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而务实的处世之道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s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清刘鹗的《老残游记》一书,在鲁迅将其定性为“谴责小说”之后,研究者更多将目光聚焦于其政治方面的隐含意义上,也有人注重其自然风光的描写,风土习俗的状物摹情,或是其语言文字本身的变换规律与遣词造句的风雅。笔者更多关注的是《老残游记》的字里行间,刘鹗借主人翁老残之口所表明的处世之道,哲理沉思以及人生态度。
  关键词:老残;处世之道;悲悯;哲思;平等意识
  《老残游记》中景物描写自然灵动而形象真实。鲁迅称其“而历记其言论闻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1],胡适也有言“《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描写”[2]。《老残游记》一书中老残的人物态度和思想感情丰富宏大而细腻真挚,处世之道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广博胸怀,同那不汲汲于名利的旷达洒脱相交织。
  一、“天下之安危,匹夫与有责焉”——悲天悯人
  老残在游历途中,见证过诸多事迹,其中不乏人民受苦委屈之事,老残以自身微弱的力量浮沉挣扎,秉承实用主义,为民务实,普度芸芸众生。在玉贤和刚弼两位酷吏的冤案错判中。刘鹗言:“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犹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为?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眼所见,不知凡几矣……”开揭露清官害人之先河,“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
  刘鹗借老残之口,表达自己对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的忧思。他凭借与两位酷吏的上级庄宫保的关系,解救民众疾苦;在第一回即已经出现了老残及好友对民众的忧思和同情:“用远镜仔细看去,方知道他在那里搜他们男男女女所带的干粮,并剥那些人身上穿的衣服。”老残等人便乘船追上那些人,赠与其罗盘,帮助百姓逃脱厄运;在第十四回中,老残从老鸨手中仗义赎出环翠,安置其家人。老残莫大的悲悯仁慈之心是刘鹗个人意志的体现,而老残是这晚晴残局的发声者。
  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名利”——旷达洒脱
  老残不愿做官,不甚在乎钱财,对于为官、名利等事,主张破除“人我相”,随遇而安,崇尚“世出世间法”。
  残稿中“人人笑我真无用,远离富贵钻营哭”是老残的写照。老残在回答绍殷“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之问时,所答:“一则,性情过于疏放,不合时宜;二则,俗说‘攀得高,跌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轻些的意思。” 世事恍若悉数为他洞察,是明察秋毫洞若观火一般的坦然率真。当申东造赠以价值不菲的狐裘时,老残直接拒收。申东造之弟申东平有言为证“一则嫌这裘价值略重,未便遽受;二则他受了,也实无用处,断无穿狐皮袍子,配上棉马褂的道理……觅一套羊皮袍子、马褂,或布面子,或茧绸面子均可,差人送去,他一定肯收。”从他的话里,便知老残平日里对穿着不甚在意,皆是放浪不羁的豁达。这难道不正是随遇而安,处世泰然的表征吗?
  刘鹗《铁云诗存》中的“兴之所至,任意歌咏”“相携不羡封侯印,只愿双栖过一生”的淡泊思想凝结在老残的灵魂里。
  三、“由物我之境,至无我之境”——哲理思辨
  老残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的诸多极具哲理色彩的丰富的思辨理论,人生兴衰的咏叹感怀,实为刘鹗心态之表露。
  一是采儒道佛三家之言,全面而客观,严谨而批判。因此笔下的老残并道教与佛教,极力敬仰儒家的《易经》。尊重人的良知,讲求入世和实用。同时又批判宋儒的“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宋儒是“以理杀人”的虚妄之徒,是孔孟儒学的变异的糟粕。如前所说“清官杀人”便是作者对宋儒的批判。二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是理性的觉醒与探讨。“刘鹗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特别是关于宇宙生成的认识论仍与宋代理学有密切关系。”[3]。老残讲求遵循自然,“因物附物”。他在治黄河水时,主张因势利导,又极为赞赏黄龙子等隐逸高尚之人。三是消解人我之辨,众生皆苦偕乐。老残的无人我相,首先体现在他女性观上——平等尊重。当首次与二翠见面时,他始终保持平等尊重的姿态,在个人自身的精神与肉体修养方面,老残秉持的是心诚则灵的信念。他的生活涉及各阶层,如那赤龙子一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嫖赌吃着,无所不为;官商士庶,无所不交。同尘俗人处,他一样的尘俗;同高雅人处,他又一样的高雅,并无一点强勉处,所以人都测不透他”即所谓“精神戒律”的重要性了。
  这样的老残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唱的是风雨飘摇;这样的老残似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歌的是豁达自由;这样的老残像苏轼,“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吟的是理性沉思……这样的老残一面在自我世界里洒脱淡泊,飘逸致远,且又在人间世界为芸芸众生奔走行善摆渡灵魂,力行务实;两个世界的中间地带,他运筹帷幄,穿行自如,倚其飘逸而务实的处世之道,可堪“君子”之名也。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中华书局,2010.
  [2]胡适.<老残游记>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魏泉.<老残游记>的文化意蕴[J].东岳论丛,1998,04.
其他文献
摘要:苏轼豪放词虽篇数不多,却以广阔的视野,奔放的热情,旷达的性格,冲开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的地位提升至诗的地位。本文从苏轼的思想和个性,革新词风以及“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来阐述豪放词风的形成,并评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形成;影响  宋代,是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词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样式更是大放异彩,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极盛一时,独占鳌头。而苏轼则是其中的中流砥柱,他的豪
期刊
摘要:魏晋志怪小说的研究,在文体研究和文化研究方面已经产生了不少成果,而在对作者创作心理及所反映的社会意识方面,似乎关注不多。本文从对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及生存状况分析入手,反向探寻不同阶层的社会流行观念在志怪小说作品中的影响与反映,从而缕析出创作者的文化心理背景及其创作诉求。  关键词:魏晋志怪小说;创作心理  在魏晋历史的不少时间中,社会急剧动荡,政治经济失范,生存状况恶劣,人的生命安全甚至得不
期刊
摘要:全球化指的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各国文化独具特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崇尚孔子儒家文化,而日本民族文化审美追求的是以悲为美的物哀。日本人喜爱美,尤其是钟爱物哀。日本列岛被美丽的大自然所环抱,可是资源匮乏和天灾多难却使日本人心里形成了“悲观”的尊贵气质。物哀是日本传统的文学理念,同时也是一个美学范畴。  关键词:以悲为美;日本文学;物哀  物哀是了解日本古典文
期刊
摘要:作为前文字研究材料中极为常见的符号,“十”字纹不仅仅蕴藏着原始先民的信仰崇拜,更凝结了最为原始的符号创造思维。本文将在介绍“十”字纹产生的文化背景、符号变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与象形文字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例,分析记号性族徽与象形文字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十”字纹;“卐”字纹;图腾崇拜;族徽表达;甲骨文;亚;巫  作为一种古老的记号族徽,“十”字纹在诞生之初便蕴藏了原始先民对自然的敬畏
期刊
摘要:从2012年开始,中职语文全面实施新教材,使得教师与学生站在通一个起跑线上。如何在课堂上采取新的模式使得学生摆脱原有的认识,让议论文的学习不再晦涩难懂、枯燥无味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议论文;中职教学;传统文化  传统的议论文教学着重弄清文章的论点,研究作者论证的方式。在课堂上,往往是采取“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模式,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下了很多功夫,但是仍然
期刊
摘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勤工助学学生,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建立以web2.0环境下的勤工助学在线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从而科学合理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勤工助学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在线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规模屡创新
期刊
摘要:全媒体时代媒体的传播环境表现为多元化、多屏化、全能化、互动共生等特点。大学生微视频创作在全媒体时代的互动传播环境下表现出创作能力强,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宣传渠道狭窄等创作与宣传的瓶颈。  关键词:全媒体;微视频;爱临沂网;创作;宣传  一、大学生网络微视频创作概述  由中国电影集团联手优酷网共同出品的《十一度青春》系列新媒体短片之《老男孩》上映,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追捧。这可以看做是微视频的创作开
期刊
李安在自述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写过的自己——瘦弱缄默的童年、优柔寡断的青年和被压抑得难以喘息的中年不得志。导演个人的经历投射在其电影风格和角色塑造中,或许就像影片中比利林恩的那句台词:“人生一样,电影也是如此。”《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便是这样一部假定性极强、极能叫人陷入的电影。导演讲的是比利林恩,讲的也是他自己;影片在告诉你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事,又其实说的是不必烦扰浩大信仰的踏实生活;观者以为自
期刊
摘要:“心理史学”作为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中最经典的设计,历来被人称道。但根据达科·苏恩文的观点,这一设定内在的“封闭性”妨害了作品叙事的“开放性”。所以,小说在“史诗”与“神话”这两种结构的取向上是“摇摆”的。本文从小说的文本结构、叙述动力和文本意义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摇摆”,在揭示这一问题的同时,也试图对阿西莫夫如此设计的“合理性”作出一番关照。  关键词: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心理史学  
期刊
摘要:余华的小说大多展现苦难中人类强烈的生存意识,《许三观卖血记》更是在诙谐幽默的笔调中展示了一代中国人的苦难和伤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顽强的求生意志和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本文将从《许三观卖血记》展现的苦难和伤痛中分析小说所体现的生存主题。  关键词:苦难;伤痛;生存主题  《许三观卖血记》生动的描写了特殊年代下中国最底层民众的真实生存状况,在这其中体现普通人在生存过程中所不可避免又无法反抗的苦难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