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综观古今历史,概莫能外。谈到人才问题,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选拔与使用而不是储备与使用,但实际上选拔与使用几乎就是一个概念,大多数情况下选拔了就会使用,而储备与使用却不同,流程不同、关注点不同、结果更不同。“大厦非一木所支,庞业以众智而成”,在当前如此激烈的竞争形势下,特别是在人才快速流动的情况下,把一家银行的发展寄托在几个人才的身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必然要求银行建立广泛的人才库,在人才库的基础上实现干部的选拔与使用。
一、银行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银行是搞经营的,必须围绕经营这个核心来储备德才兼备的人才,而这种储备还有在实践中锻炼人才的重要作用,因为大部分人才是不可能一下具备德才兼备的能力的,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和观察人才,以确定其适合什么样的岗位,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干部的衡量标准无非是两条:德和才。首先谈“德”的问题。《尚书·皋陶谟》篇中共有九德——九种行为的标准:“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即: 豁达而谨慎,温和而有主见, 从人心愿而又严肃负责,处事公平而持重,面对纷乱而果断,正直而温和, 平易近人而又坚持原则,刚正而不鲁莽,勇敢而守信义。其中可以看出,“德”字是指用,所谓用,是指人们由生理、心理上所发出的种种行为的作用。就当前来看,一个干部的德也即用必然表现在以下方面: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热爱本行事业;是否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事业观;工作上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作风上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这些都是日常的表现,目前对此的整体衡量是用每年的考核来体现。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领导人员往往凭自己的意愿来确定一个人的优秀与否,经常与群众的评判大相径庭。对这样确定的有“德”的人必须特别谨慎,实践中不可能很好的杜绝这个问题,但通过不同领导的换届、人员岗位的调整可以来长期的考察一个人“德”的问题。从这个层次上也可以看出,一个干部的使用绝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常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实践,这也是必须大范围储备人才的最客观的原因。
其次是“才”的问题。银行经营有前中后台之分,不能简单的把才定义为业绩,但没有业绩,银行便不能称之为银行,因此,业务是“才”的核心但不是“才”的全部。古代“才”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银行在录用新学生的时候,往往会收录很多方面的人才,上述六艺会在其身上有很好的体现,应在工作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并通过不同才艺的发挥,增强员工工作的信心和兴趣,逐步发展成为银行业务的人才。再回到业绩这个银行“才”的核心问题,前台的人才可以直接通过业绩来观察和考核,中台人才不仅要考察其对风险的把握,更要考察其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后台人才要看对前台支持的质量和效率。从实际来看,中后台人才的考察一定要放到前台去观察,那才是真正体现工作能力的地方。经过全方位的锻炼培养之后,人才才能够达到可以提拔为干部的要求。
二、银行人才的提拔与使用
银行人才的提拔与使用总的原则是“慎用”,使用的干部必须是经过前中后台全方位锻炼的人才,必须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单纯经过前台或者中后台锻炼的人员,不能很好的考察其对工作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因缺少对其他部门工作的深刻体会,而无法做到工作中的同理心,也就无法实现“一点接入,联动服务”的目标。从实践来看,仅仅具有前台工作经验的干部往往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思维,能做好具体事,却无法谋划好全局;仅有中台经验的干部往往只关注风险,以控制风险为目的,以自保为目的,而不是以发展为目的,这样的干部对一个银行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利;仅有后台经验的干部要做更细致的划分,比如办公室、人力、信息技术,这些不同部门的干部其长处各不相同,
那么如何选拔使用干部呢?经过数年的培养锻炼,一些人才能否堪当大用还是只能成为专才,基本可以判断。目前,银行选拔干部有竞争性选拔和党委提拔两类,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此不做分析,单从历史经验看,以提拔居多,竞争性选拔看似公平的背后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对银行能否选到合适的干部不可测、不可控。党委提拔来讲,必须要解决任人为近、任人为亲的问题,宜实行提名负责制,对提拔的干部自身出现问题或者业绩始终未有改变的,不仅要调整,同时提名人应承担失察之责。要避免出现失察的情况,必然要求提名人对提拔的干部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培养,
对干部的考核更要严格,既要遵循业绩这个核心,更要全方面的考察。太公兵法论将之道有七:“一曰求贤。贤者至,则能集思广益。二曰平赏罚。赏罚平明,士卒心服而众用命。三曰容人。容人则下乐从,敢于负责,事易竟功。四曰不伐。功归于下。五曰远谄佞。亲君子则小人自远。六曰廉。廉不贪财,则奸无所生,愚顽可立。七日去色欲。受命之日忘其家,临阵之际忘其身。以上七端,将犯其一,则众不服。犯其二,则军容不整。犯其三,则兵不可用。犯其四,则祸及国家。”要全方位的考核这七个方面,很多银行推出了德、能、勤、绩、廉的考核体系,实行一年一度的考核。但是这种考核在短期内很难了解一个干部,可以设计实行巡视制度,以科学的设计体系和足够的时间来全面客观的衡量一个单位的实际,据此评价一个干部合格与否。
对考核不合格的干部必须坚决予以调整,但决不能简单的从前台调整至中后台,这种平行调整对干部、对工作都没有任何益处,特别是从前台调整至处于枢纽地位的中台,对工作的危害更大。
三、实践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干部的辨识问题。用人之难,在于人心的辨识。往往有些人以小信来达到大不信,以小忠来达到大不忠。因此,对人才的辨识要通过长期细致观察来实现,要看其是不是始终表里如一,脚踏实地,切忌领导人员以个人好恶来确定人才提拔与否。
2.赏罚分明的问题。对人才、干部的考核要赏罚分明,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赏罚过头的问题。罚过头,人才都怕,畏手畏脚,就不可能有大作为,而且容易发生变乱;赏过头,人就不会满足,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不满足就会出现怨恨,相互之间就会出现争功的情况。
3.派系的问题。古语曰“重朋党则弊主,争名利则害友”。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中,要重视人才,但不能以私心来培养,否则很容易走偏,出现互相包庇、互相推荐的情况。要为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不能因为而设岗、而提拔。
4.干部的调整问题。干部要及时调整,很多干部在一个岗位做久了,不仅有倦怠的问题,而且因为年龄大了,心态会发生变化,孔子说过,老人“戒之在得”,年龄越大越什么都想抓,这恐怕是很多人晚节不保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干部给予及时的调整,但年轻人不宜快提拔、快重用,这不符合锻炼的要求和成长的规律。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
一、银行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银行是搞经营的,必须围绕经营这个核心来储备德才兼备的人才,而这种储备还有在实践中锻炼人才的重要作用,因为大部分人才是不可能一下具备德才兼备的能力的,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和观察人才,以确定其适合什么样的岗位,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干部的衡量标准无非是两条:德和才。首先谈“德”的问题。《尚书·皋陶谟》篇中共有九德——九种行为的标准:“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即: 豁达而谨慎,温和而有主见, 从人心愿而又严肃负责,处事公平而持重,面对纷乱而果断,正直而温和, 平易近人而又坚持原则,刚正而不鲁莽,勇敢而守信义。其中可以看出,“德”字是指用,所谓用,是指人们由生理、心理上所发出的种种行为的作用。就当前来看,一个干部的德也即用必然表现在以下方面: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热爱本行事业;是否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事业观;工作上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作风上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这些都是日常的表现,目前对此的整体衡量是用每年的考核来体现。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领导人员往往凭自己的意愿来确定一个人的优秀与否,经常与群众的评判大相径庭。对这样确定的有“德”的人必须特别谨慎,实践中不可能很好的杜绝这个问题,但通过不同领导的换届、人员岗位的调整可以来长期的考察一个人“德”的问题。从这个层次上也可以看出,一个干部的使用绝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常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实践,这也是必须大范围储备人才的最客观的原因。
其次是“才”的问题。银行经营有前中后台之分,不能简单的把才定义为业绩,但没有业绩,银行便不能称之为银行,因此,业务是“才”的核心但不是“才”的全部。古代“才”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银行在录用新学生的时候,往往会收录很多方面的人才,上述六艺会在其身上有很好的体现,应在工作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并通过不同才艺的发挥,增强员工工作的信心和兴趣,逐步发展成为银行业务的人才。再回到业绩这个银行“才”的核心问题,前台的人才可以直接通过业绩来观察和考核,中台人才不仅要考察其对风险的把握,更要考察其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后台人才要看对前台支持的质量和效率。从实际来看,中后台人才的考察一定要放到前台去观察,那才是真正体现工作能力的地方。经过全方位的锻炼培养之后,人才才能够达到可以提拔为干部的要求。
二、银行人才的提拔与使用
银行人才的提拔与使用总的原则是“慎用”,使用的干部必须是经过前中后台全方位锻炼的人才,必须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单纯经过前台或者中后台锻炼的人员,不能很好的考察其对工作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因缺少对其他部门工作的深刻体会,而无法做到工作中的同理心,也就无法实现“一点接入,联动服务”的目标。从实践来看,仅仅具有前台工作经验的干部往往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思维,能做好具体事,却无法谋划好全局;仅有中台经验的干部往往只关注风险,以控制风险为目的,以自保为目的,而不是以发展为目的,这样的干部对一个银行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利;仅有后台经验的干部要做更细致的划分,比如办公室、人力、信息技术,这些不同部门的干部其长处各不相同,
那么如何选拔使用干部呢?经过数年的培养锻炼,一些人才能否堪当大用还是只能成为专才,基本可以判断。目前,银行选拔干部有竞争性选拔和党委提拔两类,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此不做分析,单从历史经验看,以提拔居多,竞争性选拔看似公平的背后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对银行能否选到合适的干部不可测、不可控。党委提拔来讲,必须要解决任人为近、任人为亲的问题,宜实行提名负责制,对提拔的干部自身出现问题或者业绩始终未有改变的,不仅要调整,同时提名人应承担失察之责。要避免出现失察的情况,必然要求提名人对提拔的干部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培养,
对干部的考核更要严格,既要遵循业绩这个核心,更要全方面的考察。太公兵法论将之道有七:“一曰求贤。贤者至,则能集思广益。二曰平赏罚。赏罚平明,士卒心服而众用命。三曰容人。容人则下乐从,敢于负责,事易竟功。四曰不伐。功归于下。五曰远谄佞。亲君子则小人自远。六曰廉。廉不贪财,则奸无所生,愚顽可立。七日去色欲。受命之日忘其家,临阵之际忘其身。以上七端,将犯其一,则众不服。犯其二,则军容不整。犯其三,则兵不可用。犯其四,则祸及国家。”要全方位的考核这七个方面,很多银行推出了德、能、勤、绩、廉的考核体系,实行一年一度的考核。但是这种考核在短期内很难了解一个干部,可以设计实行巡视制度,以科学的设计体系和足够的时间来全面客观的衡量一个单位的实际,据此评价一个干部合格与否。
对考核不合格的干部必须坚决予以调整,但决不能简单的从前台调整至中后台,这种平行调整对干部、对工作都没有任何益处,特别是从前台调整至处于枢纽地位的中台,对工作的危害更大。
三、实践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干部的辨识问题。用人之难,在于人心的辨识。往往有些人以小信来达到大不信,以小忠来达到大不忠。因此,对人才的辨识要通过长期细致观察来实现,要看其是不是始终表里如一,脚踏实地,切忌领导人员以个人好恶来确定人才提拔与否。
2.赏罚分明的问题。对人才、干部的考核要赏罚分明,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赏罚过头的问题。罚过头,人才都怕,畏手畏脚,就不可能有大作为,而且容易发生变乱;赏过头,人就不会满足,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不满足就会出现怨恨,相互之间就会出现争功的情况。
3.派系的问题。古语曰“重朋党则弊主,争名利则害友”。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中,要重视人才,但不能以私心来培养,否则很容易走偏,出现互相包庇、互相推荐的情况。要为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不能因为而设岗、而提拔。
4.干部的调整问题。干部要及时调整,很多干部在一个岗位做久了,不仅有倦怠的问题,而且因为年龄大了,心态会发生变化,孔子说过,老人“戒之在得”,年龄越大越什么都想抓,这恐怕是很多人晚节不保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干部给予及时的调整,但年轻人不宜快提拔、快重用,这不符合锻炼的要求和成长的规律。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