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主义视角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猫的摇篮》出自于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之手,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黑色幽默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冯内古特通过该小说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地球毁灭、世界末日的悲壮图景。文章基于生态主义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试图通过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目的在于揭示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人类在滥用科技造成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界。
  关键词:冯内古特;生态主义
  一、生态主义概述
  生态主义区别于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并尊重大自然生态规律和生态法则,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生态主义崇尚的是一种激进主义,它对工业资本主义的价值进行否定,追求的是一种自认和社会生态平衡的和谐社会,生态主义大多信奉的是一种后物质主义。基于生态主义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主要体现出作者的生态主义思想及生态责任感,可以说,凡是具备生态主义思想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生态传统利益为出发点的,生态主义者提倡保护地球生物的自主性和多元性,它所探索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主义作家作品中对寻求生态危机,帮助读者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并呼吁读者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冯内古特作品的生态主义发展历程
  生态主义作品熔铸生态理论思想,探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在社会自然界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人应当如何面对大自然以及自然危机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等等一些都是生态批评探讨的内容。对于生态批评而言,多少浪漫主义作家会与生态批评联系密切,而后现代主义的作家很少与生态批评有联系,事实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而且是不准确的,后现代作家在其作品中也对生态批评进行关注,其中后现代派的作家冯内古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冯内古特关注生态主义,源自于他的生活经历,早年他曾是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系学生,之后在芝加哥大学攻读人类学,可以说,这些知识的构成为他作品中关注自然环境的基础。此外,冯内古特亲历二战,亲眼目睹德累斯顿大轰炸所造成的满目苍夷的局面,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给他心灵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可以说,这些创伤是他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大轰炸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破坏更激发了他对生态主义进行关注,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只能将对生态主义的歌颂蕴蓄在作品中,以此来引起人们的思索。冯内古特认为,战争是人类对城市的毁灭,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毁灭,是对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的毁灭。
  三、《猫的摇篮》——生态异化后出现的危机
  《猫的摇篮》它是一部反科学的小说,其题名暗示一种虚幻的科学诺言。小说所建构中的美国,对科学推崇备至,认为科学技术高于一切,基于这一理论的影响,致使人类生存环境高于一切。《猫的摇篮》这部小说发表于1963年,当时的美国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之时,人类不断膨胀的欲望、工业文明的发展及科技技术已经成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相处的最大障碍,并且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不和谐。后现代派作家冯内古特具有沉重的生态意识,因此,他将自己的生态主义熔铸在自己的作品中,《猫的摇篮》以九号冰为背景,描写了科技大发展给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而对被科技和欲望冲昏头脑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径。《猫的摇篮》的结局是地球毁于高科技发明“九号冰”,其实,科技的发展明还有另一种声音,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生活中种种的一切都是科技带来的便利,或许“九号冰”只是科技发明所带来的偶然后果。但是就作者的观点而言,毁灭人类的并不是科技的产物,而是人们利用科技成果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缺乏道德正义感。
  小说中曾多次提到社会环境因科技而遭到破坏,从生态批评视角来看,人们应当关注的是生态精神的异化,并且,生态精神异化是后现代生存环境的重要话题。《猫的摇篮》故事发生在岛国圣洛伦佐,这个岛国曾先后被多个国家所占领,最后因毫无开发价值而纷纷离开。这个岛国土地贫瘠,民不聊生,土著居民希望利用外界经济的发展来发展自己,但是美国人的到来,带来的并不是他们所需的货物,而是一些直升机和军事设备,还有具有超强杀伤力的“九号冰”。冯内古特将这一贫瘠的岛国放大,将其安放在现实的社会中,将荒凉、贫瘠历历在目展现在人们面前。岛国一般而言,是世外桃源的象征,充满着万物生灵,而圣洛伦佐自然生态环境是如此恶劣,全然没有岛国该有的灵性。生态批评认为,环境的异化导致精神异化,因此,对于岛国的居民而言,这些居民便是生态异化的产物,其精神、生态出现失衡。
  四、结语
  《猫的摇篮》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它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令人震撼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小说的悲剧不只是霍尼克一家的悲剧,而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冯内古特作为一个社会预言家,他从生态主义角度出台希望利用犀利的语言对这个荒诞现实世界进行改变,希望用人性唤醒麻木的人类。同时,利用生态主义思想对后现代的人类命运进行揭示,最终构建出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云帆.冯尼古特小说《猫的摇篮》的生态主义解读[J].文学教育(中),2010,2:11-12.
  [2]王育烽,陈智淦.冯内古特对后现代生态环境的思考——《猫的摇篮》新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67-70.
  [3]尚晓进.虚构的另一种意义—重新解读冯内古特的《猫的摇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3-57.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史学”作为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中最经典的设计,历来被人称道。但根据达科·苏恩文的观点,这一设定内在的“封闭性”妨害了作品叙事的“开放性”。所以,小说在“史诗”与“神话”这两种结构的取向上是“摇摆”的。本文从小说的文本结构、叙述动力和文本意义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摇摆”,在揭示这一问题的同时,也试图对阿西莫夫如此设计的“合理性”作出一番关照。  关键词: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心理史学  
期刊
摘要:余华的小说大多展现苦难中人类强烈的生存意识,《许三观卖血记》更是在诙谐幽默的笔调中展示了一代中国人的苦难和伤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顽强的求生意志和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本文将从《许三观卖血记》展现的苦难和伤痛中分析小说所体现的生存主题。  关键词:苦难;伤痛;生存主题  《许三观卖血记》生动的描写了特殊年代下中国最底层民众的真实生存状况,在这其中体现普通人在生存过程中所不可避免又无法反抗的苦难与
期刊
摘要:关于清刘鹗的《老残游记》一书,在鲁迅将其定性为“谴责小说”之后,研究者更多将目光聚焦于其政治方面的隐含意义上,也有人注重其自然风光的描写,风土习俗的状物摹情,或是其语言文字本身的变换规律与遣词造句的风雅。笔者更多关注的是《老残游记》的字里行间,刘鹗借主人翁老残之口所表明的处世之道,哲理沉思以及人生态度。  关键词:老残;处世之道;悲悯;哲思;平等意识  《老残游记》中景物描写自然灵动而形象真
期刊
摘要:梁实秋先生深受传统儒道文化的熏陶,同时吸纳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元素,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种种现象来表示出普遍固定的人性,作品既幽默风趣,又沉郁闲适,其纯粹本真的文学特质,是一份难得的精神营养。  关键词:幽默;闲适;本真  初见梁实秋其名,是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杂文里。同为文人,观点迥异,难免对骂。鲁迅先生性情刚烈,文笔桀骜,给梁实秋起的名字有点不雅;到了大三的某个黄昏,我蓦然回首,学校开架书
期刊
摘要:挪威作家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创造性地塑造了一个“出走的女性形象”——娜拉。这部19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戏剧,喊出了一句时代的口号——“女性解放”。在20世纪初,娜拉的形象被我国很多作家在戏剧和小说的体裁中借鉴和效仿。本文以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为例,试从原型模仿和形象续写两方面对娜拉形象在现代中国语境下的模仿与嬗变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娜拉形象;原型模仿;形象续写  易卜生
期刊
摘要:T.S.艾略特是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人物,引领了英美一代诗风的新潮流,使其更深沉,优美。他早期文字里总是有大量的典故、引用,行文总是处处显露出机警和无与伦比的智慧,而后来的文字节奏铿锵而有力、形式和谐而严谨、主题洁净而高尚。安东尼·赫克特,是生活在美国的当代诗人重要代表之一,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他的诗歌受T.S.艾略特影响颇深,二人在在写作手法上异曲同工,见仁见智。本文主要以Anthony·
期刊
摘要:作为“创世纪”诗派的开创者之一,台湾诗人痖弦的诗歌结合中国北方的民谣,具有高度的独创性与想象力。本文借助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对其经典诗作《上校》进行文本细读,来发掘其诗歌的独特魅力——从多个悖论中展现出诗歌丰富的内容与张力。  关键词:《上校》;文本细读;悖论;张力  上 校  那纯粹是另一种玫瑰  自火焰中诞生  在荞麦田里他们遇见最大的会战  而他的一条腿诀别与一九四三年  他曾听到过历
期刊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在其运用新的测量方法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的时候,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虽然质疑传统的数据,但是为了避免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测出相同的结果后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
期刊
三年前的金秋时节,我拖着货比五六家买来的帆布行李箱,走进了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素攀孔子学院,正式开始了我的外派汉语教师的生活。心情无法免俗地激动不已,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孔子学院的工作,尤其是了解到孔子学院从2004年的第一家到2011年的近400家的发展势头之后,我对孔子学院的工作既充满着好奇,也微泛着喜悦。好奇的是孔子学院项目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发展如此迅猛,其魅力必然是强大的,但具体是什么样的一种
期刊
摘 要:狂欢化理论在西方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形式将狂化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进而生成一种具体的生活感受。重读鲁迅《铸剑》和莫言《红高粱》,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体会两位作家受不同时代的影响以及个人的感受,进而对狂欢化精神的不同诠释,启发我们对当代的思考。  关键词:红高粱;铸剑;狂欢化  一、狂欢化的故事情节  狂欢节是一场庆典性活动,同时具有一种仪式化。狂欢节上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