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好习惯受益终生。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因此,教育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将我们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的几点做法向大家介绍如下:
1培养习惯于游戏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可以与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例如:以前我们班的孩子在每天的活动结束之后图书、玩具到处都有,放学后我要整理很长的时间才能把所有的玩具和图书整理好 。为了让孩子养成玩完玩具放回原处的习惯,我们开展了这样的游戏。1:给玩具分家。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给玩具分类,如:球类、圈类、图书类、积木类、智力玩具类等。分类之后给每一种玩具找一个固定的摆放位置,也就是给每种玩具找一个合适的家。如:皮球放在球筐里,图书放在书橱里,呼啦圈挂起来,积木放在塑料篮子里,智力玩具放在玩具橱里等。2:送玩具回家。把多种玩具混放在一起,让幼儿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然后让大家共同评判孩子们送的是否正确。此外,每天放学前提醒幼儿,小朋友要回家了,大家看一看我们玩的玩具都回家了没有?如果没有,请你们先把玩具送回家,小朋友再回家好吗?每次教学活动或者是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等之后,都要提醒幼儿把用过的玩具放回原处。这样让幼儿坚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活动室里乱放东西的现象就没有了。
2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都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形成的。而且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老师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所以最好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使孩子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等,为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如:进餐方面,饭前便后要洗手,老师要经常提醒幼儿洗手的习惯。要正确使用餐盘,拿勺,不随便讲话大笑,保持整洁,不剩饭菜,饭后放好餐具。这些是需要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经常反复地要求幼儿做到,以及入睡时脱下衣裤要折叠整齐,放与固定位置等等。诸多方面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意义。
3家园一致,共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和教师共同的言传身教,方有成效。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因此,教师应主动和家长联系,向家长讲明这样做的道理,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设较好的教育环境,运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成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用幼儿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有效地达到目标,但是还要重视无声的教育影响。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可成人自己却在饮食上挑食,这必然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面效应,要求幼儿按时入睡,同样首先应以家庭全体成员的有序生活方式为基础背景,成人的言行是无声的榜样,如果只是强迫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那效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在幼儿园里教师平时行为要规范。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总之,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更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同时,必须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坚持不懈,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1培养习惯于游戏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可以与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例如:以前我们班的孩子在每天的活动结束之后图书、玩具到处都有,放学后我要整理很长的时间才能把所有的玩具和图书整理好 。为了让孩子养成玩完玩具放回原处的习惯,我们开展了这样的游戏。1:给玩具分家。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给玩具分类,如:球类、圈类、图书类、积木类、智力玩具类等。分类之后给每一种玩具找一个固定的摆放位置,也就是给每种玩具找一个合适的家。如:皮球放在球筐里,图书放在书橱里,呼啦圈挂起来,积木放在塑料篮子里,智力玩具放在玩具橱里等。2:送玩具回家。把多种玩具混放在一起,让幼儿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然后让大家共同评判孩子们送的是否正确。此外,每天放学前提醒幼儿,小朋友要回家了,大家看一看我们玩的玩具都回家了没有?如果没有,请你们先把玩具送回家,小朋友再回家好吗?每次教学活动或者是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等之后,都要提醒幼儿把用过的玩具放回原处。这样让幼儿坚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活动室里乱放东西的现象就没有了。
2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都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形成的。而且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老师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所以最好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使孩子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等,为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如:进餐方面,饭前便后要洗手,老师要经常提醒幼儿洗手的习惯。要正确使用餐盘,拿勺,不随便讲话大笑,保持整洁,不剩饭菜,饭后放好餐具。这些是需要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经常反复地要求幼儿做到,以及入睡时脱下衣裤要折叠整齐,放与固定位置等等。诸多方面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意义。
3家园一致,共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和教师共同的言传身教,方有成效。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因此,教师应主动和家长联系,向家长讲明这样做的道理,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设较好的教育环境,运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成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用幼儿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有效地达到目标,但是还要重视无声的教育影响。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可成人自己却在饮食上挑食,这必然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面效应,要求幼儿按时入睡,同样首先应以家庭全体成员的有序生活方式为基础背景,成人的言行是无声的榜样,如果只是强迫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那效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在幼儿园里教师平时行为要规范。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总之,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更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同时,必须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坚持不懈,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