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有些课堂出现了偏离主题、舍本逐末的课堂教学情况,这是有违课程改革精神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所强调的课堂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核心精神是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永恒主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该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认知,谈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历史课堂;三维目标;反思
一、 教学要以课标和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应首先认真研读一下所教内容的课标、考纲要求,清楚主要的知识点是属于“知道”、“了解”、“列举”、“概述”、“归纳”、“理解”、“认识”、“分析”和“评价”等怎样的能力要求,区别各知识点所要掌握的深度和难度。如课标对必修Ⅰ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其中“了解……史实”、“概述……史实”、“简述……过程”、等属于相对简单的知识的再认和再现的要求;“认识……作用”、“认识……影响”要求学生的思考,关注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能力方面有了较高的要求;有“体会……精神”则体现了高中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和要求。清楚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在教学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这些要求,并依据教材内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 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的内容、对象选定后,就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了。历史课堂中通常的教学方法有:
1. 导读法:设置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理解问题、解答问题。
2. 讲述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叙述是最为灵动的部分。这当中,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言简意赅的讲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3. 归纳法:如在学习必修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可以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线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由不成熟、到成熟、再到完善的历程。以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开始成熟的标志,秦以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不够成熟,而秦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围绕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断进行着制度的完善。这样这一单元的知识线索就比较清晰了。还如在学习必修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时,可以先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线索是:中国古代思想经历了由“百家到一家”:即由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由“三教到一教”:即到了宋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的思想,三教合流,儒学发展到理学。这样的归纳也可以使学生对主干知识体系有了更明了的认识。
4. 问题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合作学习、解答问题——教师点评。
5. 材料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提供相关的史料并设置问题,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解答问题,从而理解相关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法针对目前高中历史的考试模式是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另外,还有“情景法”、“探究法”等,但不管何种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但也要注意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
三、 要掌握学情,激发学生的思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情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还应包括学习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兴趣、学习方法等。了解了這些,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了条件。
从激励学生这一方面来看,教师可对学生寄予适当的高期望,教师的期望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然后在激励的基础上,就可以“借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观察和认识历史,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不能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认知水平,选择和设置问题,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历史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开放性的引导,如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独立意见;允许出错、反驳和保留意见。这就可以让教师营造一个充满情趣、舒适、张力的课堂氛围,使师生的身心都得以自由的舒展,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个性得以自由地张扬。
四、 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
尽管历史教师在教学之前可能已经考虑到了课堂上的各个方面。但课堂上可能会有各种“偶发”事件的出现,因此,我们要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反思总结,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价值所在。“缺少反思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讲得确实很有道理。我认为进行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
1. 写教后记:教后记可以理解为就是教学反思,其形式、内容、题材、字数可以没有严格限制。其内容可包括:(1)反问自己:这堂课的目标达到了吗?这堂课学生的收获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多大的效果呢?有更好地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方式吗?(2)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反思。等等这些,可以明确反思的目标和方向;另外,反思要有结合教育实际的意识,如社会现实、学校情况、学生实际等。
2. 要勇于“听自己的课”,尝试在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对自己上的课,教师有时很难轻易发现问题出在哪。这时,如果我们能跳出去,以“听课者”的身份去看自己的课,可能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反思的途径,非常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热爱历史这门学科,在历史学习中升华自己,从而实现高中历史新课程所要求的三维目标,特别是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如果能这样的话,我们所期待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将水到渠成。
作者简介:陈宜弘,福建省南安市,福建南安市华侨中学。
关键词:历史课堂;三维目标;反思
一、 教学要以课标和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应首先认真研读一下所教内容的课标、考纲要求,清楚主要的知识点是属于“知道”、“了解”、“列举”、“概述”、“归纳”、“理解”、“认识”、“分析”和“评价”等怎样的能力要求,区别各知识点所要掌握的深度和难度。如课标对必修Ⅰ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其中“了解……史实”、“概述……史实”、“简述……过程”、等属于相对简单的知识的再认和再现的要求;“认识……作用”、“认识……影响”要求学生的思考,关注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能力方面有了较高的要求;有“体会……精神”则体现了高中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和要求。清楚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在教学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这些要求,并依据教材内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 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的内容、对象选定后,就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了。历史课堂中通常的教学方法有:
1. 导读法:设置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理解问题、解答问题。
2. 讲述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叙述是最为灵动的部分。这当中,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言简意赅的讲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3. 归纳法:如在学习必修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可以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线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由不成熟、到成熟、再到完善的历程。以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开始成熟的标志,秦以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不够成熟,而秦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围绕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断进行着制度的完善。这样这一单元的知识线索就比较清晰了。还如在学习必修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时,可以先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线索是:中国古代思想经历了由“百家到一家”:即由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由“三教到一教”:即到了宋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的思想,三教合流,儒学发展到理学。这样的归纳也可以使学生对主干知识体系有了更明了的认识。
4. 问题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合作学习、解答问题——教师点评。
5. 材料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提供相关的史料并设置问题,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解答问题,从而理解相关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法针对目前高中历史的考试模式是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另外,还有“情景法”、“探究法”等,但不管何种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但也要注意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
三、 要掌握学情,激发学生的思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情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还应包括学习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兴趣、学习方法等。了解了這些,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了条件。
从激励学生这一方面来看,教师可对学生寄予适当的高期望,教师的期望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然后在激励的基础上,就可以“借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观察和认识历史,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不能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认知水平,选择和设置问题,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历史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开放性的引导,如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独立意见;允许出错、反驳和保留意见。这就可以让教师营造一个充满情趣、舒适、张力的课堂氛围,使师生的身心都得以自由的舒展,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个性得以自由地张扬。
四、 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
尽管历史教师在教学之前可能已经考虑到了课堂上的各个方面。但课堂上可能会有各种“偶发”事件的出现,因此,我们要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反思总结,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价值所在。“缺少反思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讲得确实很有道理。我认为进行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
1. 写教后记:教后记可以理解为就是教学反思,其形式、内容、题材、字数可以没有严格限制。其内容可包括:(1)反问自己:这堂课的目标达到了吗?这堂课学生的收获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多大的效果呢?有更好地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方式吗?(2)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反思。等等这些,可以明确反思的目标和方向;另外,反思要有结合教育实际的意识,如社会现实、学校情况、学生实际等。
2. 要勇于“听自己的课”,尝试在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对自己上的课,教师有时很难轻易发现问题出在哪。这时,如果我们能跳出去,以“听课者”的身份去看自己的课,可能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反思的途径,非常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热爱历史这门学科,在历史学习中升华自己,从而实现高中历史新课程所要求的三维目标,特别是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如果能这样的话,我们所期待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将水到渠成。
作者简介:陈宜弘,福建省南安市,福建南安市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