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要回顾了外语教学法发展历程中的几个主要教学流派,基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及现状,笔者提出将各种教学法融合折中,综合运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准确定位他们的基础和水平,优化选择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法,采用多元的、灵活的、动态的综合外语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法
一、外语教学法回顾
外语教学法是外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包括三个层次:Approach(途径),Method(方法)和 Technique(技巧)。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方法时代”向“后方法时代”的转变说明了外语教学法通过自身成长中否定之否定后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自英语教育开始以来,国内外不同专家学者先后研究及介绍了10余种外语教学法,但其中较流行且被大家认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或旧式法,是一种以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授外语的方法。它是近现代外语教学法中生命力最强、统治外语教学时间最久的一种流派,即便在现今仍旧在各大院校的外语教学中盛行。此教学法以课文为中心,以句子为基础,重视阅读,着重学习原文文学名著;但却忽视了口语教学,它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轻使用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缺陷。
? 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
主张“语言学习从听说开始,在听说的基础上方能有效地读写;以句型为中心,按句型反复操练以形成习惯”的教学法即是听说法。它有着雄厚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听说法使外语教学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它的出现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其操练方式太过机械,重语言结构形式轻语言内容意义的弊端遭受了抨击。
? 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20世纪70年代,又称功能法或意念法的交际法创建于欧共体国家,其理论基础分别是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社会语言学家哈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及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
交际法博采众长,从当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汲取养分,成为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具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
?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得到了语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的认可和接受,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在任务型教学中,大量的小组活动和双人活动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作用,也培养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 后方法时代(The Post-Methods Era)
20世纪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教学法流派的兴衰,整个20世纪就是一部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史和实验史。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争奇斗艳,在特定时期和不同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运用,对外语教育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就在这股狂流之后,许多专家学者逐渐冷静下来,思考到底有没有一个“无所不能”、“包治百病”的教学法?答案是否定的,单一的教学法根本无法应对新时代对外语教育的要求。从此,在教学方法上转向了折衷主义(Eclecticism),外语教学法的研究进入了后方法时代。
后方法理论主张英语教师不应拘泥于某种教学法,而应从具体的语言环境、课程目标、学生的水平与需求、教学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原则为指导,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及现状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有其特有的课程设计模式,教育原则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核心是“实用性和职业性”。基于这样的教育原则及核心,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0年出台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虽然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得以明确,但由于其教学模式陈旧、僵化,课堂上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仍然司空见惯,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受到严重挫败,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恶甚至放弃英语的想法。另外,高职高专的学习氛围较差,其学生整体成绩和英语基础普遍相对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学习动力。课堂上教师就词汇和语法无休止地操练,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专业特征和职业需求,完全没有意识到英语课程“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三、“后方法”视角下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
根据上文对外语教学法发展历程的回顾,同时基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核心及教育原则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不可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教学方法,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学体系,采用多元的、灵活的、动态的综合外语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其参与有意义的课堂。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相对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外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语法翻译法,适当讲解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奠定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同时,也有必要充分挖掘听说法和视听法结合具体情景学习语言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彻底摆脱“哑巴英语”。针对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动力的情况,同时考虑其专业特征和职业需求,外语课堂可以大量引用交际法的理念和精髓,活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有意义的小组活动,通过真实的语言输入,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结语
对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一概排斥和全盘接受都是有失偏颇的,外语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每种教学法的闪光点,扬其所长,抑其所短,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法,这正是“后方法时代”教学法的理念:运用适合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的教学法的方法组合,以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从而满足复杂的外语教学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外语教师就不能停留在现有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上,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准确定位他们的基础和水平,优化选择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法,切实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效率,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为社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跨岗位跨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晓光.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7).
【关键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法
一、外语教学法回顾
外语教学法是外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包括三个层次:Approach(途径),Method(方法)和 Technique(技巧)。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方法时代”向“后方法时代”的转变说明了外语教学法通过自身成长中否定之否定后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自英语教育开始以来,国内外不同专家学者先后研究及介绍了10余种外语教学法,但其中较流行且被大家认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或旧式法,是一种以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授外语的方法。它是近现代外语教学法中生命力最强、统治外语教学时间最久的一种流派,即便在现今仍旧在各大院校的外语教学中盛行。此教学法以课文为中心,以句子为基础,重视阅读,着重学习原文文学名著;但却忽视了口语教学,它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轻使用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缺陷。
? 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
主张“语言学习从听说开始,在听说的基础上方能有效地读写;以句型为中心,按句型反复操练以形成习惯”的教学法即是听说法。它有着雄厚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听说法使外语教学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它的出现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其操练方式太过机械,重语言结构形式轻语言内容意义的弊端遭受了抨击。
? 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20世纪70年代,又称功能法或意念法的交际法创建于欧共体国家,其理论基础分别是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社会语言学家哈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及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
交际法博采众长,从当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汲取养分,成为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具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
?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得到了语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的认可和接受,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在任务型教学中,大量的小组活动和双人活动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作用,也培养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 后方法时代(The Post-Methods Era)
20世纪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教学法流派的兴衰,整个20世纪就是一部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史和实验史。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争奇斗艳,在特定时期和不同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运用,对外语教育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就在这股狂流之后,许多专家学者逐渐冷静下来,思考到底有没有一个“无所不能”、“包治百病”的教学法?答案是否定的,单一的教学法根本无法应对新时代对外语教育的要求。从此,在教学方法上转向了折衷主义(Eclecticism),外语教学法的研究进入了后方法时代。
后方法理论主张英语教师不应拘泥于某种教学法,而应从具体的语言环境、课程目标、学生的水平与需求、教学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原则为指导,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及现状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有其特有的课程设计模式,教育原则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核心是“实用性和职业性”。基于这样的教育原则及核心,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0年出台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虽然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得以明确,但由于其教学模式陈旧、僵化,课堂上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仍然司空见惯,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受到严重挫败,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恶甚至放弃英语的想法。另外,高职高专的学习氛围较差,其学生整体成绩和英语基础普遍相对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学习动力。课堂上教师就词汇和语法无休止地操练,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专业特征和职业需求,完全没有意识到英语课程“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三、“后方法”视角下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
根据上文对外语教学法发展历程的回顾,同时基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核心及教育原则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不可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教学方法,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学体系,采用多元的、灵活的、动态的综合外语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其参与有意义的课堂。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相对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外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语法翻译法,适当讲解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奠定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同时,也有必要充分挖掘听说法和视听法结合具体情景学习语言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彻底摆脱“哑巴英语”。针对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动力的情况,同时考虑其专业特征和职业需求,外语课堂可以大量引用交际法的理念和精髓,活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有意义的小组活动,通过真实的语言输入,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结语
对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一概排斥和全盘接受都是有失偏颇的,外语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每种教学法的闪光点,扬其所长,抑其所短,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法,这正是“后方法时代”教学法的理念:运用适合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的教学法的方法组合,以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从而满足复杂的外语教学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外语教师就不能停留在现有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上,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准确定位他们的基础和水平,优化选择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法,切实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效率,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为社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跨岗位跨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晓光.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