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声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元素,如果把旋律比作音乐的“骨骼”,那么和声就是音乐的“血肉”,只有有了“血肉”的音乐,才能形成立体、饱满的效果。对于我国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是基础理论课程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和声学课程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和声学课程的探索与改革的方向。
一、当前和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和声学这门学科的定位存在偏差,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也有一些问题。
1.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和声学课程照搬本科院校模式,培养目标延续了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传统,只是缩短了课程开设时间以适应高职专科三年制的学制。这既违背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了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2. 教学内容选择不实用
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和声规则的遵循,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难满足当下对应用与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声学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往往选用大部分本科院校使用的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教材,该教材中传统和声的归纳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释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但过于机械、刻板,有些和声手法理论价值大于实用价值。另外,其在训练形式上,注重传统的四部和声的写作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和声立体化音响的感知和培养,以及对学生和声分析能力的锻炼。
3. 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不灵活
在高职院校的和声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还延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在黑板上讲授和声的种种规则,学生在纸上小心翼翼地恪守这些规则。在教学评价中,也是以这些规则作为衡量标准。学生无法感知和声音响效果的魅力,也无法从和声学课程中获取成功的愉悦体验。
二、和声学课程的探索与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的和声学课程必须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探索与改革。
1.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应以此为导向。和声学课程是后继大部分理论课程的基础,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后继学科的教学质量,如钢琴即兴伴奏、歌曲写作与小乐队配器等。和声学必须重视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以实用为目标导向,重点实现和声学与即兴伴奏课程的整合。
2. 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小学以及文化团体等,这些用人单位更为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学校应做到三方面。一是应坚持以大众音乐文化生活中常见的和声现象为主。例如,以大小调和声为基础和重点,适当加入我国民族调式和声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种风格民歌的和声特色,并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消化理论、应用理论。二是应涉猎20世纪以后的和声,尤其是流行音乐和声的内容。和声是在不断地颠覆中发展的。20世纪以来,和声的面貌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三是要突出基础和实用。例如除了四部和声的写作之外,还应加强对和声音响的感知能力以及和声分析能力的训练。和声学教学作为一种多声部的音乐形态,需要加强和声色彩的音响感知。它需要加强立体化音响的听辨,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与实际音响的结合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更能提高学生的视谱、视奏、听觉能力,从而实现对视唱练耳、钢琴演奏等课程的帮助,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在听觉训练中,教师应多培养学生对和声的明暗、浓淡、和谐度、节奏疏密等方面的多声部整体音乐感受能力。
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感受,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和声学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到和声效果,把以前沉闷的板书讲解教学转化成生动而形象的音响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实例的同时获得听觉感受。
3. 强调实践,加强与后继学科的联系性
和声学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重点理论学科,对其后继学科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尤其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影响意义重大。钢琴即兴伴奏所运用的和声属于键盘和声的范畴,因此,和声学要想做到为钢琴即兴伴奏服务,就必须加强键盘和声的训练力度。那么,在理论和声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和进行键盘和声的实践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让学生树立实践观,即将所学理论转化成键盘实践的观念,在最初的四部和声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就要让学生把所学理论在键盘上弹奏出来。每次的课后作业,学生都要以实际弹奏的形式进行汇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键盘和声的熟悉感,避免在以后的即兴伴奏过程中出现学生“伸不出手”的现象。二是要引入钢琴织体的学习和写作。在学会用正三和弦为高声部旋律配和声以及和声终止式之后,教师要对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各种常用音型进行介绍,并让学生对简单的旋律尝试进行音型化的伴奏写作。三是要加强学生对实际作品的分析和感知训练。学生要想创作编配出好的伴奏,首先大脑里要有丰富的音响和经验,通过分析和感知大量的歌曲伴奏,学生可以学习其和声布局、织体手法,积累经验,总结规律,从而为自己的即兴伴奏创作打下基础。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之一的和声学,如何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做到为培养目标服务,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万驰 梁金)
一、当前和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和声学这门学科的定位存在偏差,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也有一些问题。
1.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和声学课程照搬本科院校模式,培养目标延续了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传统,只是缩短了课程开设时间以适应高职专科三年制的学制。这既违背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了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2. 教学内容选择不实用
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和声规则的遵循,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难满足当下对应用与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声学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往往选用大部分本科院校使用的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教材,该教材中传统和声的归纳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释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但过于机械、刻板,有些和声手法理论价值大于实用价值。另外,其在训练形式上,注重传统的四部和声的写作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和声立体化音响的感知和培养,以及对学生和声分析能力的锻炼。
3. 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不灵活
在高职院校的和声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还延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在黑板上讲授和声的种种规则,学生在纸上小心翼翼地恪守这些规则。在教学评价中,也是以这些规则作为衡量标准。学生无法感知和声音响效果的魅力,也无法从和声学课程中获取成功的愉悦体验。
二、和声学课程的探索与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的和声学课程必须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探索与改革。
1.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应以此为导向。和声学课程是后继大部分理论课程的基础,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后继学科的教学质量,如钢琴即兴伴奏、歌曲写作与小乐队配器等。和声学必须重视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以实用为目标导向,重点实现和声学与即兴伴奏课程的整合。
2. 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小学以及文化团体等,这些用人单位更为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学校应做到三方面。一是应坚持以大众音乐文化生活中常见的和声现象为主。例如,以大小调和声为基础和重点,适当加入我国民族调式和声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种风格民歌的和声特色,并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消化理论、应用理论。二是应涉猎20世纪以后的和声,尤其是流行音乐和声的内容。和声是在不断地颠覆中发展的。20世纪以来,和声的面貌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三是要突出基础和实用。例如除了四部和声的写作之外,还应加强对和声音响的感知能力以及和声分析能力的训练。和声学教学作为一种多声部的音乐形态,需要加强和声色彩的音响感知。它需要加强立体化音响的听辨,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与实际音响的结合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更能提高学生的视谱、视奏、听觉能力,从而实现对视唱练耳、钢琴演奏等课程的帮助,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在听觉训练中,教师应多培养学生对和声的明暗、浓淡、和谐度、节奏疏密等方面的多声部整体音乐感受能力。
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感受,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和声学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到和声效果,把以前沉闷的板书讲解教学转化成生动而形象的音响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实例的同时获得听觉感受。
3. 强调实践,加强与后继学科的联系性
和声学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重点理论学科,对其后继学科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尤其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影响意义重大。钢琴即兴伴奏所运用的和声属于键盘和声的范畴,因此,和声学要想做到为钢琴即兴伴奏服务,就必须加强键盘和声的训练力度。那么,在理论和声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和进行键盘和声的实践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让学生树立实践观,即将所学理论转化成键盘实践的观念,在最初的四部和声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就要让学生把所学理论在键盘上弹奏出来。每次的课后作业,学生都要以实际弹奏的形式进行汇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键盘和声的熟悉感,避免在以后的即兴伴奏过程中出现学生“伸不出手”的现象。二是要引入钢琴织体的学习和写作。在学会用正三和弦为高声部旋律配和声以及和声终止式之后,教师要对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各种常用音型进行介绍,并让学生对简单的旋律尝试进行音型化的伴奏写作。三是要加强学生对实际作品的分析和感知训练。学生要想创作编配出好的伴奏,首先大脑里要有丰富的音响和经验,通过分析和感知大量的歌曲伴奏,学生可以学习其和声布局、织体手法,积累经验,总结规律,从而为自己的即兴伴奏创作打下基础。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之一的和声学,如何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做到为培养目标服务,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万驰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