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着中国心的《五陵少年》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陵少年
  余光中
  台风季,巴士峡的水族很拥挤
  我的水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
  喂!再来杯高粱!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
  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
  传说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
  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
  听见没有?来一瓶高粱!
  千金裘在拍卖行的橱窗里挂着
  当掉五花马只剩下关节炎
  再没有周末在西门町等我
  于是枕头下孵一窝武侠小说
  来一瓶高粱哪,店小二!
  重伤风能造成英雄的幻觉
  当咳嗽从蛙鸣进步到狼嗥
  肋骨播响疯人院的铁栅
  一阵龙卷风便自肺中拔起
  没关系,我起码再三杯!
  末班巴士的幽灵在作祟
  雨衣!我的雨衣呢?六席的
  榻榻米上,失眠在等我
  等我闯六条无灯的长街
  不要扶,我没醉!
  余光中(1928-),福建省永春县人,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上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这首诗,题目为“五陵少年”,其典故出自哪里。指的是哪些人呢?咸阳原9座汉家陵阙中的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惠帝安陵以及汉昭帝平陵并称“五陵”,故而成阳原也称为“五陵原”。在汉代,帝王陵墓旁常常会迁居一些居民,负责陵墓的保护和维护,陵园附近设有中央直辖县邑即陵邑。迁入全国各地的富豪贵族居住。因为种种因素,使得汉家陵阙诸陵邑成为大富巨贾的聚集之地和朝廷选拔官吏的地方,西汉朝廷的许多官,员都出自这些陵邑。使五陵原成为社会特别势力的衍生地。这时候的“五陵少年”是指居住在陵邑的年轻人,他们仗着有钱有势,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鱼肉乡里。随着历史的发展。唐朝时,“五陵少年”就成了纨绔子弟的特称。
  以“任侠”、“纨绔”为特色的“五陵少年”,逐渐成为后世文学中一个被恒久歌咏感叹的对象。唐诗中常有关于五陵少年的描写。如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真可谓纨绔子们放浪形骸生活的逼真写照。
  但余光中却常常称自己为称“五陵少年”,这是为什么呢?余光中难道认为自己也是纨绔子弟,他难道不怕自毁形象?看来余先生的“五陵少年”是另有所指。从“黄河”、“家谱”、“燧人氏”、“大禹”等意象可以感受到作者身上散发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燧人氏钻木取火、大禹治水、逐鹿中原、后羿射日、抗击匈奴,这些都是尽人皆知的中华民族的传说典故。“千金裘”、“五花马”的意象出自李白的古风《将进酒》,此诗中的侠士形象意气风发,豪气干云,视金钱如粪土。反复品读《五陵少年》的这些意象,我们渐渐悟出这个称谓的象征意义。所谓的“五陵少年”,既是作者余光中自我的化身。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化身。
  遥想汉代,金戈铁马,一群群富于进取精神意气风发的中国人前赴后继,缔造了数不尽的传奇。盛世唐朝,激情澎湃,英气勃发的中国人擂响了最昂扬激越的鼓点,成为中华民族震撼世界的最强音。盛唐雄风,泱泱中华,世界第一,中国人曾经拥有多少荣光!余光中在诗篇《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诗中李白的形象其实就是豪迈中国人形象的生动写照。但是1960年的中国,尤其是台湾,却让作者余光中感到揪心失望。当时作者由内地迁往台湾不久。当时的台湾。已经被日本统治了五十年,到处是日本文化、西方文化、世界文化的印记。面对台湾与祖国的分离。面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尴尬地位。面对异族文化的渗透入侵,作者痛心疾首,但又无可奈何。曾经意气风发的“五陵少年”,如今却变成了一个病夫醉汉。“关节炎”、“重伤风”、“咳嗽”、“失眠”,“五陵少年”老迈苍苍,青春不再,令人叹惋。“听见没有?来一瓶高粱!”“来一瓶高粱哪。店小二!”“五陵少年”如今只能借着酒精向店小二撒泼吆喝来发泄豪气,借着酒精来麻醉自己。但酒入愁肠愁更愁,一时的麻醉总有清醒的时候。酒把诗篇推向高潮,沦落的“五陵少年”形象让人顿生悲悯。阅读诗篇中“五陵少年”颓废的言行举止,我们感受到一种灯火阑珊处的寂寥。一种挥之不去的凄凉孤寂。“五陵少年”风光不再。泱泱中华风光不再,作者内心的苦闷、忧愁、失落,也在每个读者的心中升起。
  《五陵少年》这首诗汪洋恣肆,奔放不羁,字里行间澎湃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激情。表现在诗中就形成了句式错落参差、笔法变化莫测的特点。其次。诗歌对双关、象征等写作手法运用非常成功,整首诗意象迭出,想象丰富,诗意隽永,诗风瑰丽雄奇,如天马行空,不同凡响。
其他文献
在胡杨的生长地,有人称胡杨是“会流泪的树”。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胡杨为什么会流泪,没有人知道它们生命里深藏的秘密。  其实,胡杨本来并不是为荒漠而生,更不是为了抵制荒漠而生,而是为爱而生,为水而生。胡杨一生追逐水的足迹,水走到哪里,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它们如一对形影不离的恋人。但是后来,总是那些沙漠河流首先变迁、改道,总是那些不稳定的水流先遗弃了胡杨。在这个世界上,对水一往情深的不仅
期刊
“小小说是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学样式,它是以高度浓缩的方式来处理思想智慧,是一种凝练的艺术表达。”(贺绍俊语)尹全生的《海葬》正是这样的一篇小小说:借并不新奇甚至有点老套的故事叙述,只为给读者展示大爱无疆的生命原色。  与其他的小小说不同,《海葬》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一波三折、完整而又壮美的“海葬”故事:鸽子爷为了阻止自己用“多咸味儿的血汗养育”成人的鸽子与阿根相处,竟与自己的两位兄弟捧着酒碗策划了一
期刊
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这缘于她们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的大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一粒粒细小的鸟鸣,像赤脚农夫在软软的耕地上撒种时脱手而出的种籽,唤醒牛马,唤醒村庄,唤醒道路,唤醒树林,唤醒房屋。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
期刊
套用别人的话:这是一篇很好的小说,很好。  本篇微型小说行文充满辩证的否定,商人的势利与农夫的朴实这组矛盾始终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品中存在着一块罗布·格列耶式的“橡皮”。为了便于对内容的理解,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罗布·格列耶及其《橡皮》。罗布·格列耶是法国新小说派的领军人物,《橡皮》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本关于探索问题的小说,整个故事情节均在不确定中展开。  《橡皮》的显
期刊
桥,是架设水面上接通两岸而利通行的建筑物,《说文解字》中指出其本义为水上梁,梁即桥梁。古往今来,桥引来了无数诗人的低吟高唱,合奏出了一曲精彩的桥梁交响曲。  桥在古诗中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通行。“亲迎于渭,造舟为梁”,最早的联结船舟为浮桥的桥,就架设在诗经的《大雅·大明》一篇之中。这其中名声最著的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那一座:“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期刊
一、成功要素之一:显示丰厚的文化积淀  许多考场作文常有学生气、孩子气,而那些博览群书、书生意气的学子,总是压抑不住地表现出他们不同寻常的文化品位,又总是按捺不住地要阐述他们卓尔不群的人世观照,诸如黑格尔的哲理、朱光潜的美学、荷尔德林的诗意、《浮士德》史诗般的韵律、闻一多眼中的“死水”、才子李敖的霸气等,均能信手拈来。这些考生选材立意时,大多摆脱了世俗的流行乐、连续剧模式,跳出了校园数理化小悲欢的
期刊
森林之魅 —— 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穆 旦    森林:  没有人知道我,我站在世界的一方。  我的容量大如海,随微风而起舞,  张开绿色肥大的叶子,我的牙齿。  没有人看见我笑,我笑而无声,  我又自己倒下去,长久的腐烂,  仍旧是滋养了自己的内心。  从山坡到河谷,从河谷到群山,  仙子早己死去,人也不再来,  那幽深的小径埋在榛莽下,  我出自原始,重把秘密的原始展开。  那毒烈的太阳,那深
期刊
任青石板上的背影渐行渐远  枕巾里浸满撒哈拉之心的呼唤  踏上远去的火车,回头——  加纳利的浪花卷上刻着脚印的岸  最怕寂静孤独的夜晚  无尽的绞痛让躯体憔悴不堪  爱与被爱的身影只在月光下守望  悲伤的秋风摇落梦里的花瓣  你教会我面对生活  ——即使生命如此多舛  自己的生命里没有自己  聊以自慰盼着下一轮回中的团圆  忍痛离开依恋的荒山  用完美装饰古屋的最后一晚  克制着自己一次次离开知
期刊
难 题  一考生  当失落的精神如同泻了一地的水银,我手捧着人类生存的难题,站在历史的枝头回望,企图在史书的纸页间寻找对难题的解答。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类行进的步伐变得越来越艰难。由于变化的提速,由于全球的不确定性,我们放弃却发现新的开始太难;我们坚持却找不到内心的依据;我们寄居在别人的领地却不情愿;我们守在自己的船上却久久不能靠岸。我们遭遇着生活的难题,却惊恐地找不到问题的解答。  难题,本就
期刊
2011年新年伊始,国内众多出版社精心为读者烹饪了一道道精神美餐。其中有的刚出版不久,有的即将与读者见面,令人充满期待。本文特遴选推荐其中的部分作家新书,以飨读者。  史铁生:彰显心灵不妥协的力量  2010年末,史铁生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新版的《我与地坛》将于近日出版,这不是赶制出来的纪念集,而确实是史铁生最后一本新书。“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