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准则,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南针,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实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以新的内容和时代意义。
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
第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各高校应要求任课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各门课程时有机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实质讲通讲透。这样才能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各院系等各级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其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论述得十分充分。而反观当前大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如热带风暴式的“出国热”,总觉得国外什么都比国内好;为了评选国家奖助学金不惜虚构自己家境贫困甚至弄来虚假贫困证明,奖助学金一得手却用来请客吃饭;在考试过程中铤而走险地使用无线通讯设备……诸如此类,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如何进一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使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把他们培养成“人”,而不是成为某种特殊的人。
二、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学风建设中
高校的学风建设,也需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知识价值取向,培养正确的科学观、时代观。
第一,努力营造崇尚科学、倡导学术的良好学习氛围。大学是传播知识的摇篮,科术研究和学术探索是大学发展的灵魂。高校要大力宣传“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正确的知识观,努力营造一个崇尚科学、倡导学术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志存高远,认真读书,勤学慎思,注重对知识的点点滴滴的积累;教育学生崇尚科学,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创新;同时又要营造学术自由的宽松环境,尊重科学发展规律,正确对待失败,从各个角度展示和弘扬学术精神。各高校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讲述各自的学术人生,传授科学研究、学术钻研的正确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崇尚学术的理念,实现知识学习与健康成才的和谐统一,真正培养出功底扎实、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
第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再加上国外多元的价值观的冲击,整个社会表现得较浮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的学子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扭曲,表现出功利化的倾向,他们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拿到文凭,然后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学习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更不用说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了。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校学习不认真,迟到、早退、缺勤现象时有发生;考试应付了事,违纪作弊的行为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表明,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完善,部分学生还没完全理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正内涵。因此,各高校在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科学知识观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深入学生心中,强化学生渴望知识和探究科学的内求力与源动力。
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其中有高校大规模扩招、世界金融危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和大学生本身的定位过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观也有重要关系。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劳动观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找工作时基本把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不愿意到县和乡镇一级的地方就业,更不用说到落后和偏远的广大农村;二是就业意向过于集中,大多数大学生把工作定位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大型企业等收入稳定的单位;三是对薪资的期望值过高,期待刚参加工作就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四是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拈轻怕重、好逸恶劳的懒惰情绪,绝大多数大学生希望能找到一份轻松、休闲的工作;五是自主创业的意思淡薄。不难看出,从大学生的这些择业特点看来,和我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荣辱观正好背道而驰,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长期的养尊处优养成了各种陋习,把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光荣传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于是表现出上述不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观。
因此,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上,一方面有赖于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有赖于各高校要尽快转变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其树立热爱劳动、艰苦创业的科学就业观,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重新调整好就业心态,树立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鼓励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真正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
【参考文献】
[1]王峻岩,翟秀文,张志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刘钰.荣辱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方式的探索[J].文教资料,2006(7)
责任编辑:张子佳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以新的内容和时代意义。
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
第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各高校应要求任课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各门课程时有机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实质讲通讲透。这样才能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各院系等各级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其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论述得十分充分。而反观当前大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如热带风暴式的“出国热”,总觉得国外什么都比国内好;为了评选国家奖助学金不惜虚构自己家境贫困甚至弄来虚假贫困证明,奖助学金一得手却用来请客吃饭;在考试过程中铤而走险地使用无线通讯设备……诸如此类,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如何进一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使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把他们培养成“人”,而不是成为某种特殊的人。
二、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学风建设中
高校的学风建设,也需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知识价值取向,培养正确的科学观、时代观。
第一,努力营造崇尚科学、倡导学术的良好学习氛围。大学是传播知识的摇篮,科术研究和学术探索是大学发展的灵魂。高校要大力宣传“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正确的知识观,努力营造一个崇尚科学、倡导学术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志存高远,认真读书,勤学慎思,注重对知识的点点滴滴的积累;教育学生崇尚科学,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创新;同时又要营造学术自由的宽松环境,尊重科学发展规律,正确对待失败,从各个角度展示和弘扬学术精神。各高校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讲述各自的学术人生,传授科学研究、学术钻研的正确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崇尚学术的理念,实现知识学习与健康成才的和谐统一,真正培养出功底扎实、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
第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再加上国外多元的价值观的冲击,整个社会表现得较浮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的学子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扭曲,表现出功利化的倾向,他们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拿到文凭,然后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学习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更不用说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了。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校学习不认真,迟到、早退、缺勤现象时有发生;考试应付了事,违纪作弊的行为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表明,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完善,部分学生还没完全理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正内涵。因此,各高校在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科学知识观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深入学生心中,强化学生渴望知识和探究科学的内求力与源动力。
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其中有高校大规模扩招、世界金融危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和大学生本身的定位过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观也有重要关系。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劳动观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找工作时基本把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不愿意到县和乡镇一级的地方就业,更不用说到落后和偏远的广大农村;二是就业意向过于集中,大多数大学生把工作定位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大型企业等收入稳定的单位;三是对薪资的期望值过高,期待刚参加工作就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四是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拈轻怕重、好逸恶劳的懒惰情绪,绝大多数大学生希望能找到一份轻松、休闲的工作;五是自主创业的意思淡薄。不难看出,从大学生的这些择业特点看来,和我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荣辱观正好背道而驰,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长期的养尊处优养成了各种陋习,把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光荣传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于是表现出上述不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观。
因此,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上,一方面有赖于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有赖于各高校要尽快转变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其树立热爱劳动、艰苦创业的科学就业观,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重新调整好就业心态,树立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鼓励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真正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
【参考文献】
[1]王峻岩,翟秀文,张志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刘钰.荣辱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方式的探索[J].文教资料,2006(7)
责任编辑:张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