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量剧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关键。快速阅读,顾名思义,即要求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从大量的文字内容中迅速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提高快速阅读技巧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审题提问法、计时扫读法、固定程序阅读、默读法等,但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是很难的。故而,教师一定要科学地制定训练步骤,由浅入深,不断吸收反馈信息,及时强化或调整教学过程,才能帮助孩子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扫除阅读障碍,使他们在阅读中逐步养成清晰的思路、敏锐的语感,以及迅速精准地捕捉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快速阅读;审题提问法;计时扫读法;八步阅读程序法;默读法
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衡量阅读能力的标准之一就是理解,即读懂文章。在信息时代下,需要阅读的书籍与信息量剧增,不讲求阅读方法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一、 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科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学期我们对泉州市新隅小学六年级168名学生做了统一阅读测试。在测试中发现,有27%的学生保留用手指、笔指或唇读的阅读习惯,63%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由此可见,即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也确实还存在一部分学生未能彻底脱离指读和唇读的习惯,未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手段。
在高年级短文阅读的考试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还有一部分同学用手或笔指着短文,逐行逐字地阅读后再进行作答,极大地浪费了答卷时间。当学生的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们要着手让学生逐渐脱离指读习惯,培养他们整体感知的能力,尽快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文章。
二、 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训练
阅读永远是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主要路径。但阅读不是苦读,更不能死读。所谓的快速阅读,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花最少的时间,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精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统摄全篇,驾驭整体的目的。如此一来,就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的效率。那么,身为语文教师,又应如何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这需要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
(一)审题提问法
在快速阅读时,不能不看清文中的字词句任意跳读,而应抓住重点读。重点读,可从审题开始。题目是文章的窗户,尤其是些显性的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告诉了读者其所属的文体。如《绿梳子的故事》一文记叙了作者因一时贪意,多拿了卖梳子老爷爷的一把梳子,回家后在母亲的教育下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待她归还时却始终没找到那位老爷爷,她把梳子珍藏起来鞭策自己真诚做人。在这篇文章中,要弄清楚梳子引发了怎样一个故事,它对作者有什么意义。带着这个问题读,重点就抓住了,不仅阅读速度加快了,而且内容也记住了。
《为了这一段经历》记叙了伯克希尔公司总裁巴菲特开始没有继承父亲的公司,而是自找出路,历经磨难与挫折,最后父亲把公司交给他,他把公司发展成了全球瞩目的大公司。读题后就可以思考,这一段经历是怎样的?经过这段经历作者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就是阅读的重点,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阅读就有的放矢。
《磁悬浮列车》从题目来看,可以是记叙人或事的记叙文,也可能是介绍列车的说明文。这类文章究竟是属于哪类文体,一般来说读了开头部分就能分清。阅读这篇文章就应当把磁悬浮列车的外形、结构和优越性作为重点。有了阅读的重点,读起文章来速度自然就会加快。
(二)计时扫读法
这是一种借助计时的办法,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增强人的时间及效率观念,从而激发出快速阅读的潜能。我们称之为扫描式计时阅读训练(简称“扫读”训练)。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学会上下左右快速扫视,找出所需的重要信息。比如看一本书,可以先看看书的前言、目录和后记;阅读一篇文章,可以浏览导语、标题和结语等。在扫读的过程中,不但要大致地浏览,还要认真地挑选,学会在文本中捕捉出關键词句。当然,速读时,为了把握重点内容,重点部分可以相对慢一点,其他部分浏览一下就可以了。从文体上来说,诗歌的含义较深,说明文的内容涉及方面较多,在速度上可以稍慢一些。
当扫读训练达到一定成效之后,便可开始结合计时的方式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
在训练之前,首先要挑选好训练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了阅读目的,然后在限制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尽可能多地记住和理解阅读的内容。读完之后,在不看原文的情况下做预先设置的速读测试,最后再对答题结果做出综合评定。例如,阅读《当代神农氏》一文,教师可设置这样的训练题目:①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课文的内容,体现文章的思想?②袁隆平为什么学农?③作者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④文章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训练之初,以上题目皆可先采用单项或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检测。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会扫读。而当学生学会较熟练地运用扫读法时,就可以采用直接回答问题的方法进行训练了。一般说来,只要目标明确,选用的训练测试内容合理,通过计时扫读法来进行阅读训练,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八步阅读程序法
阅读的八步程序,就是按照标题——作者——出处——发表时间——基本内容——具体事例——写作特点——主题思想这八个程序进行阅读。在每一次的阅读中,按照这样的程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就能绕开枝节,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应该注意阅读时的程序要点要有所侧重。如前面提到的阅读材料《当代神农氏》一文中有一小题“作者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在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直接回答问题的情况下,一些孩子只想着从正文中去寻找答案,却并没有注意到文章的副标题,以及文后关于神农氏的资料注解。而忽略了这两处,当然就无法得出足够准确的答案。而这个问题的出现,也恰恰说明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遗漏了要点。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副标题——“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杂交水稻之父”这样一个称谓便足以说明袁隆平的成就和贡献已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如果把握住了副标题的信息,同时又能注意到神农氏的相关资料注解,便不难理解,作者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体现袁隆平对人类贡献之大,是对他的高度赞美。 其实,阅读一篇文章,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百分之百地去吸收它所承载的所有信息,而只需要根据阅读目的,做到迅速精准地捕捉出关键信息即可。因此,在快速阅读的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全神贯注,把注意力集中到相关内容上。如果缺少了专注力,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容易被一些精彩的片段描写吸引,或者被其中新奇的故事吸引,忘记了原本的阅读目的。只有从始至终都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掌握好八步阅读程序法,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强烈的筛选意识,从而培养出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
(四)默读法
所谓默读,就是不出声的阅读。默读要达到三点要求:第一,集中注意力,不动指,不动唇,不出声,只用眼睛将看到的文字信息直接传送到大脑。第二,要有一定的速度,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速度每分钟应不少于300字。第三,默读时要做到边读边想。相较于朗读的方法,这样的阅读方式,更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更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必须注意:
1. 循序渐进,注意过渡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默读。当低年段的孩子刚刚接触默读时,大多数都会动唇或发出轻微的声音。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依然无法直接把文字符号转变为意义,因此,朗读的方式不可或缺。到了三年级,有的孩子虽然可以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了,其实思想意识里仍在发声,阅读速度无法大幅度提高。这是孩子很自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教师需要逐步指导孩子从字到词、到句、到段,由易到难,慢慢扩大他们的知觉单位,加快阅读速度。到了中年级,就可以先从阅读长句开始,改变孩子逐字逐词阅读的习惯,学会迅速捕捉句子的主干部分;接着指导阅读段落,教会孩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段落的中心;最后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一些能迅速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比如,有些课文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像《我不能失信》一文,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课文赞颂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而有些课文里出现了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就可以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来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内容,如《池子与河流》一文中的最后一段话:“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它会逐步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而这,正是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明确阅读任务
在准备阅读之前,学生必须要明确自己的阅读任务,才能在默读中达到预期目的。每一次给出的训练任务不能过于烦冗复杂,但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求,不然学生容易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比如阅读《詹天佑》一文,乍一看学生会觉得课文篇幅长内容繁杂,没有耐心将文章读下去。其实教师只要让学生找出能概括课文中心的句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引导他们学会分别抓住“杰出”与“爱国”这两个重点词语去阅读全文,学生很快地便能理出头绪:因为怀着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促使詹天佑不怕嘲笑,不怕帝国主义要挟,顶住巨大的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示了他身为一名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杰出才干。他先是根据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不同地势分别采用了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后又因火车爬陡坡难又设计出了人字形线路,最终不仅完成而且提前两年竣工,完成了连外国著名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修筑的京张铁路。如此抓住了中心句与关键词,有明确目标地进行默读,便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詹天佑身上所折射出的巨大的人格魅力,真正实现有效阅读。
3. 控制默读时间
既然是默读,自然要求静、快、好。所谓静,就是“默”;快,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最多的文字信息;好,是指理解吸收的效果。其中,“快”的训练可以结合计时扫读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默读时间,完成必达的默读任务,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提高默读效率。当然,规定的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要比朗读的时间要少。仍以六年级阅读教材《詹天佑》一课为例,训练时,可要求学生先在一至两分钟内浏览全文,找出中心句并抓住关键词(关键词在中心句内)。然后,让学生以关键词“杰出”“爱国”为重点突破口理解课文内容,仍以时间为限,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记住文章具体表现詹天佑杰出才干与爱国情感的地方。最后便可通过不同学生的不断复述和补充来丰富人物形象,强化默读效果。
4. 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
要在默读中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孩子学会多动笔,就会收到更好的默读效果。比如,在默读的过程中圈圈、写写、画画,帮助记忆、思考和理解。像我们刚才提及的《詹天佑》一课,就可以让学生画出中心句,圈出“杰出”和“爱国”这样的关键词;将具体体现詹天佑杰出才干与爱国情感之处标示出来;并且鼓励他们尝试画出詹天佑针对不同山势采取的不同凿井方法以及“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像这样将默读过程中所发现的关键词圈点出来,将自己阅读时即时的发现与感受用简笔画或简短的词句标注一旁等,都可以提高默读的效果。而那种蜻蜓点水,不做圈点注解的默读,容易忽略一些精彩的文字和内容,那么默读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了。
总之,快速阅读是从文字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是一种高效的思维和記忆的方法。能否快速地阅读,迅速从文本中提取所需信息,直接体现出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在语文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从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不容忽视。身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科学地把握训练的环节,分阶段确定不同的近期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调整;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使他们在阅读中逐步形成清晰的思路、敏锐的语感,迅速精准地捕捉有价值信息,帮助他们实现快速阅读。
参考文献:
[1]奥·库兹涅佐夫.快速阅读法[M].杨春华,王靖元,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117-127.
[2]肖梁,刘荣娇,邓爱华.小学生默读能力的训练[J].江西教育,1998(6):34.
[3]李永芳.快速阅读障碍与技巧[J].安徽大学学报,1994(3):85-89.
[4]李毓秋,张厚粲.关于小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21.
[5]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蓝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新隅小学。
关键词:快速阅读;审题提问法;计时扫读法;八步阅读程序法;默读法
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衡量阅读能力的标准之一就是理解,即读懂文章。在信息时代下,需要阅读的书籍与信息量剧增,不讲求阅读方法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一、 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科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学期我们对泉州市新隅小学六年级168名学生做了统一阅读测试。在测试中发现,有27%的学生保留用手指、笔指或唇读的阅读习惯,63%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由此可见,即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也确实还存在一部分学生未能彻底脱离指读和唇读的习惯,未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手段。
在高年级短文阅读的考试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还有一部分同学用手或笔指着短文,逐行逐字地阅读后再进行作答,极大地浪费了答卷时间。当学生的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们要着手让学生逐渐脱离指读习惯,培养他们整体感知的能力,尽快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文章。
二、 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训练
阅读永远是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主要路径。但阅读不是苦读,更不能死读。所谓的快速阅读,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花最少的时间,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精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统摄全篇,驾驭整体的目的。如此一来,就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的效率。那么,身为语文教师,又应如何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这需要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
(一)审题提问法
在快速阅读时,不能不看清文中的字词句任意跳读,而应抓住重点读。重点读,可从审题开始。题目是文章的窗户,尤其是些显性的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告诉了读者其所属的文体。如《绿梳子的故事》一文记叙了作者因一时贪意,多拿了卖梳子老爷爷的一把梳子,回家后在母亲的教育下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待她归还时却始终没找到那位老爷爷,她把梳子珍藏起来鞭策自己真诚做人。在这篇文章中,要弄清楚梳子引发了怎样一个故事,它对作者有什么意义。带着这个问题读,重点就抓住了,不仅阅读速度加快了,而且内容也记住了。
《为了这一段经历》记叙了伯克希尔公司总裁巴菲特开始没有继承父亲的公司,而是自找出路,历经磨难与挫折,最后父亲把公司交给他,他把公司发展成了全球瞩目的大公司。读题后就可以思考,这一段经历是怎样的?经过这段经历作者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就是阅读的重点,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阅读就有的放矢。
《磁悬浮列车》从题目来看,可以是记叙人或事的记叙文,也可能是介绍列车的说明文。这类文章究竟是属于哪类文体,一般来说读了开头部分就能分清。阅读这篇文章就应当把磁悬浮列车的外形、结构和优越性作为重点。有了阅读的重点,读起文章来速度自然就会加快。
(二)计时扫读法
这是一种借助计时的办法,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增强人的时间及效率观念,从而激发出快速阅读的潜能。我们称之为扫描式计时阅读训练(简称“扫读”训练)。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学会上下左右快速扫视,找出所需的重要信息。比如看一本书,可以先看看书的前言、目录和后记;阅读一篇文章,可以浏览导语、标题和结语等。在扫读的过程中,不但要大致地浏览,还要认真地挑选,学会在文本中捕捉出關键词句。当然,速读时,为了把握重点内容,重点部分可以相对慢一点,其他部分浏览一下就可以了。从文体上来说,诗歌的含义较深,说明文的内容涉及方面较多,在速度上可以稍慢一些。
当扫读训练达到一定成效之后,便可开始结合计时的方式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
在训练之前,首先要挑选好训练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了阅读目的,然后在限制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尽可能多地记住和理解阅读的内容。读完之后,在不看原文的情况下做预先设置的速读测试,最后再对答题结果做出综合评定。例如,阅读《当代神农氏》一文,教师可设置这样的训练题目:①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课文的内容,体现文章的思想?②袁隆平为什么学农?③作者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④文章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训练之初,以上题目皆可先采用单项或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检测。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会扫读。而当学生学会较熟练地运用扫读法时,就可以采用直接回答问题的方法进行训练了。一般说来,只要目标明确,选用的训练测试内容合理,通过计时扫读法来进行阅读训练,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八步阅读程序法
阅读的八步程序,就是按照标题——作者——出处——发表时间——基本内容——具体事例——写作特点——主题思想这八个程序进行阅读。在每一次的阅读中,按照这样的程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就能绕开枝节,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应该注意阅读时的程序要点要有所侧重。如前面提到的阅读材料《当代神农氏》一文中有一小题“作者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在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直接回答问题的情况下,一些孩子只想着从正文中去寻找答案,却并没有注意到文章的副标题,以及文后关于神农氏的资料注解。而忽略了这两处,当然就无法得出足够准确的答案。而这个问题的出现,也恰恰说明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遗漏了要点。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副标题——“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杂交水稻之父”这样一个称谓便足以说明袁隆平的成就和贡献已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如果把握住了副标题的信息,同时又能注意到神农氏的相关资料注解,便不难理解,作者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体现袁隆平对人类贡献之大,是对他的高度赞美。 其实,阅读一篇文章,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百分之百地去吸收它所承载的所有信息,而只需要根据阅读目的,做到迅速精准地捕捉出关键信息即可。因此,在快速阅读的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全神贯注,把注意力集中到相关内容上。如果缺少了专注力,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容易被一些精彩的片段描写吸引,或者被其中新奇的故事吸引,忘记了原本的阅读目的。只有从始至终都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掌握好八步阅读程序法,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强烈的筛选意识,从而培养出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
(四)默读法
所谓默读,就是不出声的阅读。默读要达到三点要求:第一,集中注意力,不动指,不动唇,不出声,只用眼睛将看到的文字信息直接传送到大脑。第二,要有一定的速度,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速度每分钟应不少于300字。第三,默读时要做到边读边想。相较于朗读的方法,这样的阅读方式,更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更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必须注意:
1. 循序渐进,注意过渡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默读。当低年段的孩子刚刚接触默读时,大多数都会动唇或发出轻微的声音。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依然无法直接把文字符号转变为意义,因此,朗读的方式不可或缺。到了三年级,有的孩子虽然可以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了,其实思想意识里仍在发声,阅读速度无法大幅度提高。这是孩子很自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教师需要逐步指导孩子从字到词、到句、到段,由易到难,慢慢扩大他们的知觉单位,加快阅读速度。到了中年级,就可以先从阅读长句开始,改变孩子逐字逐词阅读的习惯,学会迅速捕捉句子的主干部分;接着指导阅读段落,教会孩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段落的中心;最后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一些能迅速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比如,有些课文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像《我不能失信》一文,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课文赞颂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而有些课文里出现了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就可以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来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内容,如《池子与河流》一文中的最后一段话:“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它会逐步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而这,正是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明确阅读任务
在准备阅读之前,学生必须要明确自己的阅读任务,才能在默读中达到预期目的。每一次给出的训练任务不能过于烦冗复杂,但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求,不然学生容易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比如阅读《詹天佑》一文,乍一看学生会觉得课文篇幅长内容繁杂,没有耐心将文章读下去。其实教师只要让学生找出能概括课文中心的句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引导他们学会分别抓住“杰出”与“爱国”这两个重点词语去阅读全文,学生很快地便能理出头绪:因为怀着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促使詹天佑不怕嘲笑,不怕帝国主义要挟,顶住巨大的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示了他身为一名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杰出才干。他先是根据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不同地势分别采用了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后又因火车爬陡坡难又设计出了人字形线路,最终不仅完成而且提前两年竣工,完成了连外国著名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修筑的京张铁路。如此抓住了中心句与关键词,有明确目标地进行默读,便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詹天佑身上所折射出的巨大的人格魅力,真正实现有效阅读。
3. 控制默读时间
既然是默读,自然要求静、快、好。所谓静,就是“默”;快,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最多的文字信息;好,是指理解吸收的效果。其中,“快”的训练可以结合计时扫读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默读时间,完成必达的默读任务,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提高默读效率。当然,规定的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要比朗读的时间要少。仍以六年级阅读教材《詹天佑》一课为例,训练时,可要求学生先在一至两分钟内浏览全文,找出中心句并抓住关键词(关键词在中心句内)。然后,让学生以关键词“杰出”“爱国”为重点突破口理解课文内容,仍以时间为限,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记住文章具体表现詹天佑杰出才干与爱国情感的地方。最后便可通过不同学生的不断复述和补充来丰富人物形象,强化默读效果。
4. 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
要在默读中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孩子学会多动笔,就会收到更好的默读效果。比如,在默读的过程中圈圈、写写、画画,帮助记忆、思考和理解。像我们刚才提及的《詹天佑》一课,就可以让学生画出中心句,圈出“杰出”和“爱国”这样的关键词;将具体体现詹天佑杰出才干与爱国情感之处标示出来;并且鼓励他们尝试画出詹天佑针对不同山势采取的不同凿井方法以及“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像这样将默读过程中所发现的关键词圈点出来,将自己阅读时即时的发现与感受用简笔画或简短的词句标注一旁等,都可以提高默读的效果。而那种蜻蜓点水,不做圈点注解的默读,容易忽略一些精彩的文字和内容,那么默读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了。
总之,快速阅读是从文字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是一种高效的思维和記忆的方法。能否快速地阅读,迅速从文本中提取所需信息,直接体现出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在语文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从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不容忽视。身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科学地把握训练的环节,分阶段确定不同的近期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调整;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使他们在阅读中逐步形成清晰的思路、敏锐的语感,迅速精准地捕捉有价值信息,帮助他们实现快速阅读。
参考文献:
[1]奥·库兹涅佐夫.快速阅读法[M].杨春华,王靖元,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117-127.
[2]肖梁,刘荣娇,邓爱华.小学生默读能力的训练[J].江西教育,1998(6):34.
[3]李永芳.快速阅读障碍与技巧[J].安徽大学学报,1994(3):85-89.
[4]李毓秋,张厚粲.关于小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21.
[5]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蓝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新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