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是对未成年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家庭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与日常待人接物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现象、教育漏洞现象频繁,主要是在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下,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相对较为滞后,在教育的传统中偏向性较强,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较低。本文就以当前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状况为主要研究内容,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隔代家庭教育思想的提升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隔代;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11-01
1.当前农村地区隔代家庭教育现状研究
(1)教育主体的代沟扩大。隔代教育在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中较为普遍,这是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下催生的新的教育方式。传统的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虽然很普遍,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有父母的连续性教育,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隔代教育的现状主要是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父母的教育,“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家庭模式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较为普遍,祖辈与孙辈之间的教育过程中,最直观的就是年龄的差距较大,这就很容易导致教育的两个主体之间的代沟加大,在教育的方式、教育的语言、教育的需要上有不同的认识,而很多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群体更是在青春期“叛逆”,导致农村地区的隔代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
(2)教育思想的陈旧化。虽然说家风教育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但是家风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否有助于家庭成员的发展与成长,还是需要一定的社会评价的。在农村地区的隔代教育中,教育思想呈现出很明显的“两端化”,一是在道德教育上的松泛,二是在知识教育上的关注度。道德上的松泛主要是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用传统道德、家庭道德对孩子进行约束,但是这种约束只是停留在口头教育的过程中,在实际的教育中溺爱更多于教育,导致许多孩子在隔代教育中更加“肆无忌惮”。但是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农村地区的许多年长的家长接受的知识教育相对较少,为了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有更好的成绩,因此,对成绩格外关注,有时甚至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教育方式的单一化。在當前互联网发展现状下,很多事情都离不开互联网教育,尤其是线上教育、互联网教育对上课场所、上课形式约束较小,多数学生都乐意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但是从农村地区的隔代家庭教育角度来说,单一的口头教化、道德教化占据了大部分家庭教育的时间,教育的方式单一,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还很容易导致孩子因家长的频繁说教产生厌恶情绪,适得其反。
2.农村地区隔代家庭教育进一步发展研究
(1)引入媒体教育。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互联网教育与媒体教育是避不开的,也是广大家长与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将媒体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当前的农村隔代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媒体误人”的教育误区。互联网时代想要完全避免媒体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隔代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这一问题,从教育的多面性角度出发,有条件的家庭进行互联网教育,条件一般的可以通过电视教育等方式让孩子接受当前新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理念,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关注媒体教育的同时,也要从适度与科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电视节目的甄别,比如,在观看时间上,选择在晚上完成课后作业或星期天自由活动时间,在观看内容上以科教节目、法治教育节目等为主,提升媒体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2)加强教育者的思想教育。农村地区隔代家庭教育的教育主体主要是祖辈的祖父外祖父等,在年龄上相对偏大,教育思想较落后,教育能力相对较低。在隔代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关注教育者的再教育。通过村党支部的教育理念宣传、媒体教育等方式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水平,更新教育知识重点,及时为学生提升更加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
(3)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精髓,坚持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群众进行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之一,而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全民道德素质、提升道德品质的关键。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家庭隔代教育中,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能提升与孩子的日常交流话题,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能保障整体的价值认同。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到当前的家庭隔代教育中,比如,爱国主义、团结协作、乐于助人、勤俭节约、乐善好施、永不言弃等一系列传统精髓,从长辈的教育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家长也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教育能力。
(4)进行集中教育。集中教要从家长与孩子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教育。在家长群体中,将日常的闲聊作为集中教育的方式之一,村支部班子成员融入到日常“谈心谈话”过程中,通过闲聊的方式帮助家长群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将对教育者的思想贯穿到日常,提升文化影响,夯实隔代家庭教育的思想基础。
农村地区的隔代家庭教育中,既有家庭的亲情教育,又有传统的道德教育,更能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让后辈耳濡目染,将传统文化教育、家风建设与隔代家庭教育融合起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改变家庭隔代教育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唐艳云.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关键词:农村;隔代;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11-01
1.当前农村地区隔代家庭教育现状研究
(1)教育主体的代沟扩大。隔代教育在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中较为普遍,这是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下催生的新的教育方式。传统的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虽然很普遍,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有父母的连续性教育,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隔代教育的现状主要是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父母的教育,“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家庭模式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较为普遍,祖辈与孙辈之间的教育过程中,最直观的就是年龄的差距较大,这就很容易导致教育的两个主体之间的代沟加大,在教育的方式、教育的语言、教育的需要上有不同的认识,而很多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群体更是在青春期“叛逆”,导致农村地区的隔代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
(2)教育思想的陈旧化。虽然说家风教育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但是家风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否有助于家庭成员的发展与成长,还是需要一定的社会评价的。在农村地区的隔代教育中,教育思想呈现出很明显的“两端化”,一是在道德教育上的松泛,二是在知识教育上的关注度。道德上的松泛主要是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用传统道德、家庭道德对孩子进行约束,但是这种约束只是停留在口头教育的过程中,在实际的教育中溺爱更多于教育,导致许多孩子在隔代教育中更加“肆无忌惮”。但是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农村地区的许多年长的家长接受的知识教育相对较少,为了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有更好的成绩,因此,对成绩格外关注,有时甚至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教育方式的单一化。在當前互联网发展现状下,很多事情都离不开互联网教育,尤其是线上教育、互联网教育对上课场所、上课形式约束较小,多数学生都乐意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但是从农村地区的隔代家庭教育角度来说,单一的口头教化、道德教化占据了大部分家庭教育的时间,教育的方式单一,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还很容易导致孩子因家长的频繁说教产生厌恶情绪,适得其反。
2.农村地区隔代家庭教育进一步发展研究
(1)引入媒体教育。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互联网教育与媒体教育是避不开的,也是广大家长与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将媒体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当前的农村隔代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媒体误人”的教育误区。互联网时代想要完全避免媒体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隔代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这一问题,从教育的多面性角度出发,有条件的家庭进行互联网教育,条件一般的可以通过电视教育等方式让孩子接受当前新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理念,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关注媒体教育的同时,也要从适度与科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电视节目的甄别,比如,在观看时间上,选择在晚上完成课后作业或星期天自由活动时间,在观看内容上以科教节目、法治教育节目等为主,提升媒体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2)加强教育者的思想教育。农村地区隔代家庭教育的教育主体主要是祖辈的祖父外祖父等,在年龄上相对偏大,教育思想较落后,教育能力相对较低。在隔代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关注教育者的再教育。通过村党支部的教育理念宣传、媒体教育等方式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水平,更新教育知识重点,及时为学生提升更加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
(3)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精髓,坚持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群众进行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之一,而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全民道德素质、提升道德品质的关键。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家庭隔代教育中,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能提升与孩子的日常交流话题,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能保障整体的价值认同。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到当前的家庭隔代教育中,比如,爱国主义、团结协作、乐于助人、勤俭节约、乐善好施、永不言弃等一系列传统精髓,从长辈的教育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家长也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教育能力。
(4)进行集中教育。集中教要从家长与孩子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教育。在家长群体中,将日常的闲聊作为集中教育的方式之一,村支部班子成员融入到日常“谈心谈话”过程中,通过闲聊的方式帮助家长群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将对教育者的思想贯穿到日常,提升文化影响,夯实隔代家庭教育的思想基础。
农村地区的隔代家庭教育中,既有家庭的亲情教育,又有传统的道德教育,更能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让后辈耳濡目染,将传统文化教育、家风建设与隔代家庭教育融合起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改变家庭隔代教育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唐艳云.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