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bj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中学课程中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也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课程。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需要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
  传统的德育方法注重讲大道理,脱离现实生活,不切实际,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觉得难以实现,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麻木,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讲大道理,喊空口号。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质上是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等诸多特征。由教师讲解为主,与学生互动非常少。而课堂上的互动也仅限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由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很少。因此,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式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口才以及教学内容有较高要求。教师要在讲解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或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轶事,运用或幽默或紧张或激情的讲解方式,让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令学生如临其境,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教学方法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当前,互联网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并运用到教学中去。新的信息技术可以整合更多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学信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印象。
  当然,一堂课不能仅仅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为主,其他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比如:(探究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等)
  二、跳出课堂界限,提升人格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要改变政治课堂的枯燥、晦涩,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进行课堂教学,与学生互动,并且牢牢地吸引学生,不仅仅需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手段,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无形中被教师吸引,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1.知识渊博,举中外古今,文人墨客,信手拈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外下苦功,常积累,博览群书,了解名人轶事,以及时事热点。注重知识储备,并且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列举出结合时事或古今中外典型的鲜活事例,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时事热点,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能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震撼,引起共鸣,心灵得到洗涤,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逐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改变其行为。
  2.教师的衣着具有自己风格,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
  3.教师为人正直,有自己的思想,对任何事情具有独到见解。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关心学生,并且严格要求学生。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德育教育更是如此,它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感动和引领学生。教师就应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和原有的思想认识状况,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准备工作,还应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大量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运用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方式,积极与其交流,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要有正直的人格、真正关心学生,以广博的知识使学生对教师由衷地产生敬畏之情。教师的言传身教,会使学生不令而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
  三、利用课余读物,升华学生思想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而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仅仅在课堂上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拓宽教学渠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比如:经常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让学生体会作品的美,感受作者的思想观念,逐渐被优美经典的作品所吸引。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推荐好书,并在不同阶段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长此以往,学生会学会体会作品的思想价值,评判作者笔下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做对比,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广泛实施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势在必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融身课文的情境之中,感受文章的多真实美。  《草原》一课,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闲的羊儿,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
期刊
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我国如果不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加快发展,就会拉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电脑课也改为了今天的信息技术课
期刊
一、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全新的信息表现形式,它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交互式功能于一体。  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好处:  1.多媒体有利于直观形象,有助于理解与吸收  多媒体教学是以文字、图表、动画及音频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能将抽象的内容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某些抽象问题形象化、表面问题深入化、单一问题统筹化、枯燥问题活泼化,将某些复杂的问题、难以
期刊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中的热门的话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品德生活化教学的进程,遵循的是儿童品德与生活这种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所以,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把真实性与烦恼性,童趣性与教育性自悟性与启发性的统一,视为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   一、真实性与仿造性的统一   儿童生活化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教学的真实性。儿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他们
期刊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 ”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   如果说我们的课堂是一艘带领学生驶向智慧港湾的船只,那我们教师就是掌握这艘巨轮的舵手,因此我们在航行过程中则必须具备一定的智慧,才
期刊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主要课题之一。近几年,我一直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方面的工作,通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的几点来反思以往工作的得与失,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
期刊
从2008暑假至今,我已连续参加了三次新课程培训。虽然每次培训的形式都一样,可是给我带来的思考和感觉却不一样,真可谓是受益非浅。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是在河南远程教育公共平台上进行学习, 我不仅听到了许多专家既生动活泼又有启发指导性的讲座,还听到了几位在一线的同行的几节课例。并且,每年都有专家在线答疑,看到同行们激烈地讨论和提问,真是感到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之幕已经拉开,使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经
期刊
我校于2008年5月向江西省电化教育馆申报课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2008年9月由江西省电化教育馆立项。  两年来,我们课题成员分工明确,主动合作,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同类课题研究成果的收集与整理、学习与实践,我们全组成员在经历了大量的“整合”实践和一定的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顺利地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下面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
期刊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原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也说过:“……要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