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领域学习。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除了要教授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并使学生领悟美术的魅力,从中获得审美体验。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审美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而美术教学是探索人的精神和情感,是最不追求和表现一种标准的课程。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去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在文化素质的美术教育。在培养技能技巧的基础上,注重创造力的培养,进一步陶冶人的精神情操,提升人的审美境界。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造力。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转变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
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忽视了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的工作。教学方法简单,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致使学生思维单一,失去学习兴趣,以至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积极动脑、动手,活跃思维,取得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美术教育,生动形象,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美术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善于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或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感受到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陶冶和享受。好的课堂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动手、动脑和美化生活的能力。我根据这一情况,适时开展了书法,剪纸等与学生生活能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以致用,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美化了他们的教室、寝室。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达到了感受美,创造美的美育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相对于其他学科,美术学科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美术作为一门以情趣性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在自然状态下更符合人的本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是一种意志性的行为,要想学好美术不运用自己的意志恐怕是不行的。另外,中学美术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学生缺乏学习美术活动的外在诱因,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使学生在内心对美术学习抱有极大兴趣,才能使美术学习卓见成效。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动机、鼓励尝试自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愈好。教师可以对学生自学中的进步进行表扬,对美术学习成功作努力和能力方面的归因反馈来激发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表达:“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很强的美术自学能力。通过努力自学,许多学生掌握了老师本来要讲的一些内容。即使是过去美术成效较差的学生,这节课通过自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希望学生们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当然,教师除了言语上的激励外,还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激发学生情趣。教师可以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做活动或游戏来激活学习热情,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在教学中选取与美术语言有一定相似性,尤其在整个基调和意境上较为和谐的音乐,渲染出特定的意境,以促进学生投入的学习。
三、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许多事情的完成,需要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我们现在的学生,他们家庭众人的“宠物”,存在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弊端。如精神脆弱,不善于交流,缺乏合作精神,审美能力较差等等。新教材打破了过去美术创作是个人行为的樊篱,增强了集体合作的课业。例如,我们在上《我们的节日》这一课时,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分配任务,制作与节目相关的素材,然后进行合作,完成节日的盛会。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互学互交,团结合作。
《端午节》一课,先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引导学生分析端午节的相关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通过课前收集和课间合作,完成“龙舟”这一作品。通过这类活动,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促进他们的友谊与了解,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对他们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把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体现出来。
2.语言艺术与创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地方,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的表达自己。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敞开,他们的个性与情感才能得以充分表现张扬,创造力得以发展,学生的心灵也能得以陶冶净化。语言艺术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他的重要性就是有激情。语言生动、幽默等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调节课堂气氛。用孩子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更容易了解学生,学生愿意与教师亲近,“一切为了学生,服务与学生”是我的教育主导思想。时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也可以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创作潜力未能教好的开发。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在提倡全面提高的同时,要避免千人一面。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量体裁衣,多渠道并重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研究并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挖掘和培养学生创作潜能。通过美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多方面、多途径寻找适合各个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
4.多媒体在美术教学过程的运用
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美术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铅笔淡彩风景画》一课时,笔者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多媒体展示四季情景:四季的不同色彩以及大量的风景图片欣赏,学生沉浸在无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四、合理评价,倾听心声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在上《水彩记忆画》一课中,由于实践写生的机会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因为艺术是无规则的,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总之,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学知识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必须改变。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学习,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改变。这样,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的一切知识和非知识的东西,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总之,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呢?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己成为目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斌.美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对策[J].初中教学设计,2009.1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审美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而美术教学是探索人的精神和情感,是最不追求和表现一种标准的课程。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去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在文化素质的美术教育。在培养技能技巧的基础上,注重创造力的培养,进一步陶冶人的精神情操,提升人的审美境界。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造力。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转变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
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忽视了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的工作。教学方法简单,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致使学生思维单一,失去学习兴趣,以至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积极动脑、动手,活跃思维,取得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美术教育,生动形象,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美术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善于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或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感受到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陶冶和享受。好的课堂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动手、动脑和美化生活的能力。我根据这一情况,适时开展了书法,剪纸等与学生生活能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以致用,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美化了他们的教室、寝室。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达到了感受美,创造美的美育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相对于其他学科,美术学科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美术作为一门以情趣性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在自然状态下更符合人的本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是一种意志性的行为,要想学好美术不运用自己的意志恐怕是不行的。另外,中学美术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学生缺乏学习美术活动的外在诱因,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使学生在内心对美术学习抱有极大兴趣,才能使美术学习卓见成效。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动机、鼓励尝试自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愈好。教师可以对学生自学中的进步进行表扬,对美术学习成功作努力和能力方面的归因反馈来激发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表达:“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很强的美术自学能力。通过努力自学,许多学生掌握了老师本来要讲的一些内容。即使是过去美术成效较差的学生,这节课通过自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希望学生们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当然,教师除了言语上的激励外,还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激发学生情趣。教师可以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做活动或游戏来激活学习热情,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在教学中选取与美术语言有一定相似性,尤其在整个基调和意境上较为和谐的音乐,渲染出特定的意境,以促进学生投入的学习。
三、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许多事情的完成,需要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我们现在的学生,他们家庭众人的“宠物”,存在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弊端。如精神脆弱,不善于交流,缺乏合作精神,审美能力较差等等。新教材打破了过去美术创作是个人行为的樊篱,增强了集体合作的课业。例如,我们在上《我们的节日》这一课时,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分配任务,制作与节目相关的素材,然后进行合作,完成节日的盛会。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互学互交,团结合作。
《端午节》一课,先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引导学生分析端午节的相关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通过课前收集和课间合作,完成“龙舟”这一作品。通过这类活动,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促进他们的友谊与了解,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对他们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把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体现出来。
2.语言艺术与创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地方,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的表达自己。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敞开,他们的个性与情感才能得以充分表现张扬,创造力得以发展,学生的心灵也能得以陶冶净化。语言艺术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他的重要性就是有激情。语言生动、幽默等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调节课堂气氛。用孩子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更容易了解学生,学生愿意与教师亲近,“一切为了学生,服务与学生”是我的教育主导思想。时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也可以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创作潜力未能教好的开发。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在提倡全面提高的同时,要避免千人一面。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量体裁衣,多渠道并重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研究并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挖掘和培养学生创作潜能。通过美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多方面、多途径寻找适合各个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
4.多媒体在美术教学过程的运用
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美术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铅笔淡彩风景画》一课时,笔者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多媒体展示四季情景:四季的不同色彩以及大量的风景图片欣赏,学生沉浸在无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四、合理评价,倾听心声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在上《水彩记忆画》一课中,由于实践写生的机会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因为艺术是无规则的,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总之,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学知识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必须改变。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学习,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改变。这样,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的一切知识和非知识的东西,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总之,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呢?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己成为目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斌.美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对策[J].初中教学设计,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