如果“中下层”的归属感仅是对自身当下社会经济地位的理性认知,当然不必过分忧虑。然而,七成大学生自认“中下层”,恐怕还不仅仅止于对当下境遇的理性判断,而更多流露出对改变未来社会经济地位缺乏自信。无论是对就业的信心不足,还是对自身满意度不高,自认“中下层”的背后,与其说是对个人定位的客观理性,毋宁说或多或少暴露出大学生群体的自卑感。而这恐怕才最值得关注。
  平心而论,缺乏自信与自卑感,一定程度上其实与大学生竞争力的相对下降有关,毕竟,虽然经济不够景气,就业市场也不容乐观,但假如大学生真的具备实力,是金子其实总会发光,非但不必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作无谓的担忧,反而更应对未来社会地位的提升充满自信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七成大学生自认“中下层”,最该是“潜力股”的大学生们,何以反对未来如此缺乏自信,充满悲观和忧虑,恐怕也更需反思。
  不可否认,大学教育质量下降、大学生竞争力不足固然是造成上述心理的重要因素。但这恐怕还不是事实的全部,更不能全归咎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现实中,收费不菲的大学教育,却并未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甚至连起码的自信心都付之阙如。尽管对大学不能冀望过高,但面对大学生的普遍悲观,大学教育恐怕更应感到惭愧。此外,七成大学生自认“中下层”,恐怕同样与当前社会阶层的固化趋向有关。现实中,无论是“拼爹”现象的泛化,还是诸多行业所客观存在的壁垒,个人发展机会与空间所受到的压抑与限制,又何尝不是大学生“中下层化”的重要因素呢?
  一言以蔽之,七成大学生自认“中下层”,的确更需多方反思。
其他文献
8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今年全国师德楷模、全国师德标兵名单。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副校长程素芳获得全国师德标兵称号,成为重庆市获此殊荣的4名教师之一。  近年来,程素芳还获得“重庆市五一巾帼标兵”、重庆市首届“最可敬可亲教师”、“重庆市三八红旗手”、2013年重庆市教学名师候选人、万州区第五届“万州区十大杰出青年”、区优秀青年学术人才、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誉折射拼搏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其中,鼓励性加分腐败现象严重,违规加分的事件时有发生。随着腐败事件的频繁曝光,来自权势家庭的子女获益明显
当前,品德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共识:教师的教,单一讲授;学生的学,单一汇报;使学生缺乏归纳、思辨与创新,师生的平等意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从体现。笔者结合品德中年级教材的相关内容,立足于小学品德教师的角度,归结了品德课堂教学体验学习的4种运用方法:天然去雕饰,切入真实社会,借助媒体体验学习;追求无极限,洞悉时代脉搏,结合生活体验学习;无招胜有招,提供趣味实践,角色扮演体验学习;动口又动手,
小学英语活动单是引导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自主学习,记录活动过程与结果,分析得出活动结论并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本文拟从目前小学英语活动单设计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没有活动就没有小学英语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江苏如皋教育人坚持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
全书共一百篇文章,包括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其父母为他写的劝诫、启发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发人深省的小故事。这本书,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运用日记体的形式所记录下的一百篇感动人心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那么平凡,其中并没有任何对爱和感恩平铺直述的赞扬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可是却被它所吸引,在茫茫书海中一次次追寻它的身影。因为这本书可以带给人们寒冬中的一丝暖流,讓大家跟着一个心中盛满爱
2009年9月11日,时任教育部长的周济公布了一个数据:“初中毕业生人数已经从最高峰的每年2500多万,降到2009年的1800多万,并且在今后十几年都将保持在1700万到1900万之间。”到了3年后的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只有915万,其中往届生超过50万,应届生只有800多万。另外900多万应届生到哪里去了?《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在2009年激烈的中学升学考试(下简称中考)中,只有
近年来,有一个观点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被很多家长奉为真理,也被不少培训机构拿来忽悠。其实,真正的“起跑线”,不在幼儿园,不在小学、中学,而在家庭。家庭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  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师”。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毫无疑问,父母的行为、观念等,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和
方桐清在2013年4月1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达到了4%。这是中国教育的喜事!但在4%的蛋糕中,高职究竟能获得多大份额、怎样取得份额,诸多政策细节尚不清晰。至少,高职院校亟盼有个科学的生均拨款标准。据了解,普通高校已经制定或者约定俗成的拨款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零基预算、定额预算、基数加增长预算。照此标准折算,2012年
10月28日,山东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一新生举办了“比赛缝补、倡导勤俭”缝补比赛活动。大学生们通过把不合身和破旧衣服“修补”“改款”“美容”,从中既体会勤俭节约的理念,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爱的教育包括家校和谐、师幼和谐、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将是我的不懈追求,工作中我坚持四个多一点。即“亲密接触多一点”“身子蹲下来多一点”“发展的眼光多一点”“魅力提升多一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及时更新、丰富班级网站,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