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平法识图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wen5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高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培养建筑类学生识读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探讨课程建设规划,明确教学手段及方法,通过平法识图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本课程的教学体会。
  对于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识读结构施工图是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而对于结构施工图中常用的平法,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的设计方法。
  1、平法概述
  1.1平法概念
  平法[1]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简称,概括地讲,就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标准构造详图”(G101图集)相配合,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1.2平法的发展
  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为详图法(20世纪40年代末~80年代末)、梁表法(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平法(20世纪90年代至今)。
  由陈青来教授创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完善。目前,平法系列图集包括四册,分别为:《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6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6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剪力墙边缘构件)》(12G101-4)。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平法识图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职业技能,并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职业素质。
  3、课程内容
  该课程通过平法基本知识、梁、板、柱、剪力墙、基础、楼梯、综合实训等8个部分组成,开拓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树立培养学生“实际工程实施”的教学理念,并为学生以后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教学建设
  4.1 教材选用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教材。建筑工程系选用由肖明和、关永冰编著的《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2]教材。由于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内容丰富,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抽象,要真正学好平法知识较为困难,因此本教材详细阐述了柱、剪力墙、梁、板、基础、楼梯六大类构件的制图规则及构造要求,并通过三维图形仿真显示构件内容的钢筋构造及布置要求来讲解平法识图,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实用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4.2教学建设
  通过教学积累,建成了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实训大纲、实训手册、相关图集、相关规范以及施工现场视频材料、照片、施工图、实物等。该资源库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同行教师教学参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平法识图的能力。
  5、教学方法
  5.1启发式教学法
  在平法施工图的教学过程中,从身边的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入手,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同时,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通过教师的解答,强化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5.2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用实际工程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从微观到宏观、全过程、全方位准确的掌握构件中钢筋骨架的布置情况。
  5.3现场教学法
  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需要学生到工程现场体验平法施工图的识读过程。带领学生去施工现场参观、实践,采用真实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但要注意现场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须加大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学习的效果和安全性。
  6、教学手段
  6.1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讲授各个构件的构造要求、钢筋连接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现在讲解的内容不直观、图形表达不清晰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录像和利用动画制作的课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6.2实物教学
  实物教学是一种直观、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认识,能够理解构件内部构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梁、板、柱钢筋骨架时,充分利用构件钢筋骨架模型,让学生认识各个构件钢筋骨架的组成,探究钢筋骨架形成的规律。这样可以用最短的教学时间、最少的教学成本,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6.3动手操作教学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在课程教学中,体验钢筋骨架模型的制作过程,使抽象的理论变成形象的动手操作,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状态。
  7、课程考核
  针对平法識图课程,考核由平日课堂表现、实践教学表现及期末成绩三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而且能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查,这种综合的考核方式能够达到预期对于建筑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8、教学体会
  8.1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目前,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上课积极性欠缺,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因此,对于这类学生,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比如工程现场实践教学法,来培养他们对于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8.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良好的师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对于专业课任课教师,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除了自身学习外,可进驻设计院或者施工一线进行学习,增加实践经验;二是引进有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使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8.3精选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平法识图课程中承重构件的知识点繁多,尤其是详图较多,而课时较少,如何在短时间完成教学,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整合,对于不同的内容可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要加强实践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践教学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8.4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相关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和保存。同时,内容要与时俱进,根据相关规范、图集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丰富资源库。对于教学用的模型,可根据教材中的案例中的构件配筋情况,在实验室中利用缩小的比例进行制作,方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肖明和,关永冰.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学前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的一大重点,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要想让教师队伍质量得到有效地保证,首先就需要针对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学前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前期的起始阶段,作为孩子们的初始教育,对于孩子们今后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对人才的素养要求呈全面发展的趋势,因此,教育内部人才培养方向、教育手段正在发生着扭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是培养中学生世界眼光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温床”,指引著当下的中学生培养方向。中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素养迅速提升的阶段,世界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更好发展的两把强有力的工具,也是学生“超越”现实条件的踏板。本文主要是从培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教育教学任务的实施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出现寄宿制学校后班主任身上的责任更加繁重,想要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光靠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认知和高尚的品行,懂得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在新课改下,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扮演多种角色,关注到学生心灵上的需求,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不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面临更多的问题就是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但是现在初中语文的师生关系现状不容乐观,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十分的低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就成为了必要,让学生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氛围下能够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下面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师生关系的现状以及其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探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老师也越来越注重在高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在科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教学方法上,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工具上,老师要善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生物课的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颁布,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的
期刊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一本书、学习一篇文章或读了一首诗之后,把所产生的感想、体会和收获写出来这就是读后感。小学生写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棘手的事情。其实,写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可借鉴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及写法——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不能离开原文的内容,更不能从头至尾没有对原文的简要介绍。如果不这样做,“读”和“感”就脱节了,“感”便成了
期刊
摘 要: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学习,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与智者对话,和圣者交流,感受他们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本文主要研究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研究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又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还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
期刊
摘要:《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教材)中一个全新的栏目。这个栏目一问世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部编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往家校合作学习延伸,往孩子的日常生活延伸。《和大人一起读》也是旨在于让孩子平稳过渡幼小衔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面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很多人会和我一样产生疑惑:和谁读?怎么读?等种种问题。在此,笔者将自己对于这个栏目的理解以及操作建议以《剪窗
期刊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的游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以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當的比喻、贴切的过渡,为我们再现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饱含对我国园林艺术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非凡智慧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学习用移步换景、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写游记。  
期刊
摘 要:从90年代末开始,互联网在中国开始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小学课外辅导的一些调查,分析了网上家教的利弊,相应进行了一些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网上家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不能作为主流,可作为线下辅导的一个有益补充。但是对于大学生以及已经工作的社会上的人来说,这类人群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拥有相对来说比较强大的自制力,便可充分发挥线上辅导的优势。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优势;挑战
期刊