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进一步落实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更多具有优秀数学运算、运用能力的学生,主题式教学方法逐渐被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基于此,本文将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对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教师开展主题式教学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探究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教学思想逐步被知识本位向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转化。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主题式教学实验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手段,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能够体现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不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目的,而且更能将学生引入一种特定的情景中,搭建了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面桥梁,有利于培育学生数学技能和团结合作的素养。
一、 主题式教学实验类型
(一) 教学生活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教学生活化活动就是指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在生活中学生能够理解和见识过的场景,或者是一段能够体现数学信息和知识的真实故事,亦或者是组织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领悟知识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学习“走进图形世界”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比比看谁的图形更好看”的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知识创造更多丰富、优美的图形,使得学生在展现自身爱好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
(二) 问题焦点式
问题焦点式的主题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结束后不是将课堂或课外任务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层面,而是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积极挑战更具难度的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内涵联系,使得学生经历从抽象认识到具象分析的过程,通过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见解更加独到、深刻。
(三) 数学活动式
数学活动式是指将数学知识教学与有趣的实验互动结合在一起,在模拟主题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播数学知识,促使学生以一种更加有趣的方式接受知识。这种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学地点和时间,最重要的是顾及学生的感受和兴趣爱好,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据收集活动,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在各种场所进行数据收集,比如在广场、超市、马路上、公园里统计某几个时间段的人流量,以此分析人们的生活规律等,以人流量的平均数等指标说明上述场所需要接待的人流数。数据的收集是一项需要耐心的活动,同时也需要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和合作,通过此项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合作精神,同时在研究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四) 归纳演绎式
归纳是从个别现象到一般理论的推理过程,旨在找到事物之间的共性特征,演绎是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归纳演绎式的教学方法运用是为了引导学生对已经存在的理论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推理,站在数学家的角度思考相关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结构,在归纳演绎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发现、探究、归纳、验证”的过程获得新的知识点。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组图形,总结图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等腰三角形三个边之间的关系;然后探究其他三角形是否也具备与上述等腰三角形同样的性质,观察其中的规律得到相应结论;最后通过操作验证在上述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教师要懂得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观察、归纳和猜想的过程,尝试通过不同途径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从而保证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严谨性和追求真理的数学精神,使得学生养成清晰、有条理表述自己思想的良好习惯。
二、 主题式教学实验实例
(一) 实验对象
将我校七年级相同人数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班级1、对照组为班级2,通过分析与比较两个班级在不同教学模式下取得的成绩、态度和教学质量,得出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
(二) 实验目的和步骤
本次實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主题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取得的成果,为以后的课程改革创新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选择本次实验对象,对班级1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对班级2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测试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最终教学效果,最后整理出本次实验的结果,并对此加以分析。
(三) 实验结果及分析
如表1所示,是两个班级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测试结果比较,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实验组通过主题式教学方法的引导,在两个月后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分为84.9,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评分只有73.8,实验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主题式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在更广的范围内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培育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主题式教学实验的类型包括教学生活化、问题焦点式、数学活动式、归纳演绎式等,并结合主题式教学实验实例对此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和作用进行进一步阐述,希望能够让更多教师认识到此种方法的价值和优势,从而对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慧娟.主题式教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1):64.
[2]薛高智.主题式教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25.
[3]邓彩兰.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J].新课程(中),2015(09):114.
作者简介:孙蕾,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探究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教学思想逐步被知识本位向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转化。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主题式教学实验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手段,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能够体现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不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目的,而且更能将学生引入一种特定的情景中,搭建了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面桥梁,有利于培育学生数学技能和团结合作的素养。
一、 主题式教学实验类型
(一) 教学生活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教学生活化活动就是指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在生活中学生能够理解和见识过的场景,或者是一段能够体现数学信息和知识的真实故事,亦或者是组织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领悟知识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学习“走进图形世界”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比比看谁的图形更好看”的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知识创造更多丰富、优美的图形,使得学生在展现自身爱好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
(二) 问题焦点式
问题焦点式的主题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结束后不是将课堂或课外任务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层面,而是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积极挑战更具难度的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内涵联系,使得学生经历从抽象认识到具象分析的过程,通过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见解更加独到、深刻。
(三) 数学活动式
数学活动式是指将数学知识教学与有趣的实验互动结合在一起,在模拟主题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播数学知识,促使学生以一种更加有趣的方式接受知识。这种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学地点和时间,最重要的是顾及学生的感受和兴趣爱好,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据收集活动,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在各种场所进行数据收集,比如在广场、超市、马路上、公园里统计某几个时间段的人流量,以此分析人们的生活规律等,以人流量的平均数等指标说明上述场所需要接待的人流数。数据的收集是一项需要耐心的活动,同时也需要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和合作,通过此项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合作精神,同时在研究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四) 归纳演绎式
归纳是从个别现象到一般理论的推理过程,旨在找到事物之间的共性特征,演绎是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归纳演绎式的教学方法运用是为了引导学生对已经存在的理论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推理,站在数学家的角度思考相关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结构,在归纳演绎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发现、探究、归纳、验证”的过程获得新的知识点。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组图形,总结图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等腰三角形三个边之间的关系;然后探究其他三角形是否也具备与上述等腰三角形同样的性质,观察其中的规律得到相应结论;最后通过操作验证在上述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教师要懂得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观察、归纳和猜想的过程,尝试通过不同途径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从而保证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严谨性和追求真理的数学精神,使得学生养成清晰、有条理表述自己思想的良好习惯。
二、 主题式教学实验实例
(一) 实验对象
将我校七年级相同人数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班级1、对照组为班级2,通过分析与比较两个班级在不同教学模式下取得的成绩、态度和教学质量,得出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
(二) 实验目的和步骤
本次實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主题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取得的成果,为以后的课程改革创新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选择本次实验对象,对班级1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对班级2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测试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最终教学效果,最后整理出本次实验的结果,并对此加以分析。
(三) 实验结果及分析
如表1所示,是两个班级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测试结果比较,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实验组通过主题式教学方法的引导,在两个月后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分为84.9,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评分只有73.8,实验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主题式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在更广的范围内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培育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主题式教学实验的类型包括教学生活化、问题焦点式、数学活动式、归纳演绎式等,并结合主题式教学实验实例对此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和作用进行进一步阐述,希望能够让更多教师认识到此种方法的价值和优势,从而对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慧娟.主题式教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1):64.
[2]薛高智.主题式教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25.
[3]邓彩兰.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J].新课程(中),2015(09):114.
作者简介:孙蕾,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