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悠悠载古今 杨柳青青映津门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天津杨柳青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文化传承名镇”。《魅力中国·魅力名镇》节目对天津杨柳青这样评价:古老的大运河为这里带来深厚的积淀。运河水早无当年辉煌,但这里仍然是文脉昌盛,一派斯文。这里的年画天下闻名。几百年兴盛,几十年衰落,如今已经全面复兴。文化是这里不灭的灵魂,京师附近的平原小镇,当属中国文化传承名镇——杨柳青……
  许多年前去北方出差,过天津时,列车员报站名:“杨柳青到了……”我有些惊讶,北国竟还有这么好听的地名?出生在南国的我,仿佛在茫茫沙漠见到绿洲,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早知杨柳青,何必下江南?
  “南桃北柳”的诱惑
  坐我旁边的是一天津人,他见我对杨柳青产生兴趣,有些得意起来,并向我娓娓道来:我国年画最为著名的产地有四处,即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江苏苏州的桃花坞、四川的绵竹,其中杨柳青年画与南方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距天津十余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天津西面的重要门户,所谓“杨柳青青映津门”。连年有余、五谷丰登、连生贵子、长命百岁……年画中这些久违的名字让杨柳青变得有颜色起来,不仅是桃红的颜色、柳青的颜色,更是春联的颜色、戏服的颜色,最是中国的颜色、民间的颜色。从此,杨柳青便在我心里有了烙印,挥之不去。
  终于,今年的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的杨柳青之行终于如愿以偿。
  大运河上的明珠
  出市区南行1公里,一幢幢仿古建筑,雕梁画栋立即跃入眼帘,其中还有一处“杨柳青”的牌坊。导游介绍说,那里就是杨柳青年画作坊的旧址。
  传说中的大运河在院前流过,河边大片的草坪已经返青,还有几座漂亮的桥和一巨型的金光闪闪的“连年有余”福娃铸像,千年古镇杨柳青就诞生于子牙河与京杭大运河之间。历经风雨的古老建筑,风格各异的民居,还有那迂回曲折的街巷、桥梁以及潺潺的溪流,带给我的无不是视觉的享受及心灵的震撼,古镇保持了更多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难怪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魅力名镇”。
  杨柳青面临南运河,背倚大清、子牙二水,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向有渔航之利,宛如北国之江南,在历史上素有“北方小苏杭”之称,尤以“杨柳青年画”驰名海内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杨柳青镇的繁荣丝毫不比天津老城逊色。杨柳青古代的交通赖以水路,南运河为明、清两代漕运之主干河道,沟通南北。南船北往,携带瓷器、竹器销于北方;而北方的金石古物也随船南往。正是因为杨柳青镇特殊的地理位置,一些有识之士更是以漕运起家,如在杨柳青及天津颇有名气、靠漕运起家的石家,并因此进入“天津八大家”之列。由石家所建并保存至今的“尊美堂”大院(即石家大院),被称为“中国近代民宅博物馆”。
  探秘杨柳青木版年画
  在杨柳青年画馆,有一个展厅向我们独家展示了六百多年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悠久发展史、代表作以及五大制作工序流程。据史书记载,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国破城之后劫掠三千宫匠北上,行经此地几位宫廷画师病笃难行,滞留当地,杨柳青年画由此肇始,杨柳青年画在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曾有作坊一百余家,从业人员近三千余人,形成以杨柳青镇为中心的“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空前繁荣景象。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势,采取木板刻印和人工结合的方法制作,即先用木板印出线纹,后用彩笔填色而成,形成一种既有遒劲功力的木刻韵味,又有民族绘画风貌的独特格调。
  杨柳青年画采用寓意、写实等各种手法,取材于现实生活、民间风俗和历史故事,渐渐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品。《莲年有余》、《五子夺莲》是杨柳青年画中表现儿童题材的代表作品,从清雍正、乾隆年间流传至今。其中“莲”代表“连年”,“鱼”寓意“有余”,“五子夺莲”寓意子孙连连不断的意思。每幅画面的娃娃形象都体态丰腴、活泼可爱,并配以吉祥之物,如:金鱼、荷花、佛手、石榴、寿桃……有连年有余、五谷丰登、连生贵子、长命百岁、连登太师、福寿三多等我们熟悉的题材。另外还有侍女图、神话故事、时样节景、花果清供等类别。在杨柳青年画中还以《财神》、《寿星》、《门神》、《孟母择邻》、《金玉满堂》为题材的作品较多,其内容大都出自于民间传说。如年画《门神》就是取材于传说中的专打恶鬼、保护人间的钟馗的民间故事。因其人物具有正义感,画面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而受到人们的欢迎。木刻年画就这样和福字、春联贴遍中国,民间艺术就这样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像其他中国民间艺术一样,杨柳青年画经历过辉煌,也曾濒于衰亡。为了抢救中华民间文化遗产,天津市启动了杨柳青民间艺术复兴工程,在政府的扶持和民间艺人的努力下,杨柳青年画开始“中兴”。从1992年开始,杨柳青木版年画在年画老艺人的努力下,恢复了老字号作坊“玉成号画庄”,随后,“年画张画庄”、“古柳祥画庄”、“富贵画庄”等个体年画作坊相继成立。
  我们走进了“玉成号画庄”,看到画庄楼下是卖画的画店,楼上便是手工作坊。经介绍,“玉成号画庄”成立于1926年,是杨柳青镇唯一一家坚持经营下来的老字号年画作坊,年过六十的霍师傅说,到他这一代作年画已经是第六代了。他仍然坚持用传统的木版来印刷年画,并亲自进行彩绘。木版彩绘年画对艺术的要求非常高,不管是勾描、刻版,还是套印、彩绘、裱画,每道工序以前都能出现民间艺术大家。霍师傅说,正宗的杨柳青年画有:勾线、刻板、印刷、彩绘、装裱五道工序。特别在彩绘工序人物描绘上“罩脸”、“画眼仁”、“勾睫毛”、“染衣纹”、“烘脸”、“上睛”等都有独特的画技。
  “玉成号画庄”院子里有年画制作的房间,还有几个大展室供游人参观,当然这些作品是可以出售的,大部分都是自产自销。“玉成号画庄”里每一张年画都那么精致,画在羽毛和树叶上的年画尤其精美、细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只画在杨树叶上的老虎,每根毛发都清晰可见,把兽中之王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巧夺天工!我们一行在画师的指导下,还当了一次年画师傅,使我们亲身感受了一番杨柳青年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临走时,霍师傅反复说:你们多帮着呼吁呼吁,赶快抢救我们的国宝吧!我们的心情有些沉重:随着现代文化载体的冲击,慢慢消失的又何止是杨柳青年画?不过当我们听到“杨柳青年画被海内外人士竞相收藏,成为艺术精品,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并已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时,心里稍感安慰,但是,我觉得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仅是被列入遗产名录,而是要发扬光大,这样,我们的遗产才是真的“活”了!
  置身于杨柳青,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导游见我买了一大堆年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年画只是杨柳青一部分呢,杨柳青剪纸、彩塑和砖雕、风筝也一样不错,这些是杨柳青的吉祥四宝,你干脆都买一些回去吧!”原来杨柳青年画的姊妹艺术杨柳青剪纸、彩塑和砖雕、风筝、民间花会也是民间艺术的“五朵金花”。早在清中期,“任画样子”就流入宫廷,杨柳青剪纸名噪京津;世界闻名的天津风筝魏风筝、泥人张彩塑,深受杨柳青风筝、彩塑艺术影响;杨柳青砖雕之精美,称绝一时;杨柳青的民间花会,全盛时期种类达上百种。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曾为之沉醉,“落梅愁觉醉中听”的莲花落,已成绝唱,是民间花会艺术中唯美的典范。
  “杨柳青青运河边,飘云一朵意绵绵。飘云过处留美景,最是杨柳让人冷!”有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杨柳青,毕竟有着太多的回味。杨柳青的年画依然喜气冲天,茶楼里的相声还是抑扬顿挫,商业步行街周杰伦、蔡依林的歌依旧此起彼伏,传统与现代之间,依稀是繁华热烈的天津卫的味……
  (责编:禹默)
其他文献
常见年轻人追星,多有些不可理解,暗想他们年少轻狂,易对明星喜欢、崇拜,从而追逐。其实所谓明星也没什么,不过有某种超越一般的特长或能力者,何必狂热地追、苦心地恋呢!人上了一定年纪,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那种激情慢慢会平淡下来。喜好还会有,只是会顺其自然,不会强迫或任性于某事、某物、某人,自我最终是更重要的。  玩藏浅绛的追星十分普遍,什么几大家、几文士或自己特喜欢的画师、画作,皆会在我们心中放大、膨胀
期刊
清初有一款民窑青花瓷画很别致(图1):净素的器物内底上画着一张香几,香几上安放一只香炉,香炉中有一两缕青烟在袅袅燃升(见图2图10)。这幅看似简单的瓷画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流行一时,表明它的内涵其实并不简单。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本文对此试作探讨。  中国古代一直有焚香的习俗。最早的相关记录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当年尧舜禅让,舜接帝位后,“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见《尚书·舜典篇》)文
期刊
宋瓷追求的是一种生活品味,一茶、一盏、一香器无不精巧玲珑,釉色、造型无不叹为观止,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观,就是当代艺术大师也望其项背。  宋人其实是用最简单的方、圆、素、朴、拙来表现质感和单纯。烧一件单色釉瓷器,用最简单的造型,最常见的青色来表现其美。其作品胜过当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佳作,“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就是宋人的至美追求。  他们的艺术创意完全摆脱了唐耀眼的花花绿绿和绚丽多彩
期刊
所谓界画,是指用界笔、直尺相互配合划线的绘画方法。鲁迅曾在《致魏猛克信》里说:“古人之‘铁线描’,在人物虽不用器械,但有屋宇之类,是利用器械的,我看是一枝界尺,还有一枝半圆的木杆,将这靠住毛笔,紧紧捏住,挨了界尺划过去,便既不弯曲,又无粗细了。这种图,谓之‘界画’”。中国的界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界画已达高峰,它是中国画的一种,主要以描绘山水楼阁为主。几百年来,它已成为中国古典山水画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元代,虽然国运不足百年,但它在绘画上却是个成就斐然可观的王朝。其绘画在继承唐、五代、两宋传统基础上,又进一步有了创新和发展。题材上,有山水、竹石、梅兰,尤其山水为主要绘画内容;画格上,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强调绘画中的书法趣味与诗、画相结合,融于一体;画风上,重视“古意”和“士气”;理论上,既继承宋代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画家的优秀传统,神似胜于形似,又发展了以简逸为上,把自然景物当作抒发
期刊
初冬微寒,闲坐把玩几件浅绛瓷器,方器、圆器、立器、趴器,凸的、凹的、粗的、细的、溜的、涩的……磕着手的都是说不确切的愉悦。无需与人言说,也无人言说,不自觉、不经意地东摸摸、西转转,亲近着这些来之辽远的“朋友”,真切的沁凉从指头传到神经,奇异的手感触动着一个词蹦出来——“手工”。  手工又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技能,需要师徒传承过程,需要勤勉坚韧的毅力和踏实虔诚的态度,如十年磨一剑的功夫积累,“匍匐”在
期刊
俑,也叫偶人,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使用极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其最早来源于我国奴隶制时期的人殉制度,而到了封建社会,用人物俑随葬逐渐代替了残酷野蛮的殉人仪式,体现了社会正逐步进入文明时代,使用人偶陪葬也由贵族阶层扩展到一般财力殷实的地主阶层中。从现有资料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过关于俑的随葬。俑按照制作材料可分为陶俑、木俑、石俑、铜俑等,其中以陶俑居多;按照用途可分为仪仗俑、兵马俑、镇墓俑、生肖俑、伎乐
期刊
中国古代文房用具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文房用具大都小巧玲珑,大不盈尺,小不足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是古代文人雅士们桌案必备之物。其中材质、造型十分繁丰,题材更为广泛,制艺功力深厚,诸多文房精品更是炉火纯青,可谓材精工绝,是工艺与文化的结合。这些案头小品,在文人的使用和欣赏过程中,被演变得各具特色,历来深受人们的青睐。  现借《收藏界》择优精选几件文房雅器珍品与同好品赏:  清代玛瑙灵芝
期刊
清宫珐琅彩瓷分为瓷胎画珐琅和瓷胎洋彩两类,其创烧于康熙朝而发展于雍正朝,至乾隆时期又步入了一个新的辉煌,不仅在数量上远超康雍,而且取材种类多样,装饰繁缛华美,反映出乾隆朝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本文试图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珐琅彩瓷碗为例,彰显其皇家气派和王者风范。  以下乾隆珐琅彩瓷碗的装饰,一类是在色地上彩绘花卉,并将锦上添花、吉庆有余等吉祥之意寓于其中,具有铜胎画珐琅般的立体效果。而另一类则继
期刊
近年来,古玩艺术品市场持续升温,随之伴生的就是对古玩艺术品鉴定的需求和对古玩艺术品知识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鉴定专家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就当前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队伍建设谈几点意见。  当前古玩艺术品鉴定领域的现状  当前的古玩艺术品鉴定领域,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乱象丛生。首先,缺乏严格的专家管理机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古玩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